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晏清穿过漫长的宫道,不知道景和帝单独召见自己是想干什么。
御书房内,景和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冰冷,不怒自威。
“爱卿,你可知罪?”
景和帝的声音冰冷,在御书房内回荡。
门外的侍卫和宫人们都垂下了脑袋。
顾晏清一身月白色长袍,虽然跪在地下,却还是身姿挺直,不卑不亢:“臣不知。”
景和帝把一叠杨党落马的人阮为道之流的证词丢给顾晏清,“你看看吧!”
看着地上杂乱的纸张,顾晏清拿了起来,第一张就是:
杨次辅交代的,不能放过不尊师重道之徒。
字迹应该是阮为道的。
这一次由于被调到城外,顾晏清并没有参与这一次对于杨党的审问。
况且景和帝为了避免朝堂震荡不稳,所有人的问责,实际上都是秘密进行的。
新朝缺人。
景和帝已经认识到了这个严峻的问题。
若是再过几年,年年科举,景和帝就可以有用的人了,可是今年是新朝第一年,景和帝除了原本的班底,根本无人可用。
可就是这些景和帝要处置的大臣们,撑起来了整个朝堂,若是雷霆手段,只怕要没了一半。
牵涉实在是太多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景和帝选择隐忍。
潜邸时期,景和帝已经忍了十几年了,不在乎这一点时间。
他对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模糊地承诺过,若是能够如实交代,不会杀他们。
现在确实不会杀,可日后就不一定了。
相较于太子景礽,景和帝更有能力,相较于八皇子景祀,景和帝更能隐忍。
“这这怎么可能?”
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顾晏清心上。
阮为道所言,是受了杨次辅的暗示,才去处置这个“逆徒”的,什么逆徒?
若是为民做事、为国效力干实事也被称为逆徒的话,那么杨党全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只是贪一个所谓“清臣”的名号而已!
“臣以为,不一定属实”
顾晏初死在自己面前,给顾晏清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尤其是听说,顾晏初是和苏砚冬一起赴约,回来时却已经这样了。
害了顾晏初的,不就是苏砚冬吗?怎么会有反转?
「“你信真正害了顾晏初的人的鬼话!”
“顾晏初要是在天有灵,应该会来打你的!”
苏砚冬被穿了琵琶骨,痛到面容扭曲,可还是出言嘲讽。
“你还有脸提我哥哥?!就是你最对不起他!”
“那年的赈灾,明明应该是你去的,你却逃了,留我哥哥一个人去赈灾!”
不只是一点点误解,已经成山了。
愤怒的顾晏清把苏砚冬放到了野外自己修建的水牢。
出来的时候,苏砚冬已经昏迷不醒了,一直在发抖。
身体时不时抽搐一下。」
可若是地上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顾晏清该如何自处?
神色恍惚之下,顾晏清继续往下看。
顾晏初当初去赈灾,是二师兄彭皖所为。
彭皖,不是待自己最好、一直安慰自己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