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位以雷霆手段著称的年轻人,这次要如何破局。
是妥协?是退让?还是另辟蹊径?
第四天清晨,郡公府的大门,开了。
秦源一袭青衫,亲自登上马车,没有去皇宫,也没有去军器监,而是径直去了位于城南的谏议大夫府。
他去,拜访魏征。
没有人知道两人在书房里谈了些什么。
只知道,当秦源从魏府出来的时候,脸色平静。
而跟在他身后的魏征,脸色,却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紧接着,一道由蓝田郡公秦源与谏议大夫魏征联名上奏的奏折,被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奏折的内容,只有一个请求。
秦源,请求在国子监,与天下大儒,举行一场公开的“格物论道”!
他要用一场辩论,来决定格物院的未来,来为他所开创的“格物之学”,正名!
消息传出,满城哗然。
疯了!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一个工匠头子,一个靠着奇技y巧上位的年轻人,竟然要和以孔颖达、魏征为首的经学大师们,辩论“道”?
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奏折,久久不语。
他看到了秦源的决绝,也看到了魏征的自信。
最终,他朱笔一批。
“准!”
国子监,辟雍堂。
这里是大唐最高学府的中心,是无数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今日,这里却布置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辩论会场。
堂上,设有两个席位。
左边,端坐着须发皆白的国子监祭酒,当代大儒孔颖达。
他的身旁,是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魏征。
再往后,是数十位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每一个,都是能引经据典,说上三天三夜的人物。
他们,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学术正统。
右边,只坐着寥寥数人。
为首的,自然是秦源。
他的身后,是满脸紧张,手心都在冒汗的将作大匠阎立德。
还有几位,是格物院里,在算学和营造方面最有天赋的技术骨干。
他们,代表着一股新生的,还很弱小的力量。
堂下,更是座无虚席。
李世民亲率太子李治,以及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众核心大臣,亲自旁听。
更外围,挤满了国子监的监生。
这些年轻的学子们,脸上带着好奇、不屑、或是期待的复杂神情,见证着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交锋。
“咚—”
一声钟鸣,辩论开始。
孔颖达作为主辩,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看秦源,而是面向李世民,长身一揖。
“陛下,圣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我辈读书人之根本。
经学之要,在于教化人心,明晰人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其道,则天下大定。
此为大道,为国之本!”
他一开口,便是宏大叙事,直接将经学,摆在了“治国平天下”的至高点上。
“敢问秦郡公,格物之学,于此大道,有何益处?”
孔颖达的声音不响,却字字诛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秦源。
秦源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