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发现同类的兴奋感,让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顶着两个浅浅的黑眼圈,精神却异常亢奋地出现在了阅卷堂。我破天荒地没有端着我的胖大海茶杯,因为我感觉,今天即将上演的好戏,比任何提神的饮料都更有效。
果不其然,当我宣布,我已从所有甲上之卷中,遴选出本次乡试的解元之选时,整个大堂的空气,都为之一凝。
所有的阅卷官,包括已经皈依了我的张承言,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我。
解元,乡试第一名。
这不仅是一个荣耀的头衔,更是一种风向标。它代表了本次科举,主考官所倡导的最终标准,将对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士林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
林大人,吏部侍郎王梓谦,经过几日的精神凌迟,已经没了最初的锐气,但依旧忍不住开口问道,不知......是何等佳作,能得大人如此青睐,拔得头筹
他的话,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是那份描绘了精巧机械的工科图纸还是那篇详述了治水方略的施工手册
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他们想象力的极限了。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从最顶端的一摞卷宗里,将那份被我批为经天纬地,旷世之才的答卷,缓缓抽出。
然后,我示意书吏,将这份誊抄本,分发给堂内所有品阶最高的几位阅卷官传阅。
第一个拿到卷子的,是张承言。
他扶了扶老花镜,郑重地展开卷子,目光落在上面。
随即,他脸上的表情,开始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川剧变脸。
先是困惑。他看到了那些数据双轨、多信源验证等古怪的词汇,眉头紧锁,显然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然后是惊奇。当他读到垃圾分类法中,那清晰的干湿分离和资源回收的理念时,他那张老脸上,露出了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般的光彩。
最后,是深深的、无法掩饰的......为难与纠结。
他看懂了这篇文章的好,那种直指问题核心的、务实到骨子里的好。但是,他也同样看出了这篇文章的怪。那种遣词造句的风格,那种思维逻辑的跳跃,完全脱离了他所熟悉的任何一种经义文体。
当卷子在几位核心阅卷官手中传阅一圈后,大堂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议论声。
这......这写的是什么‘可能性’‘九成’此等言语,近乎儿戏,岂能用于军国大事!翰林院的李博士第一个跳了出来,吹胡子瞪眼。
不错!另一位礼部官员附和道,通篇不见圣人言,只顾着卖弄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技淫巧’,根基不稳,文风轻浮!此等文章,若为解元,岂不令天下士子耻笑!
吏部侍郎王梓谦,虽然不敢再公然与我作对,但也低声咕哝道:此文......确实过于骇人听闻。若论实用,或许有几分道理,但若论‘文章’,恐怕......连乙等都算不上。
反对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们可以接受工科图纸作为偏才,也可以容忍施工手册作为实干之选。但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篇彻底颠覆了他们认知体系,甚至连文体都算不上的四不像,成为代表本次科举最高成就的解元。
这,触及了他们作为文人最后的底线。
我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挂着那副云淡风轻的笑容。
我没有去看那些叫嚣的官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的......张承言。
张大人,我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堂都安静了下来,你看完了。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张承言的身上。
他们都想看看,这位已经被主考官洗脑的副主考,会如何为这份荒唐的卷子辩护。
张承言的脸色,涨得通红。他手捧着那份卷子,嘴唇翕动,似乎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