清丈之后,便是税改。
新的税法,不再仅仅以名义上的亩数为依据。
而是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标准亩产”。
格物院的农学部,会根据各地的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评定出一个“标准亩产”的数值。
税收,将以这个实际的产出能力为基础来征收。
同时,新税法还规定,凡是开垦荒地者,前三年免税。
凡是使用曲辕犁、耧车等新式农具,并采用轮作法的农户,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
这道政令一出,朝野哗然。
普通百姓和中小地主,自然是拍手称快。
这意味着他们的负担,将会大大减轻。
而那些盘踞各地数百年的世家门阀,则写得多好,名声有多大。
看的,是数据。
你治下的人口,比去年是增是减?
你完成的税收,达到了预算的百分之几?
你开垦的荒地,有多少亩?
你境内的刑事案件发生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所有这些数据,都将由各地上报,最终汇总到户部。
而为了防止地方官吏在数据上做手脚,秦源还规定,格物总院的测绘队,将会不定期地,对各县的数据,进行抽查核实。
一旦发现作假,一撸到底,永不叙用。
这套“kpi考核法”,就像一面冰冷的镜子,将所有官员的政绩,都赤ll地,用数据呈现了出来。
那些真正做实事的干吏,自然是欢欣鼓舞。
而那些平日里只知吟风弄月,靠着资历和人脉混日子的“清流”官员们,则如丧考妣。
他们意识到,混日子的时代,结束了。
这两项改革,动摇的,是整个帝国上层建筑的根基。
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长孙无忌,这位当朝国舅,关陇集团当之无愧的领袖,自然是反对派的核心。
他深知,秦源的改革,每推行一步,他们这些旧勋贵、旧门阀的利益,就要被割去一块。
但他同样清楚,秦源如今圣眷正浓,新皇李治对他言听计从,公开反对,绝非明智之举。
于是,他采取了一种更隐蔽,也更致命的策略。
—软抵抗。
他没有在朝堂上说一个“不”字。
相反,他还公开表示,支持太傅的改革,称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
然而,在执行层面,他却授意自己遍布朝野的门生故吏们,开始花样百出的“拖延”和“曲解”。
土地清丈?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