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八零警事:我的新老警察生涯 > 第四章:案中案

“被人抢了?”老王把手里的红蓝铅笔往桌上一拍,眉头拧成了疙瘩,“孙富贵,你编瞎话也编个靠谱点的!偷了东西还能被人抢?谁这么大胆子,敢抢贼?”
孙富贵急得记脸通红,眼泪都快下来了:“是真的!王所长,我没骗您!我偷了布和糖,刚出巷子就被人堵了,他手里拿着根钢管,说我抢了他的‘生意’,把东西全抢走了,还打了我两拳呢!”他说着掀起褂子,后腰上果然有一块青紫的瘀伤。
赵建军盯着孙富贵的眼睛,试图从他的微表情里找出破绽。80年代的审讯室没有单向玻璃,没有录音录像,所有判断都得靠面对面的观察。孙富贵的眼神慌乱,但说起被抢的细节时,手势和语气都很连贯,尤其是提到后腰的伤时,下意识的畏缩不像是装的。
“抢你的人是谁?长什么样?”赵建军追问。
“我……我没看清脸。”孙富贵使劲回忆,“天黑,他戴着个帽子,脸上好像有块疤,说话挺横的,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脸上有疤?”刘志强在旁边插了句嘴,“会不会是‘刀疤脸’?”
“刀疤脸?”赵建军看向他。
“就是个流窜过来的混混,前阵子在县里晃悠,听说手脚不干净,因为打架脸上留了个疤,大家都叫他刀疤脸。”刘志强解释道,“前几天所里还想找他问话,一直没逮着人影。”
老王摸了摸下巴,沉思着没说话。如果孙富贵说的是真的,那这案子就从简单的盗窃案,变成了盗窃加抢劫,性质不一样了。而且刀疤脸是外来的,流窜作案比本地惯犯难抓得多。
“孙富贵,”老王敲了敲桌子,“你说的是真是假,我们一查就知道。你先把你偷东西的经过,还有被抢的地点、时间,一五一十写下来。”
孙富贵连连点头,接过纸笔,哆哆嗦嗦地写了起来。他文化不高,字歪歪扭扭,但大致把过程写清楚了:前天晚上他没钱花,就想着去供销社偷点东西换钱,撬开柜台拿了布和糖,从后巷出来往北走,没走多远就在一个废弃的砖窑附近被人截住,东西被抢走了。
赵建军看着供词,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孙富贵说的砖窑他有印象,刚才去北关路过,确实荒在那儿,周围没人,是个动手的好地方。
“王所,我想去砖窑那边看看。”赵建军说。
“现在?”老王看了看窗外,太阳已经偏西,“天快黑了,要不明天再说?”
“越早去越好,万一有痕迹没被破坏呢。”赵建军坚持。他记得现代刑侦课上反复强调,现场勘查的黄金时间有多重要,哪怕在这个没有技术支持的年代,能找到点蛛丝马迹也是好的。
老王想了想,点头通意:“行,我让志强跟你一起去,带上手电筒。注意安全。”
刘志强虽然觉得这时侯去没啥用,但还是拎起墙角的马灯:“走呗,看看你这‘大城市的法子’还能不能灵。”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砖窑赶,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赵建军一边蹬车一边问:“强子哥,这刀疤脸具l啥情况?他以前干过啥?”
“不清楚,就知道是从南边过来的,听说在别的县也犯过事,专干些拦路抢劫的勾当。”刘志强哼了一声,“这种流窜犯最麻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抓不着现行就难办。”
到了砖窑附近,赵建军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从挎包里拿出手套——这是他从所里仓库翻出来的,虽然是劳保手套,总比直接用手碰东西强。
“你还真讲究。”刘志强撇撇嘴,打开马灯照路。
砖窑废弃了有些年头,到处是断砖碎瓦,杂草长得比人高。赵建军顺着孙富贵供词里说的路线,一点点往前挪,马灯的光在黑暗中摇曳,照亮地上的碎石和泥坑。
“你看这地方,荒成这样,能有啥痕迹?”刘志强踢了踢脚下的石头。
赵建军没说话,他的目光落在一片被踩倒的杂草上。草茎上还带着新鲜的断口,明显是最近被人压过的。他蹲下身,用戴着手套的手指拨开草叶,下面的泥土上有几个模糊的脚印,比孙富贵的脚印更大,更深,而且鞋底的纹路不一样,像是一种更粗糙的工装鞋。
“这儿有人来过。”赵建军指着脚印说。
刘志强凑过来看:“这能说明啥?说不定是放羊的路过。”
赵建军没理他,继续往前找。在一堆破砖后面,他发现了一小块撕碎的布料,颜色和供销社丢的的确良布很像。他小心地把布料捡起来,放进随身带的证物袋——这是他用牛皮纸信封改的。
“这是啥?”刘志强凑过来。
“可能是被抢的布料碎片。”赵建军说,“孙富贵说他被抢的时侯挣扎了几下,说不定是那时侯扯下来的。”
再往前,靠近砖窑入口的地方,赵建军又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糖纸,是供销社卖的那种水果糖的包装。
证据越来越多,都在印证孙富贵的话是真的。
“看来这小子没撒谎。”刘志强咂咂嘴,“还真被抢了。”
赵建军却皱起了眉。他总觉得哪里还是不对。刀疤脸既然抢了东西,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痕迹?布料碎片,糖纸……这不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流窜犯会犯的错,倒像是故意留下的。
他站起身,环顾四周。砖窑的入口黑黢黢的,像个张开的嘴。他忽然想起什么,对刘志强说:“强子哥,照照里面。”
刘志强把马灯往里照,光柱穿过黑暗,照亮了窑洞里堆积的杂物。就在这时,赵建军看到角落里有个东西闪了一下光。
“那边!”他指了指。
两人走进窑洞,赵建军拨开一堆干草,发现那闪光的东西是一枚纽扣,黄铜的,上面刻着花纹,看起来挺新的,不像是废弃在这里的。
他捡起纽扣,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这纽扣的样式,不像是孙富贵或者刀疤脸这种底层混混会穿的衣服上的,倒像是……有点身份的人穿的中山装或者干部服上的。
“这是啥?”刘志强好奇地问。
赵建军捏着纽扣,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
孙富贵被抢是真的,刀疤脸抢了东西也可能是真的,但这枚纽扣,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除了孙富贵和刀疤脸,还有第三个人来过这里?
如果有,那这个人是谁?他来干什么?和这起案子有什么关系?
马灯的光忽明忽暗,照在赵建军脸上,映出他凝重的表情。他忽然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盗窃案,可能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这枚小小的黄铜纽扣,像一把钥匙,似乎要打开一个更深的谜团。
“强子哥,”赵建军把纽扣小心地收好,“我们得再审审孙富贵。”
“审他?他不是都交代了吗?”
“不,”赵建军摇摇头,目光投向窑洞外渐渐沉下来的夜色,“他可能还有没说的。”
比如,他为什么偏偏选在那天去偷供销社?比如,他怎么知道那天晚上供销社的值班人员睡得那么沉?
更重要的是,这枚纽扣的主人,到底是谁?
回去的路上,赵建军蹬着自行车,心里翻江倒海。他原本以为,在80年代办案,无非是靠腿勤嘴勤,抓到人就能结案。可现在看来,不管哪个年代,人心和案件的复杂程度,都远超想象。
他这个“穿越”来的警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而那个藏在暗处的“第三个人”,像一个影子,让这起原本简单的案子,蒙上了一层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