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坪镇的日头毒得很,刚收完秋,地里没啥活计,张老三蹲在老槐树下抽旱烟,看着村里的年轻后生三三两两往镇上跑。他心里直痒痒,拿烟袋锅子敲了敲鞋底:总不能干坐着喝西北风,怎么着也得找个营生挣俩嚼谷钱!
他背起补丁摞补丁的布口袋,顺着官道往镇上走。路上碰见挑着菜担子的王瘸子,老远就吆喝:老三,又去寻摸活计听说周员外府正在招人呢!
张老三脚步一停,忙问:招啥人给多少工钱
王瘸子把担子往路边一放,抹了把汗说:听说是招果园看护,一个月二两银子!不过……
他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那果园邪乎得很,前几个看护都没干满三天就跑了,工钱都不要了!
张老三却把胸脯拍得
咚咚
响:我张老三别的不敢说,胆子比斗还大!二两银子够我家月娥买半年的针头线脑了!
说着,加快脚步往镇上赶。
到了镇口,老远就望见周员外府的大宅子,飞檐斗拱,红漆大门比普通人家的院墙还高。张老三在衣襟上蹭了蹭手,上前叩门。门
吱呀
一声开了,门房探出个脑袋,上下打量他一番:干啥的
张老三赔着笑:老哥,我来应聘果园看护。
不多时,管家迈着四方步出来了。他三角眼滴溜溜一转,盯着张老三:这果园在后山,方圆十亩,得昼夜守着,防贼防盗。一个月就两天歇班,要是半路撂挑子,工钱可分文没有!你胆子够大
张老三挺直腰板:您老就放一百个心!我打小在坟圈子里捉迷藏都不带怕的!
管家

了一声:那就试试吧,今儿就上山。
张老三欢欢喜喜跑回家,一进门就嚷嚷:月娥!月娥!我找着好活计了!
月娥从灶间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啥活计可别累坏了身子。
张老三把二两银子的事儿一说,月娥又喜又忧:后山冷,你把那件夹袄带上,夜里可别冻着。
说着,转身从箱底翻出夹袄,又往布口袋里塞了几个冷馒头。
太阳西斜时,张老三背着铺盖卷儿上了后山。远远就看见果园的木栅栏,大门半掩着。他刚走近,门
哗啦
一声开了,一个面色惨白的汉子冲出来,吓得张老三后退两步。那汉子头发乱糟糟的,眼神惊恐,看见张老三,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可算来了!我……
我可算能走了!
说完,撒腿就跑,转眼消失在山路上。
张老三挠着后脑勺嘟囔:这都是啥事儿神神叨叨的。
他推开大门,十亩果园一眼望不到头,桃树、梨树、苹果树排得整整齐齐,只是叶子有些发黄,透着股说不出的阴森。果园中间有个草棚,张老三把铺盖往里一扔,简单收拾了下,就拎着油灯绕着园子巡视。
半夜,张老三肚子饿得
咕咕
叫,想起月娥塞的冷馒头,可摸出来一捏,硬得能当砖头使。他叹了口气,摸出怀里的小米,在草棚外支起锅子熬粥。粥刚煮开,就听见果园里传来
簌簌
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踩树叶。张老三抄起门后的扁担,心跳得像擂鼓,躲在门后,透过门缝往外瞧。
月光下,一棵桃树下站着个穿水红襦裙的女子,正对着月亮抹眼泪。张老三壮着胆子推开门,大喊一声:谁!大半夜的在果园干啥
那女子猛地回头,脸上挂着泪珠,楚楚可怜:大哥,我和家人走散了,看见这边有亮光,就……
就过来了。
张老三借着月光一瞧,这女子模样俊俏,只是脸色苍白,嘴唇没有一丝血色。他犹豫了一下,说:姑娘,这天黑风高的,你一个人走山路危险。要不,就在这草棚将就一晚,等天亮了再走
女子感激地点点头,跟着张老三进了草棚。
张老三把唯一的竹椅让给女子,又倒了碗热茶。女子捧着茶碗,轻声说: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张老三挠挠头: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你歇着,我在地上打个地铺。
说着,抱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和衣躺下。
睡到半夜,张老三迷迷糊糊感觉有热气喷在脸上,睁眼一看,那女子不知何时凑到了他身边,青丝散落在他胸口。女子娇嗔道:大哥收留我,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若不嫌弃,小女子愿以身相许。
张老三吓得一激灵,后脑勺

地撞在木柱上,疼得直咧嘴:使不得!使不得!姑娘快别这么说,我就是做件本分事!
女子脸色一红,转身回到床边。张老三却再也睡不着,心里直犯嘀咕:这深更半夜的,哪有姑娘孤身一人在荒山可瞧着女子也不像是坏人,他摇摇头,索性坐起来,守着油灯到天亮。
天蒙蒙亮,张老三就起来生火,摊了几张煎饼。女子闻到香味,醒了过来。张老三把煎饼用纸包好,递给她:我不知道你家在哪儿,这点干粮路上吃。记住,碰见人多的地方再走,可别再走夜路了。
女子捧着煎饼,突然
扑通
一声跪下:大哥,我骗了您,其实我不是人……
张老三吓得后退两步,手里的煎饼差点掉地上。女子泪流满面,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原来,五年前她路过这片果园,被当时的看护骗进园子,惨遭强暴后被囚禁在柴房。那恶人怕事情败露,用麻绳勒死了她,把尸体埋在桃树下,还用符咒镇压她的魂魄。她含冤而死,无法投胎,只能在果园徘徊,向每一个来此的看护复仇。
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我自然不会放过!
女子声音凄厉,果园里的树叶
哗哗
作响,可大哥你正直善良,我实在不忍心害你……
说完,女子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张老三定了定神,说:妹子,你既喊我一声大哥,这事儿我管定了!你先安心等着,我一定想办法让你入土为安!
女子对着张老三拜了又拜,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了。张老三望着女子消失的方向,攥紧了拳头。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天大的事儿,可他张老三,最见不得的就是欺负人的勾当!接下来,他又该如何帮助这可怜的女鬼呢
张老三在草棚里坐了半晌,直到日头晒得后脖颈发烫,才缓过神来。他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把扁担往肩上一扛:说啥也得给妹子讨个公道!
脚下生风,顺着山路往山下跑。
路过村口土地庙,正撞见几个老汉在墙根下乘凉。瘸腿的李老汉叼着烟斗喊他:老三,不是去看果园了吗咋这副火烧屁股的模样
张老三抹了把汗,压低声音把夜里的事儿说了。老人们吓得直往后缩,王瘸子的烟袋锅子都掉地上了:哎哟喂!那可是冤魂索命的事儿,你可别瞎掺和!
张老三却把胸脯一挺:见死不救,我这心里能安生
说完,头也不回地往兰若寺去了。
data-fanqie-type=pay_tag>
兰若寺藏在半山腰,青瓦红墙被苍松翠柏围着。张老三进了山门,正撞见小沙弥提着水桶出来。小师傅,住持大师在吗我有急事相求!
小沙弥瞧他跑得气喘吁吁,指了指大雄宝殿:施主且等,师傅正在做早课。
钟声悠悠,檀香袅袅。张老三跪在蒲团上,膝盖硌得生疼,眼睛却一眨不眨盯着莲花座上的菩萨像。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住持大师领着一众僧人出来了。这位白胡子老僧双手合十:施主何事如此焦急
张老三

地磕了个响头,把果园女鬼的事儿原原本本说了。话音刚落,殿内烛火突然

地灭了大半,阴风卷起经幡猎猎作响。几个小沙弥吓得脸色煞白,住持却闭目念了声
阿弥陀佛:此女怨气深重,若不超度,恐成大患。只是这法事……
张老三慌忙从怀里掏出刚领的工钱:大师!这是我全部家当,只求能让那妹子入土为安!
住持看着他粗糙的手掌和诚恳的眼神,微微点头:明日十五,正是超度的吉日。施主可先在寺里住下,协助准备法事。
当夜,张老三躺在禅房的竹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恍惚间又看见那女子含泪的脸。天还没亮,他就爬起来帮着僧人们搬供桌、点长明灯。
法事开始时,乌云突然遮住了太阳,果园方向传来阵阵呜咽,听得人心头发颤。住持领着众僧齐声诵念往生咒,张老三跪在蒲团上,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砖,嘴里不停念叨:妹子,再忍忍,马上就好了……
突然,一阵狂风卷起黄沙,寺庙的铜铃叮当作响,隐约传来女子的哭声混着男人的惨叫。张老三咬着牙,直到嘴角渗出血来,也不肯抬头。
三日法事结束,天空豁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果园方向。张老三累得瘫在地上,却笑得合不拢嘴。回果园的路上,他特意绕到集市,买了些纸钱香烛。
到了果园,他在桃树下挖了个坑,把香烛纸钱烧了,嘴里念叨:妹子,安心去吧,下辈子投个好人家。
青烟袅袅升起时,他仿佛看见女子的身影对着他盈盈一拜,转瞬消失在阳光里。
春去秋来,转眼一年过去了。张老三在果园勤勤恳恳守了一整季,果子成熟后,管家来结算工钱,还多给了他五钱银子:张兄弟,这果园自打你来了,再没出过怪事,真是多亏了你!
张老三揣着钱,哼着小曲往家走。刚进院子,就瞧见月娥正踮着脚晒咸菜,肚子高高隆起。他揉了揉眼睛,冲过去一把抱住媳妇:月娥,你这是……
月娥红着脸捶他:呆子,咱们要有娃了!
临盆前一晚,张老三做了个梦。梦里,那女子身着白衣,怀中抱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大哥大恩,来世必报。阎王念我冤屈已申,许我转世投胎。
张老三笑着醒来,眼角还挂着泪。
第二天,月娥生下个大胖小子。这孩子打小就透着股灵气,三岁能认千字文,七岁就能和村里的老先生对诗。张老三抱着儿子,逢人就说:瞧见没这是老天爷给的福报!
后来,儿子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当了县令。他为官清廉,断案如神,百姓们都叫他
青天大老爷。张老三坐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下,看着孙子们绕膝玩耍,常对旁人说:人这一辈子,不图大富大贵,就图个问心无愧。你对人善,老天爷都记着呢!
九十九岁那年,张老三无疾而终。出殡那天,清坪镇的乡亲们自发来送葬,队伍排出去二里地。有人说,送葬路上,看见一位白衣女子站在果园方向,朝着队伍深深鞠躬。自那以后,那片果园年年大丰收,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十里八乡都说是张老三积的德,护佑着一方水土。
民间故事:癞蛤蟆娶妻
北风卷着雪粒子往人脖子里钻,王老汉和老伴李阿婆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挪。俩人都六十好几了,无儿无女,日子过得寡淡。路过荒田时,李阿婆突然指着雪地喊:他爹,你看那是啥
只见雪窝里露出半拉黄澄澄的南瓜,大得像磨盘,俩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抱回家。
菜刀刚劈开南瓜,咚
地蹦出个碗口大的蛤蟆!这蛤蟆鼓着温润的大眼睛,抖了抖背上的疙瘩,突然咧开嘴,声音清亮得像屋檐下的风铃:阿爹!阿妈!我就是你们盼星星盼月亮的娃娃!
老两口冻得通红的手直哆嗦,李阿婆一把将蛤蟆搂进打着补丁的棉袄里,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老天爷开眼呐,可算给咱送孩子来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十里八乡。隔壁王婶趴在院墙上探头探脑:他李婶,听说你家抱回个蛤蟆娃这……
能养得活吗
李阿婆把蛤蟆儿子捂得更紧,硬气回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只要是我娃,石头疙瘩我也当宝供着!
春去秋来十八载,院里的老枣树结了十八次果。蛤蟆儿子蹲在田埂上,背上的疙瘩随着说话一鼓一瘪:爹,插秧要像绣娘穿针,深浅得匀。
话音未落,青秧苗已在水田里排成整齐的绿线。农闲时,他蜷在灶台边,给目不识丁的老两口讲天上的星宿、人间的典故。村里的娃娃们听说蛤蟆会说书,都扒在窗户上偷听,把窗纸戳得全是窟窿眼儿。
这天晌午,蝉鸣得正欢,蛤蟆儿子突然蹦到八仙桌上,震得粗瓷碗叮当作响:我要去皇宫求娶公主!
李阿婆举着的面杖
当啷
掉在地上,王老汉呛得直咳:傻孩子,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蛤蟆儿子却鼓起腮帮子,胸脯挺得老高:二老就把心揣回肚子里,我自有办法!
说罢,他后腿一蹬,顺着青石板路蹦向金碧辉煌的皇宫,身后扬起串串细碎的尘土。
金銮殿上,龙椅前的蛤蟆与暴跳如雷的皇上对峙。癞蛤蟆也敢肖想公主拖出去!
皇上的胡须气得根根倒竖。蛤蟆不慌不忙仰起头,喉咙里发出震天的
咕呱
声。刹那间,晴空突然红得像被泼了朱砂,太阳化作滚着火舌的巨球,琉璃瓦烫得青烟直冒,太监宫女们抱着脑袋乱窜。卖糖葫芦的小贩在宫墙外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竹签子都化了。
皇上的龙袍被汗水浸透,扑通跪在滚烫的金砖上:蛤蟆爷爷饶命!我把公主嫁你!三天后就来接亲!
蛤蟆又
咕呱
叫了一声,太阳马上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等三天后掀开红盖头,哪是什么公主,分明是个独眼的丫头!蛤蟆气得背上的疙瘩都发紫了,抄起路边卖炊饼大爷的扁担,嗖
地跳上皇宫城墙,连叫两声
咕呱!
墨色的乌云眨眼间压到宫墙,铜钱大的雨点砸得琉璃瓦噼啪作响。护城河的水涨得比宫墙还高,卖字画的秀才抱着卷轴在水里扑腾:我的《清明上河图》啊!
皇上抓着龙椅扶手,颤声喊道:别淹了!真公主马上送!
话音刚落,蛤蟆又是两声叫唤,晴空万里,积水退得无影无踪。
花轿终于抬进家门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挤破了头。新娘子盖着红盖头,隔着布都能听见她抽抽搭搭的哭声。夜里,雕花红帐里,公主攥着绣帕直掉泪,嫌蛤蟆丈夫的呼噜声像拉风箱。可每天清晨,床头总摆着温热的桂花羹;下雨时,蛤蟆儿子会蹲在廊下,用宽宽的背壳为她遮雨。
村里的媒婆又来嚼舌根:公主殿下,你这是掉火坑里了,跟着蛤蟆有啥好日子
公主咬着嘴唇没说话,悄悄把蛤蟆儿子给她暖脚的汤婆子抱得更紧了。除夕夜,老两口把攒了半辈子的银镯子套在公主手腕上,火苗映着三张憨厚的笑脸。公主望着蛤蟆儿子笨拙地包饺子,忽然觉得他鼓眼睛里藏着比星星还亮的光。
可蛤蟆儿子心里总不踏实,寻思着试试媳妇的真心。阳春三月,他塞给公主一锭银子:去集上买匹红绸做衣裳。
等公主走远,他抖落蛤蟆皮,转眼间变成剑眉星目的少年郎。他抄近路赶到青石桥,故意哼着小调:金枝玉叶配蛤蟆,真是一朵鲜花插牛粪!
公主杏眼圆睁,抓起路边石子就砸:我夫君心比明月亮,哪像你油嘴滑舌!
转身踩着碎步往家跑,裙摆扫过的野花都跟着晃了晃。躲在树后的蛤蟆儿子心里乐开了花,变回原型追了上去。
次日破晓,公主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身边躺着的正是昨天路上遇到的帅气小伙,床边还扔着一张蛤蟆皮。她惊得捂住嘴,少年温柔地替她捋顺乱发:我本是天上的离底星,见二老在月下垂泪实在不忍。如今你我心意相通,往后的日子,定不负你。
晨光爬上雕花窗棂,四人围坐在飘着米粥香的灶台边。王老汉拍着大腿直乐:好哇!好哇!这下咱老王家不光有后了,还娶了个金凤凰!
李阿婆抹着眼泪往公主碗里夹鸡蛋,公主绣着鸳鸯的帕子,也悄悄多添了两颗会眨眼的星星。从此,小两口恩恩爱爱,一起孝顺老人,日子过得比蜜还甜,成了十里八乡人人羡慕的佳话。
民间故事:特殊遗产
河南地界儿,有句老话叫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话搁在王家庄的王安福身上,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谁能想到,一个把铜板攥出水的老木匠,临终前两根颤巍巍的手指,竟搅得王家上下天翻地覆,还让整个庄子都跟着念叨了好些年。
民国初年的王家庄,青石板路上总晃悠着个佝偻身影。王安福背着祖传的榆木工具箱,铜锁扣磨得发亮,里头的刨子、凿子跟着他的步子叮当作响。那年月,庄户人家娶媳妇难,何况他个死了婆娘、拖着俩娃的鳏夫。
王师傅,这柜子再加层隔板呗西街的刘媒婆堆着笑,往他手里塞了把炒瓜子。王安福把瓜子磕得嘎嘣响,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使不得!三块板子足够承重,多一块都是糟践木料!这话传出去,村里人都笑他是铁公鸡,毛都不拔一根。
可没人知道,后半夜油灯下,他就着咸菜啃窝头,还要在账本上把铜板掰成八瓣算。大儿子大牛六岁就跟着他走街串巷,背个比人还高的工具箱;小儿子二牛更可怜,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冻得鼻涕直流,还得帮着烧火做饭。
爹,我想吃白面馍馍。五岁的二牛盯着隔壁家飘来的面香,咽着口水。王安福摸出块硬邦邦的红薯干,塞到儿子手里:等攒够彩礼钱,顿顿让你吃白面。这话他念叨了十几年,说得自己都信了。
等大牛二牛长成大小伙子,村里媒婆的门槛都快被踏破。王安福咬着牙,把半辈子积蓄全砸进彩礼里,还在镇上钱庄借了十两银子。迎亲那日,他摸着口袋里仅剩的几文铜钱,看着红盖头下的儿媳,不知是喜是愁。
新媳妇进了门,日子却没见起色。二儿媳是邻村豆腐西施家的闺女,生得水灵,脾气却火爆得很。头回见王老汉在米缸画刻度,她就叉着腰嚷:这是防贼呢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王老汉吧嗒着旱烟,烟锅里火星明灭,你们小年轻不懂,这年头钱难挣,屎难吃!这话彻底惹恼了二儿媳,当晚就跟二牛闹:不分家那我回娘家,看王家能不能抱上孙子!
分家那日,院子里挤满了看热闹的街坊。张大娘嗑着瓜子,跟李婶咬耳朵:你说这王老头,咋就这么抠亲儿子都不留。李婶撇撇嘴:要我说,二牛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针尖对麦芒,早晚得出事儿!
王老汉黑着脸,从床底摸出个油纸包:盖房钱,我出一半。剩下的,你们自个儿想办法!二儿媳抢过银子,扭着腰肢就走,嘴里还嘟囔:抠搜了一辈子,也就这点儿本事!
这边二牛分了家,那边大牛夫妻还守着老爹过日子。媳妇桂花是个贤惠人,知道公公不易,从不抱怨。可五岁的小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跟着啃窝窝头,小脸黄得像菜叶子。
那天晌午,王老汉扛着工具箱出门做工。桂花瞅准时机,从面缸里舀出两碗白面。小宝,去村口放哨!瞧见爷爷回来,赶紧报信!小宝蹦蹦跳跳跑出门,像只机灵的小麻雀。
面刚揉成团,就听见小宝扯着嗓子喊:娘!爷爷扛着工具箱回来了!桂花手忙脚乱藏饺子,瞥见墙角的黄豆袋,眼睛一亮:快!把豆子撒到村口老槐树下!
王老汉老远就瞧见金灿灿的黄豆,佝偻着背蹲下去捡。哪个败家玩意儿,豆子撒了一地!他一边骂,一边把豆子往口袋里装。小宝躲在树后头,捂着嘴直乐。
等王老汉揣着半兜黄豆回家,桂花早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锅里煮着清汤寡水的菠菜面。爹,村西头李四家杀猪,借咱锅煮肉呢,满屋子都是肉香。桂花笑着递上粗瓷碗。王老汉狐疑地瞅了瞅面缸,见刻度线没动,这才放心吃起来。
寒来暑往,转眼过了十来年。王老汉的腰弯得更厉害了,咳嗽起来像拉风箱。这年腊月,大雪封了门,他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大牛二牛两家人守在床边,二儿媳时不时瞟一眼墙角的樟木箱,眼神里藏着算计。
王老汉喘着粗气,颤巍巍伸出两根手指。二儿媳眼睛一亮:爹,您是说两份遗产王老汉缓缓摇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急。二牛挠着脑袋:爹,是不是还有两件没办的事儿
小宝突然挤到床前,清澈的大眼睛转了转,踮脚吹灭了桌上两根蜡烛中的一根。昏暗的烛火映着王老汉欣慰的笑容,他终于闭上了眼睛。外头的风雪呼啸着,卷走了老木匠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葬礼刚办完,二儿媳就坐不住了。大哥,爹攒了一辈子钱,不可能就十两银子!她一屁股坐在堂屋太师椅上,剩下的肯定让你们藏起来了!
桂花端出粗茶,叹了口气:妹子,爹一辈子省吃俭用,为的就是咱们这个家。你看看这满屋的家具,哪件不是他亲手打的她指着墙上挂着的木匠工具,刨刃磨得薄如蝉翼,凿子柄被汗水浸得发亮。
二牛媳妇翻着白眼:少拿这些糊弄人!大牛从怀里掏出本皱巴巴的账本:这是爹生前的记账本,每文钱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常说,节俭不是抠门,是过日子的根本。
二牛媳妇抢过账本,看着密密麻麻的收支记录,手渐渐发抖。上头记着给二牛盖房借的银子,记着给小宝买的识字书,还有每年给亡妻烧纸的花销...想起自己往日挥霍无度,买胭脂水粉从不眨眼,她的脸涨得通红。
打那以后,二牛媳妇像变了个人。她脱下花棉袄,换上粗布衣裳,跟着二牛下地干活。赶集时,她学着公公的样子,为了两个铜板跟小贩讨价还价。村里人见了都稀奇:哟,铁公鸡拔毛了
来年开春,二牛家的院子里添了几只下蛋的母鸡。二牛媳妇把鸡蛋攒起来,换了油盐酱醋,还能剩下几个铜板。她常摸着小宝的头说:你爷爷说得对,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多年后,王家庄的老人们说起王安福,还会感慨:别看那老头抠门,却给子孙留下了金山银山。每当夜幕降临,王家院子里总亮着一盏油灯,暖黄的光晕里,节俭的家风正代代相传。而村口老槐树下,仿佛还能看见那个佝偻身影,蹲在地上捡拾散落的黄豆,嘴里念叨着:浪费不得,浪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