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百官面面相觑,满脸怒意却敢怒不敢言。
恰在此时,门外突兀地传来一阵脚步声。
旋即,门口出现两道身影......正是朱标和二虎两人。
二人走进来后,目光扫过堂内景象,皆露出几分惊讶。
还不待他们开口问话,郭恒和其他大臣已如抓到救命绳索一般,齐刷刷跪倒地上!
求太子殿下,为民除害,拿下此人!
恳请太子殿下,主持公道!
......
喊声此起彼伏,震动梁宇。
朱标一脸困惑地看着眼前情形,没言语半句,只轻轻挥手示意安静。
他身后,二虎则是迈步上前,神色冷漠盯着张皓月,开口便道:
陛下有旨!
张皓月接旨!
这一句突如其来的宣旨,让众人俱是一震,
便是连张皓月也是略微一怔,但却未曾起身相迎。
眼前的场面让二虎皱起眉头,这已经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
不过他刚欲说什么,却被旁边的朱标拍肩阻止。
随即朱标淡声开口道:
念。
二虎这才收回眼神,整理情绪。
当场展开手中的圣旨高声宣布:
限张皓月十个时辰之内,呈献一篇《治国策论》于殿上。
若有违抗,则按欺君抗旨定罪,即刻斩首示众。
声音落地的那一刻,百官呆住了。
下一息,一股欣喜从心底爆开!
群臣不顾礼仪地立刻下跪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对此众人的反应,二虎视若无睹,他只是冷冷地看着张皓月,将手中圣旨递过去。
若届时未完的话,便让你在城中斩首示众。
二虎冷冷开口。
斩首示众
张皓月脸上顿时光芒微动,似笑非笑地低语了一句。
目光落在手中金灿灿的圣旨上。
他的眼中忽而闪过一道异色。
国策
好得很!
他嘴角那抹笑容越发古怪了起来。
可眼神深处,却还是忍不住浮现出几分隐怒。
斩首示众!
依大明律令,这种处置方式一般只用于极恶之徒,犯了滔天之罪,激起民愤之人。
否则,哪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让百姓当街看人脑袋落地
张皓月,对那位朱元璋的脾性了解非凡,又怎会不明白他此番用意
说到底,就是想拿自己做这风波的收场!
莫要忘了!
世人虽说他宽厚爱民。
但也从未否认过......
他在善待万民的同时,不也纵容了几位藩王儿子胡作非为么!
所以......
今日所惹之事,已经真正惹恼了对方一分!
这才有了所谓街头问斩。
想到这里,张皓月思绪极为清楚。
既然到了可能被杀的境地。
那还不如放手写些真正想说的话!
不这样。
如何能对得起多年苦读,与两世为人!
面对一旁冷眼旁观的朱标与二虎,他神色不动如初,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见他如此姿态。
朱标心中忽然升出一股莫名寒意。
眉头不由得皱起,脸色阴沉。
可如今已至这般地步,又能再说些什么
只能抬手示意诸臣:尔等先行离去吧,切勿打扰张皓月笔下文章。
听罢,满堂官员仿佛如蒙大赦。
立刻收拾,纷纷告退。
不过展演之间,整个议事堂内便清冷了下来。
张皓月轻轻笑了笑,语态从容。
还请殿下,令人送纸墨过来。
一边说着,一边自顾坐定,便丝毫没有理会两人。
这一举动,令一向肃厉的二虎也为之一怔。
入仕以来。
还从未见过哪个臣子,敢如此放肆无礼。
更别说如今执掌锦衣卫后,那些公侯重臣在皇上面前,也都战战兢兢!
但这张皓月呢
太放肆了!
只是微微摇头之后,二虎仍是很快离开殿外。
不久之后,果真取来了一套笔砚。
递过以后,便默默立于一侧,有意观察张皓月是不是真要提笔。
张皓月没有说话,只随意展开笺纸,提笔开写。
在他二人注视之下,张皓月坦然开始书写:
今奉陛下写下治国策论。
我虽鄙陋,也略知情理。
所以,今日我不仅会写下治国策论,而且还会写下国之根本策论!
科考积弊!
才落笔四字。
朱标已然蹙眉紧视。
他猛地踏前一步:张皓月!你想写什么!
科举弊端!
这场风波,追本溯源便是因科举之争而起。
他又怎能任由其继续深论下去!
但张皓月并没有理会,反倒露出一抹轻笑道:
自然便是国家之策。
国运根本之策!
话毕。
他不再看朱标一眼,低头奋笔疾书。
依愚臣之见,自我大明开国迄今。
除去少数奇才外,其余大多应试之作,实乃废简虚辞!
长年磨炼下的字迹,已不再像昔日那样潦草不堪。
反而是清晰工整,笔锋遒劲,气势非凡。
随着内容逐步浮现于纸上。
不仅是朱标,就连一直不动声色的二虎脸色也开始发生变化。
两人并肩站着,脸上的神情越发凝重复杂。
他们此刻心中想要上前拦住此人。
但看着身旁那一道圣旨,谁也不敢妄动分毫。
至于那张皓月......
此时早已全然放开了手脚。
既然事已至此,岂还会再畏头畏尾,藏掖半句真心!
他哼了一声。
继续写下:
八股制文!
凡读书士子,皆需循于此类虚浮格式。
限以《四书章句》为准绳,仅准代古贤发言,不可擅发己见。
以此来看。
建国以来科举,全是一派空谈。
也正因为这样!
这些年来,朝廷再也没有真正的人才入仕,满朝文武尽是庸碌之辈!
呵......
纵观朝堂上下,陛下可察觉此事
看着纸上的内容。
朱标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翻腾的情绪,猛然一声喝道:够了!!
放肆!简直是放肆!
建国十几载,国泰民安。
这是朱元璋的最大功绩!
可现在张皓月写下这些话,简直是在痛骂朱元璋的功业!
更别说他说出了八股文的事!
这是要与全天下的士林作对啊!
他自己也是读书人!更是宋濂的弟子!
怎么能忍
闻言。
张皓月转头望来,眼神不卑不亢:殿下是因为我写到了科举而不悦,还是因提到陛下的名讳而失态
他的声音很轻,却就这一句话。
已然让身为储君的朱标失了分寸。
他紧盯着张皓月,久久不语,最终才低沉开口:张皓月,孤给你一次改写的机会。
朱标压着心头的波动,语气极为严肃。
殿下为何不当场处死我
张皓月依旧执笔未动,直言发问。
朱标听了,微微摇头。
起初自然没人会相信张皓月的说法。
但到现在。
皇上没有发话之前,谁敢轻易处置张皓月
即便他是储君也不能擅动!
更何况张皓月身后已不只是孤身一人。
从他揭榜鸣冤那一刻开始!
这件案子,已是万众瞩目!
想到这,朱标轻轻一叹,再未言语。
张皓月也露出淡淡一笑。
回过头继续落笔如飞......
第二条!科考偏狭!
整整一场科举。
除了殿试之外,其余各级考校皆以四书五经与《四书集注》为主。
许多秀才只凭记忆背诵几篇文章便可高中。
陛下想一想。
如此行事,大明能得到什么人才
单靠背诵就能做官,就是社稷栋梁
请问陛下,昔日你可曾逐篇背得全文
随着每一字落下。
张皓月的神情愈加肃然,手下的动作也愈发顺畅自然。
旁边的二虎倒是神色平静。
他本就不是读书出身,自然不懂张皓月所写的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朱标的脸色越来越沉重,最后那一连串诘问像刀子般扎进他心里。
如果说,方才张皓月的第一条,只是指出当下的弊病和影射朱元璋的话。
那么眼下。
他已经彻底否定了如今的大明科举!
不!
恐怕连千年旧制也在质疑!
最让人无法反驳的,还不止这一点!
虽说朱标也是正统儒家弟子,但别忘了他更是一个掌权太子!
他竟找不到理由去辩驳张皓月的问题!
仅凭死记硬背就能治国理政
当然不能!
朱标执政多年,深知此中弊端。
许多靠着经义登科者,在实务之中屡出纰漏,反倒成了负担!
这要如何还口
眉头深深锁起,思绪越是流转,心情便越复杂难言。
而此刻的张皓月,哪有空顾及他的反应
或许是说到自身经历,情到深处难以自抑。
当年刚穿过来时,若未历尽坎坷,也许今日便不会有此文辞锋利,掷地有声的谏疏!
正因经历过苦难,方知民间疾苦!
现在自己有系统相助,怎可能继续隐忍
笔下未曾停顿片刻,他目不旁视,直接续写下一节:
第三条!
科场作弊!!
仿佛是真的沉浸其中。
这一瞬。
朱标与二虎都能感受到,就在张皓月写出那科场作弊四个大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