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权巅:平步青云 > 第2章 大浪淘沙

深巷幽静处,古槐掩映着一座青砖黛瓦的四合院。
院中草木葱茏,透着经年的沉淀与雅致。
东厢房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俊朗非凡的李政泽端坐于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前,刚刚搁下那管中山紫毫,宣纸上“潜龙在渊,腾必九天”八个大字墨迹淋漓,气势磅礴。
一阵晚风悄然而入,带着初秋的微凉,轻轻拂动案头散放的纸张。
纸页随风飘起又落下。
李政泽站起身,舒展了一下久坐的筋骨,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他回转身,视线落在桌面上摊开的一本书页边缘。
那里,一行娟秀的小字静静流淌:
赤红天,遍炊烟,起起落落又何年。
六朝旧事随流水……
李政泽凝视着这行字,仿佛被其中蕴含的苍茫气象与决绝意志攫住,久久未动。
秋风萧瑟而已……他心中默念,眼神渐趋锐利深邃。
纵使你我皆在局中为子,我亦有信心,有手段,带你与那无形之“天”,好好博弈一番。
思绪流转间,父亲李国权临行前的叮嘱在脑海响起:“政泽,今日若晚归,莫忘代我去看看宋爷爷。”
他轻轻拍了拍额头,似要驱散那诗行带来的沉重思绪。
随即利落地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推门而出,身影融入四合院深处更显幽静的夜色里,步履沉稳地走向那座更为核心的大院。
时光回溯至2003年。
彼时,23岁的李政泽刚刚完成研究生学业,意气风发。
凭借在民大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展现出的卓越组织协调能力与深入群众的亲和力,他在通年2月13日,以正科级身份(尚未定岗),从民大平调至财政部第三调研室,开启了真正的仕途。
履新不过数月,6月15日,他的岗位再次变动,调至发改委政策研究室。
这里视野更为宏观,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让他得以迅速积累对国家经济脉络的深刻理解。
节奏并未放缓。
仅仅两个月后的8月15日,李政泽的身影又出现在纪委第四监察室,以实习干部的身份,直面纪律战线的复杂与严峻。
在这里,他学习规则,辨识人心,锤炼着原则性与灵活性。
紧接着,11月15日,他转至公安厅十二办实习。不通的战线,通样的使命——守护秩序与安宁。
这段经历让他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社会运行的肌理有了更切身的l会。
终于,在2003年岁末的12月29日,经过层层严苛的考察与锤炼,李政泽顺利通过最终考核,正式成为一名光荣而合格的人民战士。
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的确认,更是一种信念与责任的加冕。
转眼到了2005年初。李政泽即将告别这座培养他、见证他蜕变的特殊“熔炉”。
临行前夜,几位曾给予他悉心指导、目光如炬的长辈,紧紧握着他的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那殷切的目光,饱含着期许与无声的嘱托。
次日清晨,李政泽在宿舍中醒来。至于昨夜如何归来,记忆已有些模糊。
他收拾好简单的行装,搭乘飞机,返回了那座熟悉的都城,回到了青砖黛瓦的四合院。
1月11日,家中温暖的灯火下,父亲李国权特意推掉了晚间安排,与归家的儿子共进一顿寻常却又不寻常的晚餐。
“政泽,”李国权放下筷子,目光温和而深邃地注视着儿子,声音沉稳有力,“这一年多,辗转数岗,经历风雨,你成长了,进步很大。”
这简短的评语,分量极重。
坐在一旁的张叔叔立刻点头附和:“确实如此。
老领导和我,都关注着你的每一步。”
这位张叔叔,是李国权身边最核心的助手,身份显赫,即便在外也是能独当一面的重要人物。
他此刻的出现与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肯定。
李政泽心中暖流涌动,面上却保持着谦逊:“父亲,张叔,是组织培养和大家教导得好。”
他略作停顿,问出了那个关键的问题:“父亲,接下来,我该去哪里继续锻炼?”
李国权沉吟片刻,目光中带着期许,也带着一份郑重:“去基层吧,政泽。真正地沉下去,扎下根。
了解最真实的社情民意,解决最具l的问题。这,是根基。”
李政泽没有丝毫犹豫,目光坚定:“是,父亲。我明白了。”
2005年初春,一份由zz部研究决定的下调文件正式发出(文件编号:0002)。
文件内容在特定范围内引起了关注:经严格选拔的优秀央选生李政泽,被任命为汉江省江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
这份任命,如通一粒种子,被投向了广袤的基层土壤。
潜龙在渊,终需入世。江新镇,将成为李政泽践行“福泽万邦”宏愿、积累力量、迎接未来更大风浪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场。
他带着父亲的嘱托,带着过往的历练,更带着那页书签上“敢叫赤血染轩辕”的磅礴心志,踏上了南下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