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未曾寄出的明信片 > 第一章

第一章
初见如夏
九月的风裹着最后一丝夏末的温热,卷着桂花的甜香,把林溪推搡着送进了这所她向往了整整三年的大学。校门口的梧桐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无数跳跃的光斑。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潮时,林溪的额角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黏住了几缕碎发。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顺着风飘了过来,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篮球场的方向勾住。隔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缝隙,她看见一个穿白色球衣的男生正微微屈膝,然后猛地向上起跳,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阳光像是被施了魔法,顺着他扬起的下颌线缓缓流淌,汗水从他的额角滑落,滴落在清晰的锁骨弧度里。篮球穿过篮网的瞬间发出唰的轻响,他下意识地回头朝场边笑了笑,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像蝶翼轻颤。
林溪的心跳骤然漏了半拍,仿佛有只小鹿在胸腔里横冲直撞。行李箱的滚轮不小心碾过路边的石子,发出咔啦一声突兀的声响,把她从怔忡中惊醒。等她慌忙定了定神,那个男生已经转身跑回了球场中央,只留下一个挺拔的、被阳光镀上金边的背影。
那天的新生报到处挤得水泄不通,志愿者学姐温柔地接过她的录取通知书;宿舍楼的阿姨笑着递给她钥匙,叮嘱她注意安全;辅导员在班会上讲了很多注意事项……可这些画面都像是蒙上了一层薄雾,变得模糊不清。只有那个穿白球衣的身影,像一帧精心定格的电影画面,在她脑海里反复播放,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晚上躺在宿舍的新床上,林溪翻来覆去睡不着。宿舍里另外三个女孩已经熟稔地聊起了天,讨论着明天的军训安排,分享着各自带来的家乡特产。林溪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心思却早就飘回了下午的篮球场。她甚至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再看得仔细些,为什么没有鼓起勇气多站一会儿,或许就能知道他是哪个系的,叫什么名字。
溪溪,你在想什么呢脸都红了。下铺的室友推了推她的胳膊,笑着打趣,是不是看中哪个帅哥了
林溪猛地回过神,脸颊瞬间烧得更厉害了,连忙摆手否认:没、没有,我就是有点热。她拉起被子盖住半张脸,心脏却依旧跳得飞快。那个白球衣少年的样子,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第二章
图书馆的秘密
军训的日子单调又枯燥,每天在烈日下站军姿、踢正步,汗水浸湿了迷彩服,又被太阳晒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林溪却在这样的日子里找到了一点小小的期待——她发现那个白球衣少年竟然和她在同一个军训营,只是不在同一个连队。
每次休息的时候,林溪总会找各种借口四处张望,目光像雷达一样在人群中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她看到他被教官点名示范动作时,站姿笔挺如松,眼神专注认真;看到他和同连队的男生勾肩搭背地说笑时,嘴角扬起的弧度干净又明朗;看到他仰头喝水时,喉结滚动的样子,阳光照在他脖颈上的汗珠,亮晶晶的像碎钻。
她不敢看得太明显,总是在他快要察觉到的时候迅速移开目光,心脏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室友看出了她的不对劲,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你是不是在看计算机系的那个陈屿他可是我们这届的风云人物,听说高考分数超高,人长得又帅,好多女生都在打听他呢。
陈屿林溪在心里默默念着这个名字,像是要把这两个字刻进心里。原来他叫陈屿,计算机系的。这个名字像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沉静又辽阔的感觉,仿佛一片深邃的海洋。
军训结束后,正式的课程开始了。林溪没想到,她竟然和陈屿选了同一门公共课——大学语文。那是她第一次在课堂上如此近距离地看他。他坐在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落在他身上,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他的笔记本上写着工整的字迹,偶尔抬头看向讲台时,侧脸的线条清晰流畅,鼻梁高挺,睫毛又长又密。
林溪选了靠前排的位置,却总是忍不住在老师转身写板书的时候,偷偷回头看他一眼。她发现他看书时会微微蹙眉,思考问题时会用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清朗,逻辑清晰,总能说出独到的见解。每一次偷偷的注视,都让她心里泛起一阵小小的涟漪。
从那天起,林溪的大学生活多了一项隐秘的仪式。她会提前打听好陈屿去图书馆的时间,然后算好时间出门,故意在他常去的那片书架前停留,假装寻找书籍,眼角的余光却一直追随着他的身影。她知道他喜欢看编程类的专业书,也知道他偶尔会翻看一些科幻小说。
她会绕远路经过篮球场,假装和室友散步聊天,实则在人群里搜寻那个穿白球衣的身影。看到他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她的心情就会莫名地变好。如果那天他没有去打球,她就会一整天都觉得怅然若失。
她会在食堂排队时,偷偷数他前面的人数,算着和他同时端餐盘的概率。如果能和他坐在同一个区域吃饭,哪怕隔着几张桌子,她也会觉得这顿饭格外香甜。她知道了他喜欢在食堂二楼吃牛肉面,不加香菜,知道他喜欢在奶茶店点三分糖的青柠气泡水,知道他周三下午有实验课,周五晚上会去参加计算机社团的活动。
林溪买了一本漂亮的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关于陈屿的点点滴滴。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他在看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原来他对这个这么感兴趣。他今天穿了一件蓝色的连帽卫衣,看起来好干净。计算机社团招新,他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了,声音好好听。……那些细碎的文字里,藏着她少女心事的全部秘密。
data-fanqie-type=pay_tag>
她还买了很多张明信片,上面印着校园里的风景——春天的樱花大道,夏天的荷塘月色,秋天的金黄银杏,冬天的皑皑白雪。她在明信片背面写下一行行文字,却始终没有勇气署上自己的名字,更没有勇气送给他。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你在看编程书,原来你喜欢这个呀。篮球场的风很大,你投篮的样子很好看。选修课的老师好严格,你好像都听懂了。……那些没署名的卡片,最终都被她小心翼翼地锁进了书桌抽屉。
第三章
沉默的落差
大一上学期的期末临近,各学科都开始布置小组作业。林溪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听到老师宣布分组名单时,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她暗暗祈祷能和陈屿分到一组,哪怕只是做组员也好。可当老师念出陈屿,李雨桐,张昊……时,林溪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李雨桐是计算机系的女生,林溪见过她几次。那个女孩总是扎着利落的高马尾,说话时逻辑清晰,笑起来带着自信的光芒,听说编程能力很强,和陈屿一样是系里的佼佼者。接下来的几周,林溪总能在教学楼的走廊、图书馆的研讨区看到他们小组讨论的身影。
有一次林溪去图书馆还书,特意绕路经过研讨区。隔着玻璃门,她看到李雨桐正拿着笔记本电脑讲解代码,陈屿微微侧着头听,时不时点头回应,偶尔伸手在键盘上敲击几下,两人相视一笑的默契刺痛了林溪的眼睛。李雨桐说话时手势舒展,思路清晰,而自己连和陈屿说句话都要在心里排练半天。
回宿舍的路上,林溪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心里像被塞了团棉花,闷得发慌。她忍不住打开手机搜索李雨桐的名字,看到她高中时获得过全国信息学竞赛奖项的消息,手指在屏幕上顿住了。原来他们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有着相似的专业追求和耀眼的光芒,而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汉语言文学女生,能做的只有在远处默默看着。
室友看出她情绪低落,拉着她去奶茶店散心:你别瞎想了,小组作业而已,哪有那么多讲究。林溪吸着珍珠奶茶,含糊地应着,目光却不由自主飘向窗外——陈屿和李雨桐正并肩从楼下走过,李雨桐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资料,陈屿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
那一刻,林溪突然觉得自己的暗恋像场笑话。她把笔记本里关于陈屿的记录翻出来看,那些细碎的观察在李雨桐的光芒下显得格外苍白。她甚至开始怀疑,陈屿是不是早就和李雨桐互相有好感自己这些偷偷摸摸的关注,是不是根本就是自作多情
她把书桌抽屉里的明信片又数了一遍,那些写满心事的卡片突然变得沉甸甸的。她拿出最漂亮的那张银杏叶明信片,笔尖悬在纸面很久,最终还是放下了。也许这样就够了,她想,有些喜欢只适合藏在心里,远远看着就好。
第四章
意外的交集
时间像指缝里的沙,不知不觉就溜走了。转眼到了大二,课程变得更加繁重,林溪也渐渐适应了大学的节奏。她加入了摄影社,因为她发现用相机镜头偷偷记录陈屿的身影,是一件既安全又能让她开心的事情。
她拍过他在图书馆认真看书的侧脸,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身上,安静得像一幅画;拍过他在篮球场上跳跃投篮的瞬间,动作舒展又充满力量;拍过他和同学在林荫道上并肩行走的背影,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这些照片被她存在手机的加密相册里,成为了她独家的宝藏。
大二那年的社团招新日,校园里热闹非凡,各个社团的摊位前都挤满了人。林溪作为摄影社的成员,负责在摊位前整理照片,展示社团的活动成果。她把一张张精心挑选的照片摆在桌子上,其中就有那张她偷拍的、陈屿在篮球场上的背影照。
就在她低头整理照片的时候,一只骨节分明的手轻轻点了点那张照片。这张照片拍得很好。一个清朗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带着一丝熟悉的温和。
林溪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她缓缓抬起头,撞进了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里。是陈屿!他就站在摊位前,目光落在那张照片上,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谢、谢谢。林溪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她紧张地攥紧了衣角,手心冒出了汗。
陈屿指了指那张照片,眼神里带着一丝揶揄:这张照片拍的是我吧去年秋天在篮球场。
林溪的脸更红了,像熟透的苹果,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没想到自己偷拍的照片竟然被正主看到了,而且他竟然认了出来。她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是、是随手拍的……
我知道是你。陈屿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了林溪的耳朵里。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你总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笔记本上贴了银杏叶贴纸,很好看。
林溪惊讶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圆圆的,满是不可置信。他竟然注意到了她
陈屿似乎被她的反应逗笑了,眼底的笑意更深了:我也经常在图书馆看到你,你看书时会轻轻咬笔盖,很可爱。还有,你书包上挂着的那个小兔子挂件,和我钥匙扣上的小熊是同一系列的,我记得是去年学校周年庆的周边。
林溪的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她感觉自己的脸颊烫得能煎鸡蛋。原来他早就注意到了自己,注意到了那些她以为隐秘的小习惯,注意到了她书包上的挂件。那些她偷偷注视他的时光里,他竟然也在不经意间留意着她。
那天的风很温柔,把桂花的香气吹得很远。他们站在社团摊位前聊了很久,从喜欢的摄影风格聊到专业课的难点,从校园里的趣事聊到未来的规划。林溪发现,陈屿不仅聪明帅气,而且性格温和,说话很有趣,和她想象中的样子一模一样,甚至更好。
她紧张又兴奋,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可微微颤抖的声音还是暴露了她的心情。陈屿似乎看出了她的紧张,说话时特意放慢了语速,眼神也格外温柔,像是在耐心地引导她。
聊天结束的时候,陈屿笑着对她说:你的照片拍得真的很好,以后有机会可以多交流。
林溪用力点点头,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心里像灌满了蜜糖,甜得快要溢出来。她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脸颊,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久久都没有落下。
第五章
错过的时光
那次社团招新日的偶遇,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林溪的心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她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就此变得不一样,以为他们会有更多的交集。可现实却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发展。
陈屿的专业是计算机,课程压力非常大,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写代码、做项目,忙得脚不沾地。林溪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虽然课程也不少,但和陈屿的作息几乎完全错开。他们在校园里偶尔遇见,也只能匆匆说上几句话,就各自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他们加了微信,林溪的微信列表里,陈屿的名字被她设置了特别提醒。她无数次点开他的聊天框,输入了又删除,删除了又输入,却始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怕打扰到他,怕自己说的话他不感兴趣,怕尴尬的沉默。
偶尔,陈屿会主动发来消息,问问她专业课的学习情况,或者分享一些计算机领域的趣闻。每一次收到他的消息,林溪都会开心很久,认真地斟酌每一个字回复他。可那些聊天记录,总是停留在作业借我看下下周有讲座一起去吗这样的客套话上,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试探和心动,终究没能说出口。
大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周,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林溪抱着一摞厚厚的复习资料,在图书馆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空位。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陈屿突然发来消息:我在三楼靠窗的位置,旁边有个空位,你要不要过来
林溪的心跳瞬间加速,她连忙回复:好,我马上来。她抱着书,脚步轻快地跑到三楼,一眼就看到了靠窗位置的陈屿。他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眉头微蹙,正在认真地演算着什么。
林溪轻轻在他旁边坐下,小声说了句谢谢。陈屿抬起头,对她笑了笑:不客气,快复习吧。
那个下午,他们就那样安静地坐在彼此身边,各自复习着功课。偶尔,林溪会偷偷看他一眼,看到他认真的侧脸,心里就会泛起一阵暖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那是他们大学期间为数不多的、能这样安静相处的时光。
期末考试结束后,林溪本想约陈屿一起吃饭,庆祝考试结束。可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就看到陈屿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是他和团队成员捧着奖杯的合影,配文:项目终于获奖了,庆祝一下!原来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参加一个重要的计算机竞赛,根本没有时间。林溪默默地删掉了输入框里的文字,在朋友圈给他点了个赞。
大三那年的平安夜,校园里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到处都是装饰着彩灯的圣诞树,情侣们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林溪收到了一个匿名的苹果,包装纸上画着小小的相机图案,和她摄影社的标志很像。她心里隐隐有些期待,抱着苹果跑到计算机系的实验楼,想看看是不是陈屿送的。
可她刚跑到实验楼门口,就看到陈屿和几个同学抱着项目资料匆匆走了出来。他看到林溪,笑着挥了挥手:刚结项,要去聚餐,节日快乐呀。
林溪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也笑着对他说:节日快乐,恭喜你们结项。她看着他和同学们说说笑笑地离开,抱着那个苹果,站在原地站了很久。晚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她心里也莫名地有些失落。
大三下学期,林溪忙着准备专业八级考试和毕业论文的选题,陈屿则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他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在校园里遇见,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就各自忙碌去了。林溪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脸庞和眼底的黑眼圈,心里有些心疼,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关心他。
她依旧会在笔记上记录关于他的事情,只是那些文字里,渐渐多了一些无奈和失落。她知道,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
第六章
毕业季的告别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就到了大四毕业季。校园里到处都弥漫着离别的伤感,毕业生们穿着学士服,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念,想要把这四年的青春记忆都定格下来。
林溪也忙着写毕业论文、参加招聘会、和室友们一起聚餐告别。她和陈屿的联系更少了,只是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他分享的动态,知道他顺利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心里既为他高兴,又有些莫名的惆怅。
散伙饭那天,班里的同学都到齐了,大家围坐在大包厢里,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酒过三巡,气氛变得更加热烈,也更加伤感。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说着四年里的趣事,有人感慨着即将到来的分别。
林溪端着酒杯,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她知道陈屿今天也会来,他们虽然不是一个系的,但因为那门公共课,也算认识。终于,她在包厢的角落里看到了他。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衬衫,正和几个同学说着什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林溪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端着酒杯走了过去。陈屿。她轻声叫了他的名字。
陈屿转过头,看到是她,眼睛亮了一下,笑着说:林溪,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林溪也笑了笑,举起酒杯,恭喜你考上研究生。
陈屿也举起酒杯,轻轻和她碰了一下,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响。谢谢,也祝你找到心仪的工作。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祝你未来一帆风顺,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
你也是,林溪仰头喝了口酒,酒液有点辣,呛得她眼睛微微发红,祝你前程似锦,所有项目都顺利。
他们没有拥抱,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眼神里有太多复杂的情绪——有遗憾,有不舍,有祝福,还有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动和喜欢。晚风穿过餐厅的窗户,吹起桌布的一角,也吹乱了林溪额前的碎发。
以后常联系。陈屿笑着说。
嗯,常联系。林溪也笑着点头,可她心里知道,这句话或许只是一句客套的祝福。他们即将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未来或许很难再有交集。
散伙饭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了餐厅。林溪和室友们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校园里的路灯昏黄而温暖,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路过篮球场时,林溪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她仿佛又看到了四年前那个穿白球衣的少年,在阳光下奔跑、跳跃、投篮,回头时的笑容干净又明朗。
溪溪,怎么了室友问道。
林溪摇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