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朱墙碎影
暮春的雨,总带着一股子缠绵的凉。沈清辞站在坤宁宫的汉白玉阶下,指尖攥着那枚暖玉扳指,指节泛白。雨丝打湿了她的鬓角,混着额角的血,黏在脸上,又冷又疼。
阶上,她曾唤作阿砚的少年郎,正扶着新封的皇后——她的庶妹沈清柔,青灰色的朝服衬得他眉眼愈发清俊,只是看向她时,那双曾盛满温柔的眸子,只剩淬了冰的漠然。
沈清辞,萧砚的声音很轻,却像殿角的铜铃,敲得她心口发颤,你勾结外戚,意图谋害柔儿腹中皇嗣,证据确凿,还有何话可说
她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堵着滚烫的沙。那所谓的证据,是她亲手绣给萧砚的荷包,被沈清柔拆了线,换了张写着密语的字条;那勾结外戚的证人,是她自幼一同长大的侍女,此刻正跪在阶下,瑟瑟发抖地重复着编造的供词。
她看向沈清柔,那个总跟在她身后,怯生生叫姐姐的妹妹,此刻正依偎在萧砚怀里,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指甲悄悄掐着萧砚的衣袖,像是在撒娇,又像是在提醒他什么。
阿砚,沈清辞的声音哑得厉害,你信我吗
萧砚别开眼,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孤只信证据。
孤。他如今是太子,再过几日便是新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国子监后巷,帮她捡回掉落发簪,红着脸说清辞妹妹,我护你的少年了。
沈清柔轻轻咳嗽了一声,抚着尚且平坦的小腹,柔声道:姐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许是被人蒙骗了……你认了吧,陛下会念在姐妹情分,饶你一命的。
这话听着软,却像一把刀,往她心上最软的地方捅。沈清辞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混着雨水和血水,狼狈不堪:饶我一命像打发一条狗一样,贬去苦寒之地,或者扔进浣衣局,让我生不如死
萧砚猛地攥紧了拳,沉声道:沈清辞,休要胡言!念在你我旧情,孤赐你全尸,保你沈家体面。
全尸。体面。
她想起十五岁那年,上元灯节,他拉着她的手挤在人群里,看花灯从头顶飘过,他说:清辞,等我将来当了皇帝,就立你为后,让你凤冠霞帔,站在我身边,看遍这万里江山。
那时的风是暖的,灯是亮的,他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耀眼。
原来,都是假的。
沈清辞慢慢挺直了脊背,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她看着萧砚,一字一句道:萧砚,我沈清辞,从未负你。若有来生,我不愿再遇见你。
她猛地转身,撞向旁边的盘龙柱。
剧痛传来的瞬间,她好像看见萧砚瞳孔骤缩,喊了一声清辞,声音里带着她从未听过的慌乱。可她来不及细想,意识便坠入了无边的黑暗。
第二章:旧梦重圆
小姐!小姐您醒醒!
耳边传来熟悉的哭喊声,带着急惶。沈清辞费力地睁开眼,刺目的阳光让她眯了眯眼,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栀子花香——是她闺房里常用的熏香。
她动了动手指,触到的是柔软的锦被,不是冰冷的玉阶。
小姐,您可算醒了!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扑到床边,脸上挂着泪珠,正是她的贴身侍女,晚晴。
晚晴……晚晴不是在坤宁宫阶下,指证了她吗
沈清辞猛地坐起身,环顾四周。雕花的拔步床,墙上挂着的《寒江独钓图》,梳妆台上摆着的螺钿妆盒……这分明是她未出阁时的闺房!
晚晴,她声音发颤,今天是什么日子
晚晴擦了擦眼泪,疑惑道:小姐,您睡糊涂啦今天是永安二十二年,三月初十啊。您昨天去国子监给萧公子送点心,回来的路上淋了雨,就发热昏睡了,可把奴婢吓坏了。
永安二十二年,三月初十。
沈清辞的心脏狠狠一跳。
这是她十六岁那年!距离她被萧砚赐死,还有整整三年!
她……重生了
她掀开被子,踉跄着跑到梳妆台前。铜镜里映出一张少女的脸,眉眼清丽,只是因为发热,脸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额角光洁,没有丝毫伤口。
是真的,她真的回来了。
小姐,您慢点!晚晴连忙扶住她,您还发着热呢,别乱动。
沈清辞握住晚晴的手,入手温热,是活人的温度。她看着晚晴担忧的眼神,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前世,晚晴虽是被沈清柔胁迫,可终究是背叛了她。可此刻,眼前的晚晴,还是那个对她忠心耿耿的小丫头。
晚晴,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我没事,只是做了个噩梦。
一个无比真实,让她痛彻心扉的噩梦。
噩梦晚晴松了口气,拍着胸口道,小姐肯定是梦到不好的事了,都怪昨天淋雨。奴婢这就去给您端药来,喝了药就好了。
晚晴转身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沈清辞一人。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指尖缓缓抚上脸颊。
萧砚,沈清柔……
前世的债,这一世,她要一笔一笔,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她不会再傻傻地相信萧砚的花言巧语,不会再对沈清柔心软纵容。她要护住沈家,护住真正对她好的人,更要让那对狗男女,尝尝她前世所受的痛苦!
小姐,药来了。晚晴端着药碗进来,热气氤氲,带着苦涩的味道。
沈清辞接过药碗,仰头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汁滑入喉咙,却让她更加清醒。
这一世,她沈清辞,只为自己而活。
第三章:初露锋芒
几日后,沈清辞的病渐渐好了。她不再像前世那样,整日想着去找萧砚,而是把心思放在了读书和管家上。
沈尚书夫妇只有她和沈清柔两个女儿,沈清柔是庶出,自幼养在偏院,性子怯懦,前世沈清辞总觉得她可怜,时常把好东西分给她,还让母亲教她管家理事。可如今想来,沈清柔的怯懦,不过是她的保护色罢了。
这日,沈清辞正在书房看账册,晚晴匆匆跑进来:小姐,二小姐来了,说想给您送些她亲手做的点心。
沈清辞抬眸,眼底闪过一丝冷意:让她进来。
不多时,沈清柔便端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襦裙,梳着简单的发髻,脸上带着温顺的笑容,看起来人畜无害。
姐姐,听闻你病好了,我做了些你爱吃的绿豆糕,给你送来尝尝。沈清柔把食盒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
绿豆糕做得精致,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前世,沈清辞最喜欢吃沈清柔做的绿豆糕,觉得她手巧心细。可现在,看着这绿豆糕,她只觉得恶心。
妹妹有心了。沈清辞淡淡道,没有去碰那些糕点。
沈清柔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自然:姐姐怎么不吃是不是不合口味
刚吃过东西,没什么胃口。沈清辞合上册子,看着沈清柔,妹妹最近在忙些什么
沈清柔低下头,小声道:也没忙什么,就是跟着刘妈妈学做针线,看看书。对了,姐姐,前几日我去寺庙上香,遇见了萧公子,他还问起你呢,说你病了,他很担心。
data-fanqie-type=pay_tag>
来了。她就知道,沈清柔不会无缘无故来找她,必定是为了萧砚。
前世,也是这个时候,沈清柔故意在她面前提起萧砚,说萧砚如何关心她,引得她心痒难耐,主动去找萧砚,结果却撞见沈清柔和萧砚偶遇,两人相谈甚欢,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还因此和萧砚闹了别扭。
沈清辞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哦萧公子有心了。不过我如今只想好好养病,读书理事,倒是没空想这些儿女情长。
沈清柔惊讶地抬起头:姐姐,你怎么这么说萧公子可是……
妹妹,沈清辞打断她,语气微沉,萧公子是太子,未来的储君,我与他之间,不过是世交之谊,不该有过多牵扯。倒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总在外面提及太子,传出去怕是不好听。
沈清柔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说。
沈清辞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没有丝毫怜悯。她站起身,走到沈清柔面前:妹妹送来的点心,我心领了。晚晴,送客。
晚晴应了一声,上前一步。
沈清柔咬了咬唇,拿起食盒,狼狈地走了出去。
看着沈清柔的背影,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这只是开始,沈清柔,你欠我的,我会慢慢让你还。
几日后,是沈尚书的生辰。沈家设宴,邀请了不少亲友同僚,萧砚作为世交之子,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宴会上,沈清辞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淡雅脱俗。她没有像前世那样,一直盯着萧砚看,而是与几位相熟的小姐谈笑风生,举止得体,引得不少人称赞。
萧砚坐在席间,目光时不时地落在沈清辞身上,眉头微蹙。他感觉,沈清辞好像变了。以前的她,总是围着他转,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爱慕,可今天,她看都没看他几眼,仿佛他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沈清柔坐在萧砚旁边,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她故意凑近萧砚,小声道:萧公子,你看姐姐,今天是不是很美只是她好像不太高兴,许是还在生我的气呢。
萧砚没有说话,只是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这时,沈清辞端着酒杯,走到主位旁,向沈尚书祝寿:父亲,女儿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女儿近日读了些书,略懂些理财之道,愿为父亲分担些家中事务,还望父亲应允。
沈尚书惊讶地看着她:哦我儿竟有这般心思好,好!有你帮衬,为父就省心多了。
在座的宾客也纷纷称赞沈清辞懂事能干。
萧砚看着沈清辞从容自信的模样,心中竟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好像……从未真正了解过她。
沈清柔看着这一切,指甲暗暗掐进了掌心。她没想到,沈清辞竟然会主动提出管家理事,这打乱了她的计划。
宴会过半,沈清辞起身去更衣。刚走到花园的转角,就被人拦住了。
她抬眸,看到萧砚站在她面前,眼神复杂地看着她:清辞,你最近……是不是在生我的气
沈清辞淡淡一笑:萧公子说笑了,我为何要生你的气
那你为何……萧砚顿了顿,对我如此冷淡
萧公子是太子,我是臣女,保持距离,是应有之礼。沈清辞语气疏离,若是没别的事,我先行一步了。
她绕过萧砚,径直往前走。
萧砚看着她的背影,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丝慌乱。他好像……要失去什么了。
第四章:暗流涌动
自沈尚书生辰后,沈清辞便正式开始打理沈家的中馈。她心思缜密,做事利落,很快就将家里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连沈尚书夫妇都对她赞不绝口。
沈清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原本以为,沈清辞只会围着萧砚转,根本不懂管家理事,她可以趁机在沈夫人面前表现,慢慢夺取管家权。可现在,沈清辞却做得如此出色,让她无从下手。
这日,沈清柔趁着沈清辞去库房盘点的机会,偷偷溜进了沈清辞的书房。她想找些沈清辞的把柄,可翻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在她准备离开时,眼角瞥见了桌角的一个锦盒。
她好奇地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支玉簪,簪头是一朵精致的梅花,正是前世萧砚送给沈清辞的定情信物。
沈清柔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她拿起玉簪,想了想,将玉簪藏进了自己的衣袖里。她要让沈清辞找不到这支玉簪,让她以为是自己弄丢了,急得团团转。
傍晚,沈清辞回到书房,发现锦盒里的玉簪不见了,眉头微蹙。她知道,一定是沈清柔干的。前世,沈清柔也做过类似的事,偷偷藏起她的东西,看她着急的样子取乐。
沈清辞没有声张,只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沈清柔。
几日后,宫里设宴,邀请各家命妇和小姐入宫赴宴。沈清辞和沈清柔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入宫后,沈清柔故意走到萧砚面前,装作不经意地拨弄着头发,露出了插在发髻上的梅花玉簪。
萧砚看到那支玉簪,瞳孔骤缩。那是他特意请工匠为沈清辞打造的,世上独此一支。沈清柔怎么会有这支玉簪
他看向沈清辞,只见沈清辞正和一位公主说话,神色平静,仿佛根本没注意到这边。
萧砚心中疑惑,上前一步,对沈清柔道:二小姐,你这支玉簪……
沈清柔故作惊讶地低下头,摸了摸玉簪,柔声道:萧公子认识这支玉簪吗这是我前几日在姐姐的书房里捡到的,以为是姐姐不要的,就拿来戴了。怎么,这支玉簪很特别吗
她故意说姐姐不要的,就是想让萧砚以为沈清辞不珍惜他送的礼物。
萧砚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不信沈清辞会把他送的玉簪丢掉。
这时,沈清辞走了过来,看到沈清柔头上的玉簪,故作惊讶道:咦妹妹,你头上这支玉簪,不是我前些日子弄丢的那支吗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原来是被你捡到了。
沈清柔没想到沈清辞会这么说,一时语塞。
沈清辞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妹妹若是喜欢,便送给你吧。不过这支玉簪是萧公子送我的,妹妹戴着,怕是不太合适,若是被人看见了,难免会说些闲话。
她这话既给了沈清柔台阶下,又点明了玉簪的来历,还暗示了沈清柔戴着不合适,可谓一举三得。
沈清柔的脸瞬间红了,尴尬地想把玉簪拔下来。
萧砚看着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沈清辞和他印象中的不一样了。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哭闹撒娇的小姑娘,而是变得聪慧、从容,懂得如何化解尴尬。
既然是清辞妹妹的东西,还是还给她吧。萧砚开口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沈清柔没办法,只好把玉簪取下来,递给沈清辞,低着头,不敢看他们。
沈清辞接过玉簪,对萧砚道了声谢,便转身离开了。
萧砚看着她的背影,心中的异样感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反思,前世他是不是真的看错了人
宴会结束后,沈清柔回到府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气得摔了好几个杯子。她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不仅没能让沈清辞出丑,反而让自己难堪。
小姐,您别生气了。她的侍女安慰道,沈清辞那个贱人,肯定是故意的!
沈清柔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沈清辞,你给我等着!
她开始计划着,要做一件更大的事,让沈清辞彻底身败名裂。
第五章:釜底抽薪
沈清柔知道,沈清辞如今最在意的就是沈家的名声和地位。她决定从这方面下手。
她暗中联系了一个与沈家有过节的官员,许诺给他好处,让他在朝堂上弹劾沈尚书,说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
那官员本就对沈尚书心怀不满,有了沈清柔的许诺,便立刻答应了。
几日后,朝堂之上,那官员果然站出来,弹劾沈尚书。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沈尚书又惊又怒,连忙辩解,说自己绝无此事。
皇帝虽然没有立刻相信那官员的话,但也下令彻查此事。
沈府上下都人心惶惶。沈尚书被停职在家,配合调查,整日愁眉不展。沈夫人也急得吃不下饭。
沈清辞知道,这一定是沈清柔干的。她冷静地分析着局势,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证据,证明父亲的清白。
她想起父亲书房里有一本账册,记录着这些年沈家的收支情况,其中有一笔款项,是父亲资助寒门学子的,那官员很可能就是抓住这一点,诬陷父亲结党营私。
沈清辞立刻去书房寻找那本账册,可翻遍了整个书房,都没找到。她心中一沉,知道账册一定是被沈清柔拿走了。
晚晴,你去盯着二小姐,看她把账册藏在了哪里。沈清辞对晚晴道。
晚晴点点头,立刻去了。
傍晚,晚晴回来禀报:小姐,我看到二小姐把一个盒子藏在了她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下。
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好,我们现在就去取回来。
趁着夜色,沈清辞和晚晴悄悄来到沈清柔的院子。老槐树下果然有松动的泥土,沈清辞挖开泥土,找到了一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那本账册。
就在她们准备离开时,沈清柔带着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火把,厉声喝道:沈清辞!你果然在这里!你竟敢偷我的东西!
沈清辞冷笑一声:这是我父亲的账册,怎么成了你的东西沈清柔,你勾结外人,诬陷父亲,你还有脸说我偷东西
沈清柔脸色一变:你胡说八道!我没有!
没有沈清辞举起账册,这本账册就是证据!上面记录着父亲资助寒门学子的款项,那官员就是拿着这个诬陷父亲结党营私。你把账册藏起来,就是想让父亲无法自证清白!
周围的下人都惊讶地看着沈清柔,眼神里充满了鄙夷。
沈清柔慌了,她没想到沈清辞会这么快找到账册,还把事情说穿了。她指着沈清辞,对下人吼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把她给我抓起来!
下人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动。他们虽然是沈清柔的下人,但也知道沈清辞是沈家的大小姐,而且沈清柔做的事确实不光彩。
沈清辞看着沈清柔,语气冰冷:沈清柔,你做的这些事,父亲和母亲很快就会知道。你好自为之。
她说完,带着晚晴,拿着账册,转身离开了。
沈清柔瘫坐在地上,看着沈清辞的背影,眼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第二天,沈清辞把账册交给了沈尚书。沈尚书看到账册,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立刻带着账册进宫,面见皇帝,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皇帝查明真相后,大怒,下令将那个弹劾沈尚书的官员革职查办,并对沈尚书进行了安抚。
沈府的危机终于解除了。沈尚书夫妇知道是沈清辞找到了账册,救了沈家,对她更加疼爱和信任。而沈清柔的所作所为也被揭穿了,沈尚书大发雷霆,将她禁足在偏院,不许她再出来。
经此一事,沈清辞在沈家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她也知道,沈清柔虽然被禁足了,但她绝不会善罢甘休。她必须更加小心,做好万全的准备。
而萧砚得知此事后,对沈清辞更是刮目相看。他主动来到沈府,向沈清辞表示祝贺。
清辞妹妹,这次多亏了你,沈家才得以平安无事。萧砚看着沈清辞,眼神温柔。
沈清辞淡淡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多谢萧公子关心。
萧砚看着她疏离的态度,心中有些失落。他鼓起勇气,开口道:清辞妹妹,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好,误会了你。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沈清辞抬眸,看着萧砚,眼中没有丝毫波澜:萧公子,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和你,终究是不可能的。
她转身,走进了府里,没有再回头。
萧砚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他知道,他可能真的永远失去她了。
第六章:尘埃落定
沈清柔被禁足后,并没有安分下来。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便决定做最后一搏。
她买通了一个给沈清辞送药的丫鬟,想在沈清辞的药里下毒。她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这一切都被晚晴看在眼里。
晚晴偷偷告诉了沈清辞。沈清辞早就料到沈清柔会狗急跳墙,所以一直有所防备。她将计就计,假装喝下了有毒的药,然后昏迷了过去。
沈府上下顿时乱成一团。沈尚书夫妇急得团团转,连忙请太医来看。
太医诊断后,脸色凝重地说:沈小姐是中了毒,幸好毒性不强,而且发现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沈尚书夫妇又惊又怒,立刻下令彻查此事。很快,那个被沈清柔买通的丫鬟就招供了,说出了是沈清柔指使她下毒。
沈尚书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沈清柔竟然如此狠毒,连自己的亲姐姐都要害。他立刻下令,将沈清柔送到家庙,终生为尼,永不得出。
沈清柔被送走的那天,哭得撕心裂肺,她不停地喊着我错了,可没有人理会她。这是她自己选的路,就该由她自己承担后果。
解决了沈清柔这个隐患,沈清辞终于松了一口气。她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和帮助父亲上。她凭借自己的聪慧和才干,为沈尚书出了不少主意,帮助沈家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萧砚依然没有放弃追求沈清辞。他时常来到沈府,想找机会和沈清辞相处。可沈清辞总是对他敬而远之,不给她任何机会。
萧砚渐渐明白了,沈清辞是真的放下了过去,也放下了他。他心中虽然痛苦,但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他开始把心思放在朝政上,努力做一个好太子,希望能得到沈清辞的认可,哪怕只是作为一个朋友。
几年后,皇帝驾崩,萧砚登基为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开创了一个盛世。
而沈清辞,也成了京城有名的才女和贤女。她没有选择嫁人,而是继续留在沈家,帮助父亲打理家事,还创办了一所女学,让更多的女子有机会读书识字。
一日,萧砚微服私访,来到了沈清辞创办的女学。他看到沈清辞正在给学生们讲课,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那么从容,那么自信。
萧砚站在窗外,静静地看着她,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敬佩。他知道,他虽然没有得到她的爱情,但他看到她过得很好,这就足够了。
课后,沈清辞看到了萧砚,她微微一笑:陛下,您怎么来了
朕只是路过,顺便来看看。萧砚看着她,清辞,你做得很好。
多谢陛下夸奖。沈清辞淡淡道。
两人相视一笑,过去的恩怨和纠葛,仿佛都在这一笑中烟消云散。
沈清辞知道,她的重生,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她做到了。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相信,只要她保持初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过得越来越好。而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京华的风,依旧吹拂着。但这一次,吹在沈清辞脸上的,是自由和温暖的风。她的新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