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怀昌个子比较高,先看到从护城河方向来的林砚之。
四个孩子凑齐了。
三个当娘的也凑齐了。
沈怀昌和林砚之各自背了小包袱,大包袱都在两个娘手里。
四个孩子自己寻了一辆马车。
爬上车时,两个崽崽因为身上挂着包袱,不好爬车。
还是林砚之和沈怀昌一个在车上,一个在车下,又托又扯,才把两个崽崽拉到车上。
沈周氏见了,问:“妹妹怎现在就让如期如许把包袱背到身上,这多重啊。”
程书宜解释说:“包袱太大了,现在不挂到身上,我怕一会儿到了山下,他们自己不会系。”
五六岁的孩子,连书包带的长短都调整不好。
对行李也没什么概念。
程书宜就是担心两个孩子太兴奋,在路上玩疯了,上山时连东西都忘了。
为了孩子在山上有衣服穿、有东西吃。
她不得不现在就让两个崽崽习惯身上有包袱。
所以她刚才才特地叮嘱,在上山之后才能解下包袱。
三人说着话,来到马车旁。
沈周氏和林余氏将手里的大包袱从车窗塞进去。
程书宜好奇,掀开车帘往车里看了一眼。
马车比她想的要大,一辆车要坐六七个孩子。
她家两个崽崽,正在车里激情飞扬、滔滔不绝,畅想到了山上之后他们想做什么。
程书宜:“”
崽崽,咱省点精力吧!
下午你们还得爬阶梯上山呢。
“夫子们来了。”林余氏提醒二人,“咱们到旁边站着吧。”
夫子们来了,就说明要出发了。
其他送行的家长见状,都纷纷自觉站到巷子边儿上。
方便马车离开。
裴琰礼从方才开始便一直跟在后面。
程书宜和两位夫人聊天,他不好靠近,便默默跟着。
巷子里的马车开始动了。
马车一动,车里的孩子们就跟山里的猴子一样,大喊大叫起来。
没了父母亲的看管,孩子们就收不住自己的性子,疯了似的敞开了闹。
沈周氏见怪不怪,“别看孩子们现在玩得疯,没出城就准熄了。”
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
再闹腾的孩子都受不了。
一会儿车里就准安静下来,没了动静。
马车离开了,巷子里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只剩下一两片枯叶,被北风吹起,飘荡、飘落。
沈周氏和林余氏也回去了。
程书宜走向裴琰礼,“王爷,你还没进宫吗?”
她以为他早就进宫了呢。
裴琰礼牵起她的手,回家,“儿子昨晚说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本王今日不进宫,咱们一起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吧。”
“我已经叫了泥瓦匠,这两天就把西厢房的地火龙砌出来。”
“期期说要分房间睡吗?”
程书宜疑惑:“他怎么没跟我说过这事儿啊。”
裴琰礼说:“昨晚两个孩子吃面的时候,他们同我说的。”
许许买了木偶娃娃之后,就经常跟巷子里其他小姑娘一起玩儿。
给娃娃缝衣服鞋子什么。
天气冷,几个小姑娘待在屋里玩针线,期期就待不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啊”
古代男女七岁不同席。
程书宜想着两个孩子才五岁半,还想让他们再睡一段时间上下铺。
以为他们不敢一个人睡觉。
谁知道他们现在就要求有自己的房间了。
“那也好,趁期期许许这几天不在,就给他们重新装修一下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