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的族长,崔民干,正捧着那份从格物院里“偷”来的琉璃配方,激动的浑身发抖。
“天助我也!天助我博陵崔氏啊!”
他将那份配方视若珍宝。
派出去的间谍,已经被秘密送走,赏赐了足以让他几辈子都衣食无忧的财富。
崔氏的几位核心长老,也都聚集在此,看着那份配方,两眼放光。
“族长,事不宜迟!我们必须马上建窑,马上生产!”
“没错!只要我们能抢在秦源前头,大规模的造出这明琉璃,不仅能把他彻底打垮,还能把我们之前亏损的,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届时,这天下第一豪门的位子,就还是我们崔家的!”
崔民干被这巨大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当即拍板。
“好!倾尽我族之力,在最隐秘的地方,建造窑厂!三个月内,我要让崔家的明琉璃,摆满长安的货架!”
一场豪赌,就此展开。
崔家投入了难以想象的巨资,无数的人力物力,像流水一样,涌向了那个秘密的据点。
风暴,正在酝酿。
长安城,表面上一片祥和。
秦源的格物院里,依旧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崔氏的秘密窑厂里,工匠们在家族长老的监工下,狂热的日夜赶工。
辽东前线,唐军正在集结,准备对高句丽发起最后的总攻。
没有人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场连绵的秋雨,让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片湿冷的阴郁之中。
但比天气更让人心焦的,是一封从蓝田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连接长安与整个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灞桥,在连日的雨水冲刷下,一处关键的桥墩,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缝。
整个桥面已经倾斜,随时都有可能彻底垮塌。
这消息在第二天的早朝之上,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工部尚书一脸死灰的跪在殿中,声音都在发抖。
“陛下…灞桥之基,已损其要,若要修复,需先拆后建,往来工期,至少…至少需要两个月!“
两个月!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东征大军的粮草辎重,几乎全都要通过灞桥,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
别说两个月,就是耽搁二十天,辽东前线的几十万大军,就有断粮的风险!
这已经不是工部的失职问题了,这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军国大事!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整个太极殿,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就在这片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的死寂之中,一个平静的声音,清晰的响了起来。
“陛下,臣,或可一试!“
所有人循声望去,出列的,正是定远侯,秦源。
李世民的目光,瞬间就锁定在了秦源身上。
一名御史立刻跳了出来,呵斥道:“定远侯!此乃军国大事,修桥补路,更是工部之责,与你何干?你岂能在此儿戏!”
秦源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一字一句的说道。
“陛下,工部需要两个月,臣,只需要十天!“
“十天之内,臣立下军令状,定让灞桥,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