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到了,果然大人物总是最后出场。
众人当即站好行礼。
房遗爱远远看向这位长孙皇后,心里不免有些好奇,这位皇后哪怕是在后世亦有极大的名声,和明朝的马皇后一起并称史上最贤德皇后。
只是这位皇后英年早逝,似乎没有活多少岁吧!但看其脸色似乎并不像什么身患重疾的人啊,房遗爱也有些记不清,他对唐朝有限的先知仅仅来自当初看过的电视。
想到这,房遗爱也不免感叹:早知道前世就不学医,改学历史,这样自己在这岂不就是神,哎,也不知道历史上自己的结局是怎样的。
长孙皇后没待多久就走了,今日是李世民和他那帮老兄弟吹牛逼的日子,她在这这群糙汉子有些放不开。
果不其然,待皇后走后,李世民便和那群老兄弟坐到一起,基本都是忆往昔峥嵘岁月,或者比拼子女,毕竟人年纪越来越大,除了怀念以前的事情就是比谁家孩子有出息。
太子和魏王也跑到房遗爱大哥那边去了,那个圈子的几乎都是长子继承人,大多数也已经入朝为官,太子和魏王也主要是拉拢这一批人,而不是房遗爱这个圈子的,这边的大多是老幺,没有继承权,极少数例外的也年龄不大。
酒过三巡。
这时,魏王李泰跑到李世民那边,献宝似的拿出一件东西递给李世民:父皇,儿臣主编的书籍《括地志》已经完成,还请父皇阅览。
李世民闻言大喜,之前就知道李泰府上在著书,他为此还特意提高了魏王府的例钱,助其成立文学馆,为其广纳博学多才之士,只是也没想到这么快就编好了。
李世民即刻翻阅起来,这本《括地志》是一部大型的地理著作,全面叙述了唐朝地域,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
堪称旷世之作,李世民龙颜大悦,立马在这帮老兄弟面前炫耀起来。
李泰这时候拿出这本书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啊!一旁的众大臣心道:看来魏王是铁了心的要争夺太子之位了,只是不知太子要如何应对。
太子李承乾看到魏王献书,心中的危机越发急迫,平时李世民对李泰就宠爱有加,时常赏赐,更是为其在府中成立文学馆。
文学馆的意义不言而喻,要知道李世民当年就是靠文学馆翻身,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而且就连王府中的吃穿用度都超过东宫,要不是长孙皇后还在,李承乾都不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
想到这些,李承乾心里就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但明面上还必须强颜欢笑的恭喜,不然李世民又给他戴上一顶善妒的帽子。
...
宴席结束,房遗爱让父亲和大哥先行回家,谎称他们年轻人还准备聚聚。
房遗爱可没忘了正事,今日必须让候元亨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
宫门口于朱雀大街拐角处,房遗爱走过去,果然候元亨等人都在那里。
估计大部分是来劝架的,毕竟大过年的,而且现在也不能对房遗爱动手,少部分如程家兄弟,秦家兄弟等就是怕房遗爱会吃亏,特意过来保护的。
房大将军,我还以为你吓得不敢来了呢侯元亨兄弟俩在那嘲讽道,还故作夸张的大笑道。
侯元礼,你那身体不知道还行不行啊,真不来找我治治别让你侯家断了后啊!房遗爱咧着嘴笑着走过去,心道:这侯家兄弟可真是蠢啊,到现在还看不清形势,真当他还是几年前的房遗爱吗
你、你!侯家兄弟指着房遗爱,浑身颤抖,都快气的说不出话来。
你什么你。房遗爱说完,啪的一声,抬手便对侯元亨的脸亲切的招呼下去,随即连忙后退两步,站在程家兄弟旁边,毕竟刚刚是趁侯元亨不注意,等他反应过来自己可干不过他。。
侯元亨直接被这一巴掌给打懵了,他做梦都没想到房遗爱如此不讲武德,上来就直接一巴掌,当下反应过来便要反击。
这是又听见房遗爱的声音:兄弟们,给我狠狠的打。
侯元亨只见程家兄弟和秦家兄弟摩拳擦掌,直奔他而来。
砰、啪,咚,拳脚声伴随着惨叫声混杂而来,房遗爱则是去对付侯元礼这个废物了,这个他干的过,不用别人帮忙。
房遗爱还有功夫观察程处默那边的战况,真是小瞧了秦怀玉兄弟,平时焉不拉几的,是个闷葫芦,但下起手来是真黑,还专门往侯元亨脸上招呼,这是不想让他过个好年啊!
众人也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蒙圈了,这是什么情况,什么时候他们关系都这么好了,这房遗爱什么时候这么勇了。
还是张晨等几人听着侯元亨兄弟的惨叫声,实在是不忍心,赶忙过来拉架。
候元亨兄弟终于被救过去了,侯元亨看着房遗爱等人,厉声怒喝道:你们人多是吧,当我们没有吗
随即侯元亨看向张晨、殷威他们几个,他们一起上不见得打不过房遗爱这些人,只是随着侯元亨的目光看去,张晨、殷威几人都把头转向一边,不与侯元亨对视。
开什么玩笑呢,之前可就被家中长辈交代过,你可以和房遗爱没有交情,但是你绝对不能得罪他。
真生了什么病哪怕没有交情,但是有陛下的存在,房遗爱必会相救,但要是得罪了,虽然他也会出手,但是人家可以说医术不精,治不好啊!
所以,张晨他们救侯元亨已经是莫大的交情了,还想让他们动手,那是万万不能的。
房遗爱看着面露死灰的候元亨,走上前去一下一下的拍着他的脸:侯元亨,你是真蠢啊还是真蠢啊,你是凭什么认为他们会帮你的,没脑子的蠢货,真当我还是以前的房遗爱吗
房遗爱只感觉一股凉意直冲天霄,随即从头顶冒出,爽啊!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随即也不管侯元亨脸色如何,叫上程家兄弟和秦家兄弟便回去了,毕竟还要守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