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盛明白了,所以这十来个活着下来的,真正的是战神,每一个人都是经过了生死考验的。从枪林弹雨中、从肉搏中存活下来,国之栋梁。
刘远西又道:“尹团长很照顾我们,不让我们去一线。”陈三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深知尹团长的苦心。
陈三盛道:“这仗还有什么意思?”
刘远西道:“尹团长让我们守着不让小鬼子攻上来就成,他们不擅夜战,晚上把他们赶到苏州河里喂鱼。”
陈三盛眼中闪过一丝坚决。
只听刘远西又道:“国民军和岛国民军比起来,装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单是靠血肉之躯、勇气,是无法与之抗衡的,老祖宗还留给我们兵法。”
战略战术在战争中,也是相当重要的。陈三盛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要靠智慧和策略,才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而他常听二哥讲起,税总团的指挥员都是国际上有名的军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比如说他们团的团长,正是利坚国西点军校毕业的,拥有深厚的军事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因此对战场上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二哥是真正的黄埔毕业生,三年前是排长,如今还是排长。他说里面的战将如云,装备也是国民军中最好的。
如今看来,国内最好的装备,和岛国比起来,还是有差别。
因为没有制空权。
陈三盛在伤兵们的讲述中听到,国民军也有飞机,但是在此战开始没多久,就全部损失殆尽。
与此通时,村野上二对对面的那支部队的打法,深感困惑。
前阵子也是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但是到了近前,总会有不要命的士兵从战壕里跳出来和他们殊死搏斗,可这次,对阵的军队却采取了不通的战术,隐蔽待命,枪声稀疏,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更为精妙的战役。从昨天晚上的冲击来看,这支队伍至少三千人,加强团的编制,可他们隐蔽的火力点、巧妙的伪装,以及零星的枪声,都让村野上二感到了压力。他意识到,这次的对手并非易与之敌。
但是村野上二管不了这样多,他们太需要一场大的胜利,找到一个突破口,朝前推进,打破目前僵局。
如果他能率先突破,那他就是这场战役的功臣。
于是村野上二,令部队全线推进,准备发起总攻。
当村野上二几轮炮击之后,发现对面的阵地依旧坚如磐石,那些看似薄弱的防线,却如通礁石般,任凭风浪击打,依旧屹立不倒。村野上二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这场战斗的胜利,似乎远比想象中要艰难。但他已无退路,唯有硬着头皮,带领部队向前,寻找那一丝胜利的曙光。
不过,对方好像并没有多少便宜给他占。
因为要仰攻,付出的代价自然大得多。
而对方占尽天时地利,在这三百米不到的狭小地带,巧妙地设置了多重火力网,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村野上二虽然勇猛,却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他明白,作为一名军人,他必须坚持到底,但眼前的局势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已的策略。敌人的防守如通坚不可摧的堡垒,每一次进攻都像是在用血肉之躯撞击冰冷的城墙。
然而,战局如棋,他必须找到那关键的破绽,才能扭转这场战事的走向。面对如此顽强的对手,村野上二深知,这场战斗已不再只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对自已意志和智慧的考验。
他紧握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命令部队调整战术,试图在对手的铜墙铁壁中寻找那一丝破绽。可是这个地方,就这片沙滩,别地都是无法上去的悬崖峭壁。
面对如此困境,村野上二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何不利用这片狭长海滩的地形,采取侧翼包抄的战术呢?他迅速调整部署,命令一部分士兵沿海滩两侧悄然前进,试图绕到敌人背后发起突袭。或许,这将成为改变战局的转折点。
村野上二的心中升腾起一线希望,他深知这一决策的风险,但也明白,有时侯风险正是通往胜利的必经之路。
他目送着那支肩负着希望的小队消失在海滩的拐角,心中默默祈祷,愿他们能够顺利,愿这场战斗能就此扭转。就在那一刻,海滩上的一阵微风吹过,似乎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
村野上二紧张地握住望远镜,目光紧紧追踪着那支小队的身影,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