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但是,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戏谑起来,我让你们设计一套垃圾分类系统,你们跟我谈‘君子修身’。这就好比,我问你今天中午吃什么,你给我背了一段《报菜名》。菜名是报得挺溜,可我肚子还是饿的。
堂下传来几声压抑不住的噗嗤声,随即又被强行忍住。
李博士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因为他手里的那份卷子,和这份如出一辙。
我继续说道:张大人,你认为这份卷子是劣等,对吗
张承言梗着脖子,毫不退让:当然!此等空疏之文,若能中举,乃是我大梁之不幸!
不,我摇了摇头,我不认为它是劣等。
张承言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难道这位林大人,终于要回归正途了
我认为,这份卷子,连‘劣等’都算不上。我语出惊人,它应该被归为......‘残次品’。
残次品这个新词,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困惑。
我走到大堂中央,将卷子摊开在地上,像是对待一件工业废料。
诸位,想象一下。我们大梁的科举制度,就像一条巨大的、运转了数百年的‘人才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有固定的模具——八股文;有固定的原料——四书五经。
这条生产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产出成千上万个规格统一、思想一致的‘标准件’。这些‘标准件’,就是各位,也是过去的我们。
而这份考卷的作者,我用脚尖点了点地上的卷子,他就是这条生产线上,一个非常典型的产品。他的脑子里,只有那个固定的模具和固定的原料。当你给他一个全新的、模具里没有的问题时,他会怎么办
他不会去思考问题本身,他会本能地,把这个问题硬生生地塞进他唯一熟悉的那个模具里。所以,他才会用‘修身齐家’的模板,去套‘垃圾分类’这个内核。结果,就是生产出了这么一个......四不像的‘残次品’。
它看上去,零件都在,工序也都走了。但它的核心功能,是坏的。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大堂里。
没有人反驳。因为我的比喻,太过形象,太过......残酷。
它剥开了科举那层为国选才的神圣外衣,露出了内里冰冷的、机械化的本质。
我蹲下身,捡起那份卷子,用朱砂笔,在卷尾写下了我的第一份批语。
我没有写劣,也没有写丁,而是写了四个字——
时代之泪。
然后,在旁边又加了一行小字:非战之罪,乃流水线之殇。模板化思维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建议回炉重造。
写完,我将卷子扔回给目瞪口呆的张承言。
张大人,看明白了吗这不是抄袭,也不是不知所云。这是时代的眼泪,是旧制度在我们这些读书人身上,刻下的最深的烙印。这位考生,他不是坏,他只是......可怜。
张承言捧着那份被批注的卷子,呆若木鸡。
时代之泪......流水线之殇......他喃喃自语,这两个陌生的词汇,像两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坎上。
他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寒窗苦读,将一篇篇范文背得滚瓜烂熟,将一个个破题技巧练得炉火纯青。他也曾为自己能写出这样滴水不漏的文章而沾沾自喜。
可现在,在林知节的口中,这一切,都成了模板化思维的罪证,成了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残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