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夏飞博士的心理诊疗中心。
苏小璃安静地坐在舒适的单人沙发里,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柔软的抱枕,雪松没有跟来。
她微微垂着头,周身散发着一种紧绷和不安。
夏飞坐在她斜对面的扶手椅上,保持着安全而舒适的距离。她没有立刻开始正式的评估,而是像往常一样,用温和舒缓的语气闲聊着,如同朋友间的寒暄。
“小璃,最近感觉怎么样?”
“你的猫咪呢?它是不是又胖了?上次看它,毛色真是漂亮。”
“听你哥哥说,你想回学校?”
她的话题轻松自然,不着痕迹地引导着,观察着苏小璃细微的反应——时机成熟。
夏飞的声音变得更加柔和,带着一种催眠般的引导性:“小璃,这里很安全,只有我和你。窗外的阳光很温暖,空气也很清新…试着放松下来…对…很好…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你正走在一条安静的路上,这条路很熟悉,很舒服…它通往你内心深处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只属于你的地方…”
她运用标准的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引导性意象,帮助苏小璃进入更深的放松状态。
夏飞开始切入更深层的评估。她的提问不再流于表面,而是精心设计,旨在探索她情绪调节能力、现实检验能力、以及面对压力源时的应对模式。
“当你感到难过或害怕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做呢?是像抱着雪松那样,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待着,还是…”
“如果在一个新的地方,有人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觉得…”
“想象一下,你听到一个很大的声音,像是东西摔碎了,你第一个念头会是…”
苏小璃的回答如同她的人设一般,带着怯懦和依赖,透露出对“大哥”和“安全环境”的强烈需求。然而,夏飞的目光锐利如鹰隼。她注意到,当问题触及某些特定的边界时——比如关于“愤怒”、“被欺骗”、“独自应对”等概念时,平板电脑上的皮电导(GSR)曲线会出现极其细微、却不符合她表面平静状态的波动,脑电波中的高频Beta波也会短暂地、异常地活跃一下,随即又被更舒缓的Alpha波覆盖。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御性反应,表明她的内心远不如表面展现的那么平静,有强烈的情绪被严密地压制和隔离着。
夏飞的眉头微微蹙起。她决定尝试更深入地探索那个被严密守护的核心区域——她调整了引导语,声音变得更加低沉柔和,充满了包容和接纳:
“小璃…在你的内心深处,或许藏着一些让你觉得非常沉重、非常不舒服的记忆…它们可能像一些上了锁的房间…或者…一些模糊的影子…没有关系…我们现在不去打开那些房间,也不去看清那些影子…只是试着去感受一下,当你想到它们存在时,身体的感觉…是冷吗?是紧吗?还是…别的什么感觉?试着去描述那种感觉,不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