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道风录六 > 第一章

1
薪火归终南
安道观三年静养,时光如门前溪水,涤去血火焦痕,沉淀下温润玉光。
王道风赤足踏过晨露浸润的草甸,步履间已复大地脉动的沉凝。当年昆仑冰魄谷中几近枯竭的地仙本源,在无极道祖传承的玄奥滋养与十三年梳理地脉的根基下,非但尽复旧观,那土黄色的道韵更添几分混沌初开的厚重。清漪坐于溪畔青石,素手引着山泉,水流在她指尖温顺地盘旋、聚散。癸水真元圆融流转,眉心一点混沌水意愈发深邃,地仙高阶巅峰的气息如同深潭蓄势,只待那临门一脚的契机。
观中不复往昔清寂。九位弟子各司其职,或打理药圃丹炉,或教导山下送来开蒙的稚童习练最基础的吐纳导引。六个孩子则满山疯跑,大些的已能帮着师兄师姐做些杂务,小幺拽着清漪的衣角,咿咿呀呀学着母亲引水的动作。山下王家坳的袅袅炊烟里,夹杂着村民自发供奉的香火青烟,丝丝缕缕汇入观中,滋养着那幅光华内蕴的太极图。
这一日,王道风正于观前石坪,指点大弟子玄明推演一处地脉细微滞涩的调理之法。忽地,他心头毫无征兆地一阵悸动,仿佛有根无形的弦猝然绷紧、断裂!手中捻着的一枚示意的石子,啪嗒一声跌落在地。
清漪亦自溪畔霍然抬头,望向终南山方向,温润的眸子里掠过一丝惊悸与沉痛。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便已了然。
一枚熟悉的玉符,并未撕裂长空,而是如同秋叶飘零,悄无声息地穿过安道观上空的氤氲道韵,轻轻落在王道风摊开的掌心。入手温润依旧,却重逾千钧。神念探入,再无张真人那洒脱不羁的神念传音,唯有一段平静到近乎虚无的信息流淌心间:
老道油尽灯枯,归期已定。终南旧地,盼故人一晤,作别尘寰。——张道陵绝笔
字迹间,再无当年昆仑传讯的泣血决绝,只余下大限将至的枯寂与超然。
真人…清漪无声靠近,指尖冰凉,握住了夫君微微颤抖的手。
王道风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已敛去所有波澜,唯余一片深沉的静穆:玄明,观中诸事,托付于你。看好师弟师妹,护好乡邻,守好太极图。
弟子领命!必不负师尊所托!玄明跪地顿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
王道风与清漪不再多言,对着闻讯赶来的父母与眼巴巴望着他们的孩子们,深深一揖。小幺似懂非懂,瘪着嘴伸出小手。清漪俯身将她抱起,用力亲了亲女儿柔软的脸颊,又轻轻放回王母怀中,眼中水光一闪而逝。
两道交融着土黄与淡蓝的光华自观前冲天而起,不再有昆仑之行时的破空锐啸,而是带着一种沉凝的悲意与急迫,划破长空,直指终南。
终南山,太乙峰巅,论道亭畔。
昔日张真人常踞的那块青石犹在,石旁却多了一间以松枝茅草匆匆搭就的陋棚。棚外,终南山清微派柳长老、以及数位气息渊深、或僧或道或俗的地仙高人,皆肃然而立,面沉如水,空气中弥漫着化不开的悲戚与凝重。
棚内,一张简陋的木榻上,张真人静静地躺着。
当王道风与清漪一步踏入陋棚,看清榻上之人时,饶是两人心志坚如磐石,亦不由浑身剧震,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直冲鼻端!
昔日那个啃着红薯、脚踩草鞋、谈笑间指点江山的张真人,此刻已是形销骨立!一身旧道袍空荡荡地挂在嶙峋的骨架上,仿佛随时会被山风吹散。面颊深深凹陷,颧骨高高凸起,枯槁的皮肤紧贴着骨骼,呈现出一种灰败的蜡色。眼窝深陷,双目紧闭,长长的睫毛覆盖着,了无生气。
他周身,那曾如渊如海、定鼎昆仑的地仙气息,已然消散殆尽!唯有一层极其稀薄、却无比纯粹坚韧的金色光晕,如同风中残烛般,微弱而执着地笼罩着他枯槁的身躯——那是他一生积攒、守护神州的无量功德金光!正是这最后一点功德,维系着他一丝真灵不散,等待着最后的告别。
真人…清漪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王道风紧握双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赤足踏在冰冷的岩石上,每一步都重若千钧。他默默走到榻前,缓缓跪坐下来。
似乎是感应到故人气息,张真人紧闭的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极其费力地、一点一点地掀开。
那曾经亮如孩童、洞彻世情的眼眸,此刻浑浊不堪,黯淡无光,仿佛蒙着厚厚的尘埃。眼珠艰难地转动了一下,视线在王、清二人脸上聚焦片刻,枯槁的嘴角极其微弱地向上扯动了一下,似乎想展露一个熟悉的笑容,却终究未能成形。
来…来了…嘶哑干涩的声音,如同破旧风箱的喘息,微弱得几乎被棚外的风声淹没。
两人喉头哽咽,用力点头。
此时,棚外传来恭敬的通禀声。又有几位收到讯息、远道赶来的地仙高人步入棚内。茅棚狭小,众人皆屏息凝神,目光沉重地聚焦在榻上。
张真人的目光缓缓扫过棚内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浑浊的眼底深处,最后一点属于定海神针的清明与责任感,艰难地凝聚起来。
他嘴唇翕动,声音断断续续,嘶哑得令人心碎:
魔窟…虽封…隐患…犹存…不可…懈怠…终南…龙脉…祖庭…万不可…没落…
他目光吃力地转向柳长老:清微…守山…责重…然…需…新血…扶持…
柳长老含泪,深深一躬:弟子谨遵法旨!必竭尽全力,守我祖庭!
张真人的视线又艰难地移向一位身着百衲衣、气息沉凝的老僧:天龙寺…佛道…虽殊途…护持…苍生…同归…守望…相助…
老僧双手合十,低宣佛号:阿弥陀佛,张真人大德!老衲省得,佛道同源,共护黎民!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缓缓移动,每一次停顿,都伴随着一句关乎未来修行界格局、道统传承、隐患防备的微弱嘱托。字字千斤,耗尽他最后的心力。众人无不躬身肃立,郑重应诺,将这位守护神州千年的长者最后的遗志刻入心间。
交代完这些关乎大局的沉重话语,张真人的气息越发微弱,那层功德金光也摇曳不定。他浑浊的目光,最终落回跪在榻前的王道风与清漪身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托付与深深的疲惫。
道风…清漪…近…近前…声音几不可闻。
两人连忙膝行上前,紧紧握住老人那只枯瘦如柴、冰冷得几乎没有温度的手。
终南…圣地…张真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手指极其微弱地动了动,似在指向棚外那巍巍群山,吾去后…此间…气运…恐…有波折…望…望你夫妇…念在…当年…引路…论道…之情…多…多看顾…几分…莫让…道统…断了…薪火…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王道风心上。他想起当年初入终南,雷音破阵的莽撞;想起论道亭中,松果引星辉、朝露映本心的顿悟;想起万仙法会上,张真人抚须大笑道在瓦砾,亦在青冥的点化;想起昆仑封魔时,那旧道袍上沾染的魔血与决绝的身影…恩情如山,重于昆仑!
他深深俯首,额头抵在老人冰冷的手背上,声音哽咽却斩钉截铁:
弟子王道风,携道侣清漪,在此立誓!终南山圣地,乃吾道途起点,亦是吾心归处!只要弟子一息尚存,必竭尽全力,护其道统不绝,守其山门不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真人…放心!
清漪亦泣声应道:清漪与夫君同心,护持终南,万死不辞!
好…好…张真人枯槁的脸上,似乎浮起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虚幻的欣慰。那浑浊的目光渐渐涣散,最后一丝清明消逝。他缓缓阖上了双眼,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
那层维系着他最后生机的功德金光,如同完成了最后的使命,温柔地闪烁了几下,倏然收敛,尽数没入他眉心一点。
下一刻,一股难以言喻的、纯净而宏大的气息,自张真人那枯槁的躯体内悄然逸散开来,并非死亡,而是解脱与升华!陋棚之内,无风自起,仿佛有清圣梵音自九天飘落,又似有金莲虚影于虚空绽放!一股温暖、安宁、充满祝福的力量拂过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霞光万道的华彩。就在这陋棚之中,在终南山清冷的晨风里,在众人含泪的注视下,那位存在了千年、守护了神州大地无数岁月的修行界定海神针——张道陵真人,功德圆满,真灵化作一道无形无质却至高无上的清圣道光,悄然脱离尘世躯壳,向着那不可知的渺渺上界,冉冉归去。
唯余那枯槁的遗蜕,静静躺在木榻上,嘴角似乎犹带着一丝释然的微笑。
恭送张真人——!柳长老第一个跪伏在地,悲声长呼。
恭送真人——!
恭送真人羽化飞升——!
陋棚内外,所有修行者,无论僧道俗,无论修为高低,皆齐刷刷跪倒在地,朝着那具遗蜕,朝着真人飞升的方向,深深叩首!悲恸与崇敬的呼喊声汇聚成洪流,在终南山七十二峰间久久回荡,如同为这位护道者奏响的最后挽歌。
数日后,一场朴素而庄严的恭送法会,在太乙峰顶举行。没有奢华的仪仗,唯有终南山各脉修士齐聚,素衣白幡,诵经声低沉而肃穆,寄托着对这位前辈的无尽哀思与崇高敬意。
法会临近尾声时,山道上忽然传来一阵沉稳有序的脚步声。一行约十余人,身着笔挺的深色中山装或素雅套装,步履沉稳,神情肃然,在几位终南山高阶弟子的引导下,登上峰顶。为首者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儒雅却自带一股威严气度的男子,目光沉静锐利,行走间龙行虎步。
国家特别事务办公室,钟岳,率同仁前来,恭送张真人羽化登真!为首男子行至法坛前,对着张真人遗蜕方向,深深三鞠躬。其身后众人亦随之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带着官方的庄重与发自内心的敬仰。
柳长老作为东道主,上前见礼。钟岳态度极为谦和:柳长老节哀。张真人守护神州千载,功德无量,乃我民族之瑰宝,国家之柱石!真人虽去,精神永存。钟某此行,一为恭送,二为…他目光转向一旁静立的王道风与清漪,带着探询与郑重,拜会王真人、清真人贤伉俪。
峰顶一间清净的静室,茶香袅袅。气氛却比茶烟更为凝重。
钟岳开门见山,语气坦诚而恳切:王真人,清真人。张真人仙去,实乃我神州修行界无可估量之损失。然魔窟隐患犹在,天地异变暗流涌动,非修行界一力可担。国家层面,忧心忡忡。
他取出一份密封的文件袋,置于案上:此乃近十年全球各地异常能量波动及特殊事件的汇总分析。灵气复苏之势,远超预期,伴随而来的,亦有诸多不可测之风险与混乱苗头。西方某些势力,对‘东方超凡力量’的觊觎与试探,也日渐频繁。
钟岳的目光带着沉甸甸的期望,看向王、清二人:修行界需要新的定心骨,国家亦需要与修行界建立更紧密、更透明的沟通与协作!当务之急,需稳定人心,引导民众正确认知正在发生的剧变。我们计划,逐步、审慎地向国民披露部分关于‘灵气复苏’及‘修行’的真相,并推广安全、普适的基础导引炼体之术,提升国民整体身心素质,以应对未来之变局!
他身体微微前倾,姿态放得更低:国家层面,可提供最强大的资源整合与推广平台。然导引炼体之术,乃修行之基,性命之本。若无真正高深、安全、契合东方人体质的正统法门引领,恐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恳请贤伉俪,念在苍生福祉,念在神州根基,不吝赐下古法真传!国家愿以最高礼遇、最郑重承诺,确保法门传承有序,惠及万民!
王道风与清漪沉默着。钟岳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他们沉静的心湖。张真人临终托付终南的余音犹在耳边,守护道统的责任沉甸甸压在肩头。如今,更大的责任与抉择摆在面前——是固守山门清修,还是将大道火种,播向更广阔的天地
清漪看向夫君。王道风的目光落在窗外,掠过太乙峰下云海翻涌的壮阔山河,掠过那些在法会中虔诚诵经的普通修士,最终定格在静室一角悬挂的一幅古朴字轴上,那是张真人昔日手书,墨迹早已黯淡,却依旧力透纸背:
道不远人,只在心头方寸,脚下黄土。
他缓缓收回目光,与清漪眼神交汇。无需言语,道侣心意早已相通。守护一方道观是道,守护这万里山河、亿万生民,何尝不是更宏大的道张真人守护千年,所求为何
王道风深吸一口气,赤足踏在冰凉的地板上,一股沉凝的地仙道韵自然流转。他看向钟岳,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钟主任所言,亦是吾辈修行之人心中所虑。道法自然,本为济世安民。吾夫妇虽力薄,愿尽绵力。
他自怀中珍而重之地取出一卷非帛非纸、色泽古黄、边缘磨损的陈旧书卷,置于案上。书卷展开,上面并非玄奥符箓,而是以古朴的鸟虫篆与简笔画,描绘着五类生灵——虎、鹿、熊、猿、鸟——的种种仿生姿态与呼吸吐纳的线路图。一股源自上古、纯粹而磅礴的生机道韵,自画卷中隐隐透出。
此乃《五禽古导引图》。王道风沉声道,非高深法诀,乃上古先民,观天地生灵之态,效法自然,调和气血、强筋健骨、蕴养精神之根本大道。习之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开掘人身潜能之根基。最是安全普适,契合我东方子民体质本源。
他又看向清漪。清漪会意,素手轻抬,指尖凝聚一点温润水光,凌空勾勒。一篇千余字的古朴心法口诀,伴随着清晰的经络运行图示,如同水印般浮现在空气中,字字珠玑,阐述着导引吐纳与日常行止坐卧间调养身心、契合自然的至理。
此乃《养性延命导引诀》。清漪声音清越,与《五禽图》相辅相成。导引其形,养性其神,性命双修,方为根本。
钟岳看着案上那卷承载着古老智慧的书卷,看着空中那流淌着道韵的文字图形,饶是他心志坚毅,此刻也激动得手指微颤!他站起身,对着王道风夫妇,深深一揖到底,庄重无比:
贤伉俪心怀苍生,惠泽万代!钟岳代国家,代亿万黎民,拜谢大德!此真传法门,国家必以举国之力,郑重推广,使其如春风化雨,泽被神州!
数月后,一场席卷神州的变革,在官方审慎而有力的推动下,悄然拉开序幕。
权威媒体首次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披露了关于特殊能量场(灵气)活跃度提升、人体潜能开发新途径探索等前沿研究成果。紧接着,一套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权威部门发布,名为《国民基础导引健身术》的图文与视频教程,通过电视、网络、社区宣传栏等所有渠道,铺天盖地地出现在每一个国人面前!
教程的核心,正是脱胎于《五禽古导引图》与《养性延命导引诀》的简化普适版本。五禽之形被科学拆解,化作一套套动作舒缓优美、老少咸宜的仿生体操。吐纳心法被提炼为最基础的腹式呼吸与精神专注法门。教程强调持之以恒,贵在自然,不追求速成,重在强身健体,涵养心性。
效果,立竿见影。
城市公园,晨曦微露。太极拳的方阵旁,迅速兴起了更大的五禽戏群体。白发老者模仿着鹿顾的舒展,上班族在熊晃中释放压力,孩童们嬉笑着比划鸟伸。动作或许生疏,但那份专注与投入,却前所未有。
乡村晒谷场,傍晚时分。劳作归来的农人放下锄头,在村广播的柔和引导音乐中,跟着投影幕布上的示范,一招一式地练习。汗水流淌在古铜色的皮肤上,疲惫在深长的呼吸中悄然消解。
校园操场,课间活动。广播体操的旋律被更具东方韵律的古乐取代。孩子们认真地模仿着虎的威猛、鹿的灵巧、熊的沉稳、猿的敏捷、鸟的轻盈。活泼的天性与古老导引术的韵律完美融合。
一种全新的、根植于东方古老智慧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迅速融入亿万普通民众的日常。国民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对修行、对自身潜能的认知,也从神秘莫测的传说,渐渐转向科学可循的探索与实践。
终南山,云深依旧。
王道风与清漪并肩立于当年张真人飞升的论道亭畔。山下,是依旧肃穆庄严的终南祖庭,香火似乎比往日更盛了几分。远处,城市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道风,清漪望着山下新立起的一块刻着张公讳道陵真人飞升处的青石碑,轻声道,真人若知今日,当可含笑。
王道风赤足踏着冰凉的青石,感受着脚下祖脉龙气在张真人飞升后曾有过的一丝迟滞,如今在终南各脉修士共同努力下,已重新变得蓬勃有序。他腰间那块古拙兽骨,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薪火已传,路在脚下。他握紧清漪的手,目光沉静,望向云海翻腾的远方,也望向山下那一片在古老导引术滋养下焕发着新生活力的广袤人间。
安道观前那盏心灯,终南山巅这缕道火,与那融入亿万民众血脉的古老导引术所点燃的星星之火,终将在新的时代,汇聚成守护这片古老神州的磅礴伟力。前路或有风雨,然道心所向,便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