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紧接着。
太后大寿,以孝尽捐的事儿,便迅速传遍神都。
庙堂上的百官诸公,自然是纷纷响应......
都察院。
嘭!
左都御史桌子一拍:为太后尽孝,乃国统,乃大义,我等岂能甘于人后捐!
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监察部门一把手,九卿之列。
妥妥的权职极高。
他一开口。
下面的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经历司,照磨所,司务厅,司狱司等等,全都振臂高喊。
捐!!
而当都察院这种清水衙门都带头了。
六部肯定就都不在话下。
首先是礼部,为维护国统孝道,礼部尚书携左右侍郎,分别进献万两和两份五千两。
据说堂堂礼部尚书......甚至把京师祖传的别院都给卖了,全家换到了一个旧院之中,只为尽了忠孝之名。
其余的吏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几大尚书,左右侍郎,众多主事,全都置换起了家产,只为挣得一个孝名。
萧辰在此等节骨眼上。
正好也顺势把自己名下的资产,迅速进行折价处理。
包括萧辰的两个表哥,也就是南宫家族,萧辰舅舅的两个儿子,都在抛售京师庄园和家中珍藏。
这些动作自然瞒不过内阁首辅的耳目。
章府。
中堂之内。
章太岳眉头紧锁:这位废太子殿下,高明啊!
内阁群辅蒋廉和毛纪面面相觑了一下。
两人都是章太岳提携入阁的。
他们三人属于妥妥的穿一条裤子。
内阁次辅则是萧辰一派的人,乾帝暂留之,只为形成政治制衡。
可见乾帝固然偏爱萧如意,却也照样谨防之。
章太岳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也是害怕挑动皇帝的敏/感神经。
遂。
章太岳选择缓步徐徐图之。
却也让萧辰能够有机可乘。
废太子的东宫财产,再加上南宫皇后的遗产,必定是个不小的数目。
蒋廉抬手弹了弹自己的山羊胡须,道:原本只要把废太子贬往辽东,自然就会由我们的人进行查抄,届时一部分入皇帝内库,一部分再入国库。皇帝开心,我们也更加好办事,结果现在废太子打着为太后尽孝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开始出售名下不动产,我们还没法阻止。
蒋廉很憋屈。
看着萧辰各种抛售名下庄园,田亩,甚至于东宫奴婢的卖身契都给拿出去换银子。
同时又从钱庄大肆取出现银......
蒋廉真心有种自己腰包被掏空的感觉。
那些原本都应该是他们的钱财!
蒋廉刚刚说入皇帝内库,再入国库......
前半句是真的。
后半句自然是假的。
东宫财产,肯定是他们跟皇帝进行瓜分,国库顶多走个虚账。
谁知萧辰技高一筹。
一手暗度陈仓。
让东宫财产与他们全都没了半分关系。
等于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
群辅毛纪深吸一口气:原以为只要控制住各地钱庄,再看住东宫,以及废太子在各地的庄园田产,就绝无问题。唉!谁知这个废太子竟然搞出了以捐尽孝的把戏!
现在全京城的官员,都在处置名下资产,只为有个正当财产账目出入,然后他们才好捐献。
否则。
大乾的官员俸禄那么低......
他们一下拿出这么多钱。
怎么解释呢
无非说是祖上有钱,就用祖产的名义捐献。
祖上没钱那就借贷......
京官向各大钱庄或者富户,借贷尽孝,你总不能说不让借钱孝敬太后吧
至于这最后借来的钱,会不会还回去。
朝廷显然也是管不了的。
所以。
这里面的账目门道非常多。
萧辰在此时通过各种门路,处置资产,绝对是妥妥的随大流,名正言顺。
他为祖母皇太后尽孝,卖房卖地,谁敢从中作梗
你章太岳敢阻拦吗
毫无疑问。
章太岳连想办法拖延,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他没有个正当理由。
一箭三雕,真是难缠啊!
章太岳深思了一会儿,又道:你们查到都是谁接手了废太子的山庄、田产
只要有迹可循,秋后算账,说不定他们还是能插上一手。
群辅蒋廉开口道:查清了,京郊的翡翠山庄,听潮山庄等等,还有田亩奴婢等等,都由皇庄并购接手了。而那个皇庄负责人名字姓姜,乃姜尚宫的亲戚,也就是太后的人。
毛纪闻言眼珠子一瞪:那这不是左手倒右手吗太堂而皇之了吧!
蒋廉无奈:你能怎样去告发废太子与昭圣皇太后左手倒右手
毛纪:我......
太后就是光明正大的罩着萧辰。
蒋廉和毛纪只能半点脾气也没有。
章太岳抬手揉了揉眉心,他道:看来是没法打废太子资产的主意了。后续建造金塔,运河来往船舶运输,废太子用太后的名义,绝对能够轻而易举的做到财产转移。这一手玩的太妙了,不仅用孝道逼着我等所有人捐钱,他萧辰还能跟太后玩左手倒右手,空手套白狼......说吧!你们两位打算捐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