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破草堂来了高头大马
洛阳昌谷的秋阳把土墙晒得发白,七岁的李贺正蹲在门槛上用炭笔在碎瓦片上写《乐府诗》。他的小身板儿裹在打着补丁的粗布衫里,头发随意地束着,几缕碎发耷拉在满是汗珠的额头上。那专注的劲儿,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和手中的瓦片。
忽听得巷口传来铁蹄砸地的隆隆声,李贺手里的炭笔顿住,小脑袋疑惑地抬起来。这声音,可不像是村里猎户家的瘦马能踩出来的。还没等他琢磨明白,两匹披金络的高头大马就停在了他家柴门前。马身上的配饰在日光下晃得人眼晕,连带着把这破旧的小院都衬得寒酸加倍。
穿翠色官服的韩愈甩着袖摆跨进门,腰间玉佩撞在门框上叮当响。跟在他身后的皇甫湜,手里摇着一把绘着吴道子飞天图的折扇,扇面上的仙女衣袂飘飘,和这小院的简陋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贺的母亲郑氏,正从厨房里出来,手里还握着一把刚摘的青菜,看到这阵仗,手忙脚乱地把菜往围裙里一塞,就往屋里跑,嘴里还念叨着:这、这是咋回事儿啊,咋突然来贵客了。
不一会儿,她端着粗瓷碗,往里面斟着槐叶茶,双手都有点抖。
李贺却盯着韩愈腰间的鱼符走神
——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官,可怎么和书里写的
仙风道骨
不一样分明像头鬃毛炸开的狮子。再看看自己家这破桌子、烂板凳,他莫名有点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直犯嘀咕:这俩大佬来我家干啥不会是我写的诗出啥问题了吧
2
当场命题!长安顶流考校神童
听闻贤侄能即景成诗
皇甫湜晃着手里的折扇,扇面上的飞天衣袂比李贺的粗布衫还鲜亮。那语气,半是好奇,半是试探,就好像在逗弄一只小兽。
小书童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捧来砚台,墨香混着秋日的桂花香钻进李贺的鼻孔。李贺盯着院角那丛开败的菊花,忽然想起昨日帮父亲抄军报时见过的战旗。
这题,我能行!
李贺心里一热,笔尖落在宣纸的瞬间,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像竹筒倒豆子般蹦出来: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
他越念越顺,那些字词就像是自己长了翅膀,从他嘴里飞出去: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念到这儿,他抬眼偷瞄了一下韩愈和皇甫湜,只见两人脸上的神情从惊讶慢慢变成了欣赏。
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耿耿贯当中。
李贺的声音越来越大,底气也越来越足,仿佛此刻他不是那个蹲在破院子里的小孩,而是站在金銮殿上的大诗人。
庞眉书客感愁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天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当最后一句落下,李贺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打完了一场胜仗。
韩愈的茶盏
当啷
一声砸在石桌上,溅湿了半幅字。他猛地站起身,双手用力一拍,大声说道:好诗!好一个‘笔补造化天无功’,好一个‘他日不羞蛇作龙’!
皇甫湜也收起了折扇,连连点头,眼里满是赞赏: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李贺看着两人的反应,心里乐开了花,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小声说:二位大人过奖了,贺只是胡诌几句,让大人见笑了。
可嘴角的那抹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3
乐府诗成了长安城的流行语
长安城里,太阳才刚爬上大雁塔的塔顶,乐坊的大门就
吱呀
一声被推开。翠珠姑娘莲步轻移,站在门口,清了清嗓子,唱起了那首火遍全城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歌声婉转,带着几分侠义豪情,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不远处的酒肆里,胡商阿里木正大口嚼着羊肉,听到这熟悉的调子,也忍不住跟着哼起来,那蹩脚的汉语发音,把
摧
字念得像
脆,逗得同桌的食客哈哈大笑。这诗,太妙啦!我虽然不懂汉人的学问,但听这诗,就像看到了战场上的千军万马!
阿里木操着生硬的汉语说道。
就在这时,朱雀大街上,十五岁的李贺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慢悠悠地走来。这匹马和他一样,看着弱不禁风,却透着一股子倔强。李贺听着街边酒肆、绣坊里飘出的自己的诗句,胸口像是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小郎君,你这诗比我的胡饼还抢手!
卖胡饼的王老汉笑着拍了拍李贺的马屁股,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李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从怀里掏出几文钱,买了个胡饼,咬了一口,饼香混着墨香,让他心里暖烘烘的。
这长安城,就像个大蒸笼,我的诗,就像是蒸笼里冒出来的热气,飘得到处都是。
李贺一边嚼着胡饼,一边暗自想着。他摸摸腰间那个已经有些破旧的锦囊,里面装着他新写的《马诗》。这首诗,是他前几日在城郊看到一匹骏马奔驰时有感而发写下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他轻声念着,想象着自己能像诗里的马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4
当社牛遇见社交天花板:韩愈的酒局修罗场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轻覆盖了长安城。韩愈的府邸里,灯火辉煌,丝竹声声。一场文人雅集正在热闹地进行着。
长吉,这是李益侍郎。
韩愈勾着李贺的肩膀,把他带到酒席前。烛光摇曳,映得满堂朱紫生辉,空气中弥漫着美酒和熏香的味道。
李益端着琉璃杯,微微挑眉,目光在李贺身上打量了一番,那眼神,就像在审视一件新奇的玩意儿。听闻贤侄与我齐名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道冷箭,划破了席间的热闹,瞬间,周围响起了低低的嗤笑,仿佛一群隐藏在暗处的小兽,在等着看这场好戏。
李贺心里
咯噔
一下,但脸上却不动声色。他仰头灌下一杯葡萄酒,那酒又酸又辣,呛得他眼眶发热,却也让他的胆子壮了几分。侍郎的诗如大漠孤烟,雄浑壮阔,李贺的诗不过是山间流萤,萤火微光罢了。
他不卑不亢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
李益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就在众人以为这场
交锋
即将平淡收场时,李贺忽然压低声音,像是在说一个只属于两人的秘密:但流萤聚成星河,未必不能照亮黑夜。
这话一出口,满座皆惊。原本热闹的酒席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连屏风后偷听的歌姬都忘了拨弦,手指还停留在琴弦上,像被施了定身咒。
韩愈率先反应过来,哈哈
大笑起来,用力拍着李贺的肩膀:好小子,有志气!
李益也忍不住点头,眼里多了几分赞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贺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他知道,今晚这场酒局,他算是
闯
过来了。
5
考前一晚,我的名字成了禁忌
长安客栈的油灯在寅时就挣扎着熄灭了,豆大的火苗闪了几下,像是在做最后的抗议,最终还是被黑暗吞噬。李贺坐在案前,盯着那篇《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发愣,纸上的字仿佛都活了过来,在他眼前跳动。
这可是我熬了多少个通宵才写成的,明天就要上考场了,一定要一举夺魁!
李贺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又透着几分坚定。他伸手拿起茶杯,却发现里面早已没了茶水,只有几片干巴巴的茶叶,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毫无生气。
突然,一阵急促的砸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砰砰砰!
那声音就像重锤,一下一下砸在李贺的心上。他吓了一跳,手里的茶杯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谁啊这大半夜的。
李贺一边嘟囔着,一边起身去开门。他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让人喘不过气。
门刚打开,一个衙役就闯了进来,手里提着灯笼,灯笼上的
讳
字在夜色里泛着冷光,像一只冰冷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贺。
你可是李晋肃之子李贺
衙役板着脸,声音冷冰冰的,不带一丝感情。
李贺心里
咯噔
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正是在下,不知官爷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他强装镇定,可声音还是忍不住有些颤抖。
李晋肃之子,避‘进’字讳,不得入考场。上头有令,你明日不得参加科举。
衙役的话像一块冰砖,啪
地砸在李贺的头顶,让他瞬间僵在原地。
什么这怎么可能
李贺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我父亲早已亡故,这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他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黑暗的深渊,四周都是冰冷的墙壁,找不到一丝光亮。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洛阳街头,那个穿青衫的书生指着他的鼻子骂
不孝,当时他只当是个疯子的胡言乱语,没想到,这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而他,就是那个被算计的可怜虫。此刻,他才明白,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早已埋下了祸根,只等这一刻,将他的梦想彻底碾碎。
6
全网骂战!韩愈为我撕遍长安城
当韩愈的《讳辩》像雪花一样贴满朱雀门时,李贺正蹲在城墙根啃着冷饼。他头发蓬乱,眼神空洞,身上的长衫皱巴巴的,还沾了不少尘土,活脱脱一个落魄的乞丐。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红笔圈点的字句在晨光里格外刺眼,像是一道道伤口,划在李贺的心上。路过的举子们纷纷驻足,对着墙上的文章指指点点,议论声像潮水一样涌来。
data-fanqie-type=pay_tag>
这也太荒谬了,就因为名字谐音,就剥夺人家考试的资格,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一个年轻的举子皱着眉头,满脸的愤慨。
是啊,李贺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这样做,简直是埋没人才!
另一个举子附和道,还不时地摇头叹气。
李贺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韩愈这是在为他出头,可他又觉得自己像个无助的孩子,只能躲在别人的身后,看着别人为自己战斗。
忽然,有人往他怀里塞了个热乎的胡饼,还带着淡淡的麦香。李贺抬头,竟是皇甫湜。皇甫湜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头发束得整整齐齐,眼神里透着关切。
别丧气,这世道总有人怕真话。吃点东西,别把自己饿坏了。
皇甫湜拍了拍李贺的肩膀,语气坚定。
李贺接过胡饼,咬了一口,那温热的感觉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却暖不了他冰冷的心。多谢皇甫兄,只是……
我不甘心啊!
他说着,眼眶有些泛红,声音也哽咽了。
远处传来马蹄声,哒哒哒,由远及近。李贺抬头望去,只见一辆马车疾驰而来,车帘被风吹起,露出韩愈那威严的面容。此刻,那个平日写文章如雷霆万钧的人,正为他与整个官场对峙。
长吉,莫怕!有我在,定要为你讨回公道!
韩愈的声音远远传来,像一道惊雷,划破了压抑的天空。李贺望着那辆马车远去的背影,紧紧攥着拳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暗暗发誓:韩公,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7
太常寺打工人的第一天:我给祖宗们当司仪
元和六年的冬天,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长安城,割在人脸上生疼。李贺穿着洗得发白的官服,站在宗庙台阶上,冻得瑟瑟发抖。那官服的料子本就单薄,又被洗得没了颜色,穿在身上,就像披着一层纸,根本挡不住这冬日的严寒。
铜钟声响过九次,悠长而沉闷,仿佛从历史的深处传来。李贺深吸一口气,捧着玉册跪下,膝盖压在冻硬的青砖上,一阵刺骨的疼痛瞬间从膝盖传遍全身。他咬咬牙,在心里默默念道:这就是我以后的日子了吗给祖宗们当司仪,我李贺的才华,难道就要这样被埋没
旁边的老吏瞥了他一眼,小声嘀咕:宗室子弟当奉礼郎,真是龙困浅滩。
那声音虽小,却像一把尖锐的刀,直直地刺进李贺的心里。李贺假装没听见,眼睛盯着神龛上唐太宗的画像,思绪却飘远了。
他想起自己曾经写的《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那时的他,何等意气风发,以为自己能凭借才华闯出一片天地,可如今呢却只能在这里,对着这些木雕泥胎唱赞词,这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无比的讽刺。
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我李贺满腹经纶,却只能在这里做这些琐碎的仪式,简直是浪费我的生命!
李贺在心里暗暗吐槽,可又无可奈何。他知道,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官场里,他一个从九品的小官,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
祭祀仪式结束后,李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坐在昏暗的房间里,看着自己满手的冻疮,心中的愤懑再也抑制不住。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在这无趣的官场中度过吗我不甘心!
他猛地站起来,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烛台摇晃了几下,差点熄灭。
这时,母亲郑氏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进来,看到李贺一脸的怒气,心疼地说:儿啊,别气坏了身子,这官场的事儿,咱慢慢来。
李贺看着母亲关切的眼神,心中一暖,却又有些愧疚。母亲,让您担心了,我只是……
有些不甘心。
他轻声说道。
郑氏坐在李贺身边,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说:我知道你有大志向,可这日子,总得一步一步过。你就当这是磨炼,总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李贺听着母亲的话,点了点头,可心里的那团火,却怎么也灭不了。
8
当社畜写出爆款:李凭弹箜篌震碎长安城
秋分祭天的宴席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李贺坐在角落里,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中的毛笔。周围的公卿们穿着华丽的朝服,谈笑风生,时不时举杯畅饮,那欢声笑语在李贺听来,却格外刺耳。
突然,一阵悠扬的箜篌声打破了席间的喧闹。李贺猛地抬起头,眼神瞬间被舞台上的李凭吸引。李凭坐在那里,手指在箜篌的琴弦上灵动地跳跃,仿佛在与琴弦对话。那琴声,时而如昆山玉碎,清脆激昂;时而如凤凰鸣叫,婉转悠扬;时而又像芙蓉泣露,哀怨凄凉;时而又如香兰含笑,欢快愉悦。
李贺的笔尖跟着飞跑,在纸上留下一行行灵动的字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他写得太入神,墨汁溅在官服上都不自知。他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琴声。
乐声停时,满座公卿皆静,仿佛还沉浸在刚才的音乐中无法自拔。连皇帝身边的宦官都忍不住探头张望,眼中满是惊讶和赞赏。
当最后一句
石破天惊逗秋雨
落下,李贺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使命。这时,韩愈猛地站起来鼓掌,那掌声响亮而有力,震得酒盏里的酒液飞溅。长吉,这是要让鬼神都听你的笔墨使唤!
韩愈大声说道,脸上满是赞赏和自豪。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席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李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上泛起红晕。韩公过奖了,贺只是有感而发。
他轻声说道,可心里却乐开了花。
从那以后,太常寺那个总穿脏衣服的小官,成了长安城文人圈的顶流。诗人们纷纷传阅他的《李凭箜篌引》,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这诗,简直把李凭的琴技写活了,仿佛那美妙的琴声就在耳边回荡!
一位诗人赞叹道。
是啊,李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能把无形的音乐写成如此生动的画面,不愧是天才!
另一位诗人附和道。
李贺走在街上,时常能听到有人在吟诵他的诗。那些原本对他不屑一顾的达官贵人,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李奉礼,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一位官员笑着对李贺说道。
李贺微笑着回应,心中却有些感慨。这就是我想要的吗靠一首诗获得的名声,能改变我的命运吗
他在心里问自己。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能有更大的舞台,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
9
咳血的深夜,我数着药渣写《金铜仙人辞汉歌》
长安的雪,像是老天爷随手撒下的一把盐,纷纷扬扬地落在青瓦上,给这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冰冷的银装。李贺趴在病榻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雪花在昏黄的灯光下飞舞,像一群迷失方向的蝴蝶。
屋内,药香弥漫,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李贺困在其中。母亲郑氏坐在小火炉前,手里拿着蒲扇,轻轻扇着,炉上的药罐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药渣在罐子里翻滚,像是在诉说着命运的无奈。
李贺看着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心里一阵刺痛。母亲,您别忙了,早点歇着吧。
他的声音微弱,像是被这寒冷的空气冻住了。郑氏抬起头,眼中满是心疼:儿啊,你快些好起来才是,这药啊,可得按时喝。
李贺的思绪飘回了三年前,那时他刚入职,穿着崭新的官服,意气风发地走进尚书省的大门,心里想着:我李贺定要在这里大展宏图,让这官场因我而改变!
可现实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把他的梦想打得粉碎。每天都是重复着那些琐碎的礼仪工作,他的才华被这无聊的官场生活一点点消磨,就像这炉子里的药渣,被生活熬干了汁水。
更夫敲梆子的声音,透过窗户传了进来,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咚
——
咚
——
每一声都像是敲在李贺的心上。他忽然想起了汉武帝的金铜仙人被拆运去洛阳的传闻,那个屹立在汉宫多年的铜人,见证了多少兴衰荣辱,如今却要被迫离开故土,这和自己的境遇又是何等相似。
想到这里,李贺猛地坐起身,不顾母亲的阻拦,拿起笔,蘸着墨汁,在纸上奋笔疾书。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他的笔尖在纸上划过,仿佛在划破这压抑的夜空。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每写一个字,他的情绪就越发激动,那些被压抑在心底的痛苦和无奈,都随着笔墨流淌出来。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李贺写着写着,喉头一甜,一股热流涌上喉咙,他忍不住咳嗽起来。咳咳咳!
一口鲜血喷在了纸上,血珠滴在
天亦老
三个字上,像是仙人眼中落下的铅泪,触目惊心。
郑氏听到咳嗽声,急忙跑过来,看到李贺吐血,吓得脸色苍白。儿啊,你这是怎么了快躺下!
她一边说着,一边扶着李贺躺下,用手帕轻轻擦去他嘴角的血迹。
李贺看着纸上被鲜血染红的诗句,苦笑着说:母亲,您看,这诗,就像我的命,满是血与泪啊。
郑氏心疼地搂住李贺,眼泪止不住地流:儿啊,别再说傻话了,你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白茫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无尽的悲伤笼罩。李贺望着窗外,眼神空洞,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就像这雪花一样,脆弱而短暂,而他的理想,也将随着这一场大雪,渐渐消逝在这冰冷的世界里。
10
辞职当天,我在尚书省门口贴了首《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李贺嘴里念叨着,手里拿着刚写好的《开愁歌》,大步走向尚书省。他的脚步有些踉跄,却带着一股决绝的气势,就像是要和这个让他失望透顶的官场做最后的告别。
尚书省的照壁前,人来人往,官员们穿着华丽的朝服,匆匆忙忙地走着,脸上带着一种官场特有的冷漠和高傲。李贺站在照壁前,深吸一口气,然后把手中的诗贴了上去,墨汁还未干,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他大声念着,声音在这嘈杂的官场上格外响亮,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一个老吏停下脚步,看着墙上的诗,惊讶地说:这小子竟敢骂自己是‘飞鹑’,比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还疯!
李贺听了,不屑地笑了笑。哼,我就是要让他们看看,我李贺,可不是这官场的傀儡!
他甩了甩袖子,转身离开,腰间的锦囊随着他的动作晃动,里面装着他这些年写的诗,那是他唯一的财富,也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抗争。
走在长安的大街上,阳光洒在他身上,却暖不了他那颗冰冷的心。他看着街边的酒肆,想起了自己曾经在这里和朋友们饮酒作乐,那时的他,是何等的快乐,可如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李贺低声念着诗中的句子,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摸了摸口袋,里面空空如也,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罢了罢了,这世间的酒,又怎能解我心中的愁呢
他自嘲地笑了笑。
路过一家书肆时,他看到里面摆放着自己的诗集,有人正在翻阅。这是李贺的诗吧,写得真是好,可惜了,这么有才华的人,却在官场不得志。
一个书生的声音传了出来。
李贺听了,心中五味杂陈。原来,这世间还有人懂我的诗,懂我的心。
他的眼眶有些湿润,加快了脚步,他要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长安,回到昌谷,回到那片属于他的山水之间。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李贺的身上,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他回头望了望长安的城门,心中默默念道:长安,再见了。这官场,我不陪你们玩了!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朝着远方走去,只留下一个孤独而坚定的背影,仿佛在告诉这个世界,他虽然离开了官场,但他的诗,他的灵魂,将永远自由地飞翔在天地之间。
11
潞州幕府的油灯:最后一首《苦昼短》
元和十一年的深秋,风像是被谁施了咒,带着刺骨的寒意,一阵紧似一阵地吹着。潞州幕府的客舍里,昏暗得像个被遗忘的角落,李贺躺在那张破旧的木床上,身上盖着一床打着补丁的薄被,瘦得皮包骨头的手无力地搭在被子上,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费劲地拉扯着什么。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梧桐叶上,发出
滴答滴答
的声响,仿佛是命运在倒计时,每一声都重重地敲在李贺的心上。他望着屋顶那片被雨水浸湿的黑斑,眼神空洞而迷茫,思绪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我这一生,就像一场虚幻的梦,醒来时,什么都没留下。
李贺喃喃自语,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他想起自己七岁时写下《高轩过》,那时的他,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以为自己能凭借才华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如今呢一切都成了泡影。
床头的小桌上,油灯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像一个垂死之人的挣扎。李贺挣扎着坐起身,伸手去拿桌上的笔,他的手颤抖得厉害,费了好大的劲才握住笔杆。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
他低声念着,笔尖在纸上颤抖着划过,写下了这几个字。
写着写着,李贺的眼前渐渐模糊起来,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少时骑着瘦马,在长安的街头意气风发地穿梭,看到了自己在科举考场外被拒之门外时的绝望,看到了自己在太常寺当奉礼郎时的压抑和无奈,也看到了自己在病榻上苦苦挣扎的模样。
当写到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时,李贺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疯狂,又带着一丝解脱。他仿佛看见年少时骑的瘦马化作了一条青龙,浑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载着他的诗句飞向了月宫。吴刚的桂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露台上的寒兔竖着长长的耳朵,正静静地听着他未写完的半句诗。
也许,只有在这虚幻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李贺想着,手中的笔渐渐滑落,掉在了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他的身体也缓缓倒下,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12
死亡时刻:母亲捡起我散落的锦囊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昌谷的上空。李贺的房间里,烛光摇曳,映照着他苍白如纸的脸庞。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每一次喘气都像是在努力地抓住生命的尾巴。
儿啊,你醒醒,别吓娘啊!
母亲郑氏坐在床边,紧紧握着李贺的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滚落下来,打在李贺的手上,冰凉冰凉的。她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痛和绝望,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凉。
李贺的意识已经模糊不清,他感觉自己像是漂浮在一片黑暗的海洋中,四周都是冰冷的海水,不断地将他往下拉扯。他想挣扎,却没有一丝力气,只能任由自己沉沦。
在这最后的时刻,李贺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的画面。他看见无数光点从纸页间飞出,那是《雁门太守行》的金鳞甲光,一闪一闪的,像是战场上士兵们坚毅的目光;是《李凭箜篌引》的碎玉之声,清脆悦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它们聚成了一条璀璨的星河,照亮了昌谷的夜空,也照亮了李贺的内心。
母亲,我走了以后,您要好好照顾自己……
李贺在心里默默地说着,他想告诉母亲,锦囊里的诗稿都藏在床头的木匣里,那是他一生的心血,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财富,可他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突然,一阵风吹过,窗户
吱呀
一声被吹开,桌上的诗笺被风卷起,纷纷扬扬地飘落一地。郑氏连忙起身去关窗户,当她转身回来时,看见地上散落着的诗笺,心中一阵刺痛。她颤抖着双手,捡起一片飘落的诗笺,上面写着:雄鸡一声天下白。
看着这几个字,郑氏仿佛看到了李贺小时候那充满朝气的模样,那时的他,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儿啊,你的诗,会像星星一样,永远照亮这个世界的。
郑氏喃喃自语,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
李贺的呼吸越来越微弱,渐渐地,他的手从母亲的手中滑落,眼睛也缓缓闭上。他的身体变得冰冷,就像窗外的秋雨,带着无尽的凄凉。但他的灵魂,却随着那些飘散的诗笺,飞向了远方,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诗句里,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13
番外:我死后,全京城集体头痛
这口血咳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时辰到了。
我躺在病榻上,看着那滩血在地上洇开,像一朵盛开的红梅,触目惊心。母亲在一旁哭得肝肠寸断,她的哭声像是一把把钝刀,一下一下割着我的心。儿啊,你可不能走啊,你走了娘可怎么活啊!
母亲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痛,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回荡。
突然,一道红光从窗外射进来,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费力地转过头,只见一条赤龙停在窗外,龙身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无数颗红宝石。龙背上坐着一个红衣使者,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神秘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
李贺,天帝召你去为白玉楼作记。
红衣使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
我心里一惊,挣扎着坐起身来,大声说道:我不去!我母亲还病着,我不能离开她!
说着,我看向母亲,她正用惊恐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一切,双手紧紧地抓住我的被子,仿佛一松手我就会消失。
红衣使者笑了笑,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你去去就回,不会耽误太久的。
他的声音很温和,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我犹豫了,心里十分矛盾。一方面,我渴望去那传说中的天界,那里或许才是真正赏识我才华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又放心不下母亲,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走了谁来照顾她呢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红衣使者一挥手中的拂尘,一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我看到那些曾经排挤我的小人,他们后来的下场都十分凄惨。元稹因为攀附权贵,被人弹劾,最终被贬官流放,在途中郁郁而终;白居易虽然长寿,却在晚年陷入了无尽的孤独和痛苦之中,他的诗也再没有了当年的风采。看到这些,我心里涌起一股快意,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靠,原来你们也有今天!
接着,画面一转,我看到了天上的景象。那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云雾缭绕,仙乐飘飘。白玉楼高耸入云,楼身上镶嵌着无数颗宝石,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楼前的花园里,奇花异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仙人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在花园里悠闲地散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就是天界,这里才是你的归处。你的诗,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欣赏和赞美。
红衣使者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望着那美丽的天界,心中的向往越来越强烈。我想起自己这一生,在人间处处碰壁,才华被埋没,受尽了屈辱和冷落。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怎么能错过呢
可是,当我看到母亲那悲伤的面容时,心中的向往又瞬间被愧疚所取代。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抛下生病的母亲呢她是那么的爱我,为了我,她吃了那么多的苦。
儿啊,你去吧,娘没事。娘知道你有大志向,娘不能拖累你。
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强忍着泪水,安慰我说。
我看着母亲,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孩儿不孝,不能在您身边尽孝了。
我哽咽着说。
傻孩子,这是你的福气,娘高兴还来不及呢。你放心去吧,娘会照顾好自己的。
母亲抚摸着我的脸,微笑着说。
我知道,母亲是在为我着想,她不想让我因为她而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心中一暖,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等我完成了天帝的任务,一定要尽快回到母亲身边。
我转过头,看向红衣使者,坚定地说:我跟你走!
就在我跨上龙背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一阵解脱。这些年,我在人间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压力,如今,终于可以摆脱这一切了。可是,当我看到母亲那孤独的身影时,心中又涌起一股愧疚。我知道,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一定会很想我的。
赤龙腾飞而起,向着天界飞去。我回头望去,看到长安城渐渐变小,那些曾经让我痛苦的人和事,也都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突然,我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些曾经诽谤我的官员们。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心想:你们就好好享受这最后的时光吧!
就在这时,长安城的上空突然响起了一阵痛苦的叫声。我定睛一看,只见那些官员们都抱着脑袋,在地上痛苦地翻滚着。赵侍郎正骂着
竖子不足与谋,突然抱着脑袋滚下台阶;钱尚书刚端起酒杯,准备享受美酒,却突然捂住脑袋,酒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们的脸上满是痛苦和恐惧,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折磨着。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感到无比的畅快。这就是你们应得的下场!
我在心里大声喊道。
红衣使者看着我,微微一笑,说:这是天帝对你的补偿,他知道你在人间受了太多的委屈。
我点了点头,心中对天帝充满了感激。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的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我将在天界,用我的诗,书写属于我的传奇。
龙越飞越高,我看到母亲站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哭泣。我的心猛地一痛,眼眶也湿润了。母亲,您放心,我会很快回来的。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你不必担心你的母亲,她会好好的。
红衣使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
我点了点头,心中的担忧稍微减轻了一些。我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期待。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天界,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等着我,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