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许岩刷了一张数学试卷,又狂记数学公式的时候,王得才老师出现在1班门口。
王得才一眼就看到埋头看书的许岩,大声说:
“许岩,你的稿费单又来了。”
王得才痛并快乐着。
在学校,哪个不晓得他王得才是个作家啊。隔三岔五在市晚报、县报纸发文章,稿费虽然不高,几十块,也足以让他自得了。
现在,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人,竟然在流行刊物上发表文章,而且一发就是上千以上的字,更是那个稿费也上百块,明眼看出比他高一个层次嘛。
心塞的是,把自己比下去不说,自己亲自给他领了3次稿费了。
许岩谢过王得才,拿过425元稿费单。
这次刊登在黄金时代,杂志发行量达百万份,稿费高。许岩想得趁机会多投这种杂志。
这三次稿费加起来共1285元,虽然离预计启动资金的目标还差了好多,也算好了。
翻看样刊,这个不用许岩自己拆样刊的邮包。
王得才老师早替他拆了。王得才没有表现出擅自拆他人东西的不好意思神情,他找到许岩的文章读了两遍。
这次在黄金时代发表了纪实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相识,一位追求音乐,一位追求文学,他们都在为各自追求分分合合,最后以悲伤为结局。
故事曲折,荡气回肠。
王得才被感动到了,虽然不再怀疑是不是许岩所写,但理解不了会把尚未经历的,写得这么细腻真实。
正当许岩拿着稿费和杂志回到座位,突然教室里传出一个声音:
“许岩,你写文章这么拽,就给同学们讲讲呗!”
随即就有三三两两的声音响起:
“是嘛,许大作家,给我们讲讲文学创作。”
“对对,大家欢迎许大作家。”
由此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浓浓的火药味。
寻声一瞧,背书。写的文章与他的生活格格不入,都引起王得才怀疑了。
画风一转,许岩说:
“其实文章就是说话,当你把一件事件说清楚的时候,就是一篇文章,当然,文章好坏需要很多元素。譬如——”
“譬如将一件事情讲的生动。”
许岩继续说:“好多同学都知道,我与周敏利是邻居,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当然,他现在不大和我玩了。是不是,周敏利同学?”
周敏利不知道为什么许岩突然提到自己,见到好多同学望向他,便点头致意。
“有一次,周敏利和我们一起玩,给我们讲述昨天他看到电影,那电影我们都看过,《地道战》。”
“周敏利说,电影开始了,出现一个红五星,闪闪发亮……”
这是上影制片厂的片头,1班同学会过意来,立即哄堂大笑。
笑声停歇,许岩继续说:“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就是写好让阅读的人喜欢的的方法!”
许岩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吸引住了1班的同学。
他们一边震惊于许岩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信手掂来,宛如行云流水;一边,又震惊于许岩在讲台上的举手投足的一股自信。
这种气场,很难出现在他们这样同龄人的身上,就是应清婵在台上讲解数学也没有的。
无形中,1班的同学接纳了许岩。
除了座位上的1班同学,后面还站着几位老师。他们也在认真听许岩演讲。
对,这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学写作的演讲。几位老师中间,有校长苏开颜、副校长周孝强、王得才。
其中王得才最是感叹,想起刚才他到门卫给许岩拿稿费和样刊。
邮局的刘日水热情洋溢说:
“许岩这小家伙厉害,这样下去,将来肯定了不得。”
王得才就说:“他是我教的学生。”
“难怪。”刘日水说。
王得才高兴起来。
“比你写得好多了。”刘日水又给王得才上眼药。
平时给王得才邮稿费,三块五块的,最高没超过一百块,每次王得才高兴得不行,有意无意在他面前显摆。
如今有一位学生比王得才还厉害,邮递员刘日水忍不住回报一下王得才。
所以,每次给许岩拿稿费单和样刊,王得才总是痛并快乐着。
但末了,还是自我安慰——毕竟,许岩这家伙的语文是自己教的。
上次许岩的文章是青年男女恋爱故事。王得才怀疑是不是许岩本人写的。
许岩回答:“王老师,我是乱想的,就是因为这类杂志愿意刊登这种东西。”
面对许岩的解释,王得才想想很有道理。
“王老师,你也是写文章的。艺术高于生活,有些生活不必要自己经历的。金庸写武侠,不是非得会降龙十八掌嘛。”
这时,站在1班教室后面的王得才禁不住感叹起来,怪不得自己写的东西比不上自己的学生。
好的文章就是写好让人喜欢的第一句话,然后一直写到最后令人喜欢的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