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葩职场的第一天
我的名字是林可,今年刚毕业,00后,刚从一所不怎么出名的大学毕业。按理说,我应该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大多数人都这样想,特别是像我这种理工科背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女生。
然而,命运给我安排了一个——职场的奇葩开始。
这个公司名字很大气,叫光辉传媒。刚来面试时,我就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劲。面试官面无表情,但言语间却透露出一种你们这代人太浮躁了气息。那时候我并没有多想,年轻嘛,想着先赚点钱、积累点经验。
然而,第一天上班,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职场黑洞。
林可,来,坐。
我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见到的第一个人是马总——光辉传媒南区分公司的负责人,虽然不是真正的老板,但在我们这栋楼里,就是老大。
听说他以前是做销售出身,后来转做内容运营,凭着嘴皮子功夫一路升到了区域总监的位子,头衔是内容中心负责人,但大家都叫他马总。
他穿着一套格子西装,西装领口上别着一朵小小的玫瑰,年约四十,略显发福,浑身散发着一种我说了算的气场——那种虚张声势的本地皇帝。
你就是新来的那个实习生啊,年轻人精神不错,眼睛有光!马总笑了笑,语气中带着某种奇怪的自信,来,给你讲讲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你以后会明白的。
我心里一阵不安,但还是点点头,表示自己准备好了。毕竟,这只是第一天,应该不会太糟吧
其实,公司就像家。马总眼神闪烁,你知道我们公司为什么把每个人都当‘家人’吗因为我们是一个‘情感组织’!没有了家人的关爱,你怎么可能有斗志呢你以为你一个人能闯江湖吗在我们光辉,大家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你不希望一辈子做个平庸的打工者吧我们这里,能够成就你一番伟大的事业。
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像极了朋友圈里的鸡汤段子,可惜这锅鸡汤我喝不下。
我听着他的演讲,忍不住想翻个白眼,但还是尽量保持了微笑,点点头。
那么,林可,作为公司的新成员,你会发现你永远不会孤单。我们老板就是你的‘父母’,我们是‘养育者’。
我一愣,什么鬼
老板是养育者难道是我理解错了或者说,是我真的太年轻了,没法理解这种哲学的深度
他似乎也注意到了我的疑惑,笑了笑,放心,我不会逼你什么的。只要你跟我好好相处,公司一切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
他语气温和,嘴角还挂着若有若无的笑,但那笑意背后,像极了猎人看见猎物时的盯视。
我感到一股寒气从脊背爬升,直达头顶——这简直是职场版的PUA经典话术,果然,职场不是那么简单的。
林可,认识一下,这是范小蕾,你的同事。
在我和马总的深入交流后,我终于迎来了第二个难题——我的同事。
范小蕾,是个笑容永远挂在脸上的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阳光下的小白兔。她一见到我,立马热情得不行:你好呀,林可!我是范小蕾,以后咱们要好好合作哦!你一定是个很有潜力的女孩!
嗯,谢谢你。
我礼貌性地回了她一句,却从她眼神中捕捉到一丝狐狸的狡黠。
那一瞬,我就本能地觉得,这个笑容过于完美的同事,不简单。
午休时间,我去茶水间拿了杯水,正准备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却看见范小蕾跟一个资深同事低声聊着,话题似乎集中在我身上。
她看起来挺懵懂的,我估计很快就会被你吞掉。
我听到范小蕾低声笑道。
放心,入职一周她就能明白。
那位资深同事冷笑一声。
我顿时站在原地,像被人当场浇了桶冷水。
吞掉我
那时我心里有了个不好的预感——这场职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但我是谁我叫林可。
他们要是以为我只是块软柿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不是被吞的料,我,是来搅局的。
2
新人试炼,满办公室的刀子
入职第二天,范小蕾主动找我:林可,今天部门要出一个选题策划方案,领导让我们三个人一起做,你来写初稿吧,咱们都是搭把手的。
她说得轻松,我也没多想,想着自己刚来,干点活儿表现一下也好。
结果,我一个人写了整整八页策划案,熬到凌晨两点,第二天早上还在地铁站被马总微信催:注意职业素养,别迟到,公司文化最忌讳懒散。
我到了公司,一身汗。
会议开始前十分钟,范小蕾拉着我说:等会你别说太多哈,我来主讲,你怕紧张对吧
我愣了一下,她没等我回话,就拿着我的文档直接上了会议室。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坐在会议室角落,看着她用我的文档、我的排版、我的标题,一字不差地念出整套策划案。
她的语气淡定从容,仿佛这些内容是她亲手写出来的一样。
马总满意地点点头:这个选题我喜欢,有创意,有人性,你们要多向小蕾学习。
我张了张嘴,却一句话没说。
第一次开会,我就被顺走了全部劳动成果。
我不是不想反驳,而是清楚:现在不是时候。
这帮人不是不懂规则,是不讲规则。
而我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
在还没资格翻桌之前,先别把酒杯打翻。
下午,另一个部门同事郑阳找我:小林,麻烦你把这个文案底稿整理一下,排个版,明天我得交给马总。
我一看,那是他自己写的一堆断断续续的句子,逻辑混乱、错别字连篇。
这个内容……需要我帮你润色一下吗我小心试探。
你负责排清楚就行,我后面润。他挥挥手,头也不抬地打字。
我整整花了三小时,把他那一堆烂稿拆了重写,字斟句酌。
第二天早会,他却拿着那份稿子说:这是我昨晚加班赶出来的,头都快炸了。
我坐在他身后,差点笑出声。
你头炸你怕不是在吃炸鸡。
我低头翻着会议记录,一边在心里冷笑。
他们拿我当工具用,却连感谢都懒得假装。
下班前,我去茶水间倒水,无意间听见范小蕾在跟HR聊天。
这个新人挺乖的,听话,做事也不出声,适合用。
实习生就是要压一压,才知道自己的位置。HR低声说。
我站在墙后,攥紧了杯子。
她们的语气淡定自然,像是在讨论一台刚采购的新打印机,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这个办公室里,我已经不是新人那么简单——我是他们眼中的工具人。
他们自以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忍。
他们不知道,我已经悄悄开始做笔记、截图、备份了每一个文件、每一份聊天记录。
这些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未来的一场战斗做准备。
晚上,我关上电脑,留下同事们还在加班内卷,自己踩着下班的钟点出了门。
电梯里没人,我站在镜子前,看着那个看似稚嫩、实则冷静的自己。
我不是要讨好谁,我是要让他们记住——我是来改变规则的。
坐地铁回家时,我戴上耳机,打开笔记本,开始列下一步计划:
收集证据(包括他们拿我作品署名的记录)
备份完整策划文案版本,用云盘锁定时间戳
录音设备放好,会议上如有言辞不当,留存资料
自己独立建一个匿名账号,发内容测试市场反响
我不想撕破脸——暂时不想。
但我从来不信忍耐能换来公平。
他们喜欢玩套路,那我就照着职场规矩,来点合法反杀。
整顿职场,不靠拳头,靠脑。
3
猎人正在布网,别把自己当老虎
周一早上不到九点,马总就开始在群里疯狂艾特我们:今天项目会务必全员参加,准时,别掉链子。
我刚进办公室,连水都没来得及倒,范小蕾就一屁股坐到我工位边上,笑得像朵花。
小林,今天可得加油表现哦,马总说这个项目是本季度的重点。
我扫了她一眼:你不是上个项目都还没结题么怎么又来凑这个
她眨了眨眼:你知道嘛,这叫抓住机会。我们这种小透明,要趁能刷存在感的时候多刷点。
我笑了笑,没再接话。
开会前五分钟,我故意磨蹭着把手头资料整理成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真实版,一个是逻辑混乱的假草稿,内容基本就是词堆砌加鸡汤废话,看起来像那种加班三小时憋出来的伪爆款。
会议开始,马总兴致高涨。
这个项目,我们是对接一家新兴职场类APP,对方希望我们提供一组有传播力的内容文案,围绕打工人、情绪价值、年轻人共鸣等关键词展开。
他写着写着,在白板上龙飞凤舞地加了三个大字:要!爆!点!
尤其你们几个新人,不要以为年纪小就没能力,机会都是自己争的。你们这组,如果谁表现好,我会向总部举荐。
郑阳立刻点头:马总放心,我已经开始构思文案了。
很好,你们几个新面孔一定要抓住这次项目的锻炼机会。
我低着头,不动声色地勾了勾嘴角。
会议一散,范小蕾就凑过来:小林,你文笔好,今天晚上你能不能先写个大概框架我跟郑阳可以帮你润色,大家分工合作嘛。
好。我点点头,语气温顺得像只小羊,我今晚会发你一份。
当然,是假的那份。
她笑得甜滋滋地拿走了我刻意准备的文档,走路都带风。
我心里冷哼:真把自己当老虎了吗不好意思,猎人早就布好网了。
下午茶水间,我故意在马总拿咖啡的时候撞了他一下
哎呀,马总,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林可吧他笑眯眯地看着我。
对,我有点事想问您——我们这个项目,是不是会有奖金或者资源倾斜呀
马总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你还真信那些HR画的饼啊
我也笑:新人嘛,很多事情还不懂。
他上下打量我一眼,大概觉得我好带。
奖金别想太多。实习生不就是来练手的吗公司已经给你们平台了,这还不够啊说白了,你们就该拼命干活,多出点成绩,别整天想那点蝇头小利。
我点点头:说得对。像我这种什么都不会的小白,也只能多干点活了。
他得意地抿了口咖啡,声音压低些:真正能混得好的,从来不是干活最多的,而是嘴皮子溜、知道怎么在老板面前露脸的人。
我心里暗笑,手指在口袋里轻轻一碰——录音笔开得好好的,每一个字都录得清清楚楚。
谢谢你啊,马总。这段话,真的是太经典了。
三天后,小组要做第一次汇报。
上午十点刚过,我就看到范小蕾偷偷摸摸地打开我共享的文件,把里面内容粘贴到PPT上,还不忘改上自己的名字和郑阳的。
我故意走近了点,看她鼠标移动的路径,果然和我预设的诱饵版一模一样。
她看到我,故作镇定地说:小林,你昨天发的稿子我和郑阳都很喜欢,我们改了一点,等会就按这个汇报啦。
我微笑点头:好啊,辛苦你们了。
会议室里灯光明亮,马总坐在主位,兴致勃勃地说:那我们听听内容组的初稿。
范小蕾抢在郑阳前头,操着柔柔的嗓音汇报:
我们认为,年轻人的情绪价值是文案爆款的核心,所以我们的标题设定为《打工人别再压抑了!你不是机器,是有温度的你》……内容围绕早高峰地铁、老板PUA、内卷焦虑,构建三段情绪高点……
说着说着,她自己声音都虚了。
马总眉头紧锁,翻着文案纸:你们这什么逻辑几个段落都没主题呼应结构混乱,金句也没金到哪儿去。这种稿子能爆我才见鬼了。
郑阳脸都绿了:我们……可能拿错了版本。
拿错了你们干活就这水平马总明显有些恼火。
我举起手,慢条斯理地说: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备份版本,是我周二写的初版,也许跟他们那份有点出入,能不能让我投影演示一下
马总点点头:赶紧放出来看看。
我打开文件夹,输入密码,演示文档一一展开。
清晰的结构框架、精准的用词、真实的打工人情绪剖析,还有明确的策划逻辑与节奏控制。
最关键的——每一页文末都带有时间戳和我的电子签名。
马总盯着看了两分钟,神情缓缓转为满意:这个就很不错啊,有情绪、有逻辑、有传播点。
他抬起头看我:林可,这稿子你一个人写的
是的,马总。我那天听完会议,就立马写了个雏形。怕搞混,就备份了好几份。
他当场拍板:这项目之后你来主导,小蕾、郑阳协助你。
是。我点头,心里却无比平静。
范小蕾的脸已经黑成锅底,郑阳瞪着我像看仇人。
我没再看他们,安静地收回U盘,默默写下会议纪要的最后一行备注:
在职场,最怕的不是没能力的人,而是偷懒还爱表演的人。
这场游戏,我才刚刚热身。
别急着把自己当老虎。
真正的猎人,不说话,也会笑着给你下套。
4
开战吧,别以为我没脾气
早会刚开始,郑阳就突然摆出一副受害者姿态,一脸委屈地把一张PPT截图甩到桌子上。
林可,这份数据怎么错了他指着上面的转化率表格,神情十分不悦,我昨天做的转化率表格是你负责最后复核的,可好像出了点问题。
我愣了一下。这个表格我根本没碰过,昨天的加班是郑阳一个人完成的,资料也都是他通过公司邮箱直接发给客户的。难道他真以为可以把锅甩到我头上
我没急着反驳,冷静地翻出之前的聊天记录,给大家看:郑哥,您说的这份表是您昨晚21:48发出的邮件,我并没有参与。复核工作我们还没对接,时间和附件在这。
投影幕上立刻出现了那封邮件的截图,时间、署名、附件,一切都清清楚楚。
郑阳的脸色突然变得铁青,他狠狠地盯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你是说我胡说他的语气开始带上了威胁。
我没说你胡说,我语气平稳地回应,我只说,事实清楚。我望着他,语气冷静、坚定。
会议室一时陷入了死寂,几秒钟的沉默后,马总终于开口:这事先放一边,别吵了,回头我私下聊聊。
郑阳愣了一下,随后便冲出会议室,脸上挂着一层愤怒的阴影。
外表炸毛,实则胆小。心里明白,这种人最怕的不是冲突,而是被拆穿。事实面前,他连狡辩的底气都没有了。
我心里暗自冷笑:还想甩锅,早晚得付出代价。
中午,马总突然在公司群里叫我过去,语气显得有些冷:林可,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聊聊。
我按时到了他的办公室,他把我拉到沙发上坐下,慢悠悠地倒了杯水,语气平淡却不容拒绝:你还年轻,太较真不好。公司不是法庭,你不是检察官,没必要事事讲证据。明白吗
我微微一笑:那公司到底讲不讲流程
他眯起眼睛,明显有点不悦:你什么意思
我淡淡回应:我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一个鼓励造假、甩锅、抢功的团队,迟早会出事。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僵硬:你别威胁我。
威胁我轻笑一声,我从不威胁人,我只相信证据。现在,我手里有几份文件、录音和截图,您说我该怎么办
他沉默了几秒,显然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迫感。
我缓缓站起身,冷冷地说:整顿职场,不是我愿意做的事,但你们太配合了。
然后,我轻轻关上办公室的门,走出了他的视线,却听见他杯子里的水因为我话音的震动微微荡漾。
晚上9点,我坐在电脑前,打开匿名邮箱,快速编写邮件。虽然这封邮件不会立即见效,但我知道,自己已经悄悄改变了职场的规则。
我给公司总部法务部和企业文化监督邮箱分别发了一封邮件。内容很简单,但却足够让人心跳加速:
马总公开侮辱与性别歧视言论录音
同事篡改数据、篡改成果的完整截图记录
内部文档篡改痕迹及时间戳对比
项目内部互踢锅邮件对话
邮件没有多余的情感,只是将事实一一列举出来,所有的证据都在附件中清楚呈现。
最后,我写了一句话:以上材料可核实,保留实名举报权利。
发件人署名:一位实习生。
点击发送的瞬间,我的心跳稍微加速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平静。这一切,都只是在按下了一个按钮的瞬间发生的。
第二天上午,公司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连空气中的分子似乎都变得紧张起来。
我走进茶水间,HR正悄悄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我知道这事严重……对,确实有员工匿名举报,还是附了证据的……她的语气隐约透露着焦虑,显然对这起举报相当重视。
我刚拿起水杯,范小蕾就从外面走进茶水间,见到我时表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眼中带着警惕与防备。
她犹豫了一下,然后拉我到走廊,一脸狐疑地低声问:你是不是……做了什么
我笑了笑,故作天真地回应: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哪敢做什么
她的脸色变得阴沉,嘴唇微微颤抖,却没能说出什么话来。
我心里清楚,事情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而她,已经不再是那个笑脸盈盈的同事,而是一个深深陷入了自己的陷阱的猎物。
下午,马总终于忍不住召集了HR和我,准备和我协商终止实习协议。
他看着我,脸色阴沉:我们觉得你可能不太适应公司的文化,也许换个环境会更好。
我点点头,语气平静:理解。不过,我需要公司出具正式解约证明,并说明离职理由与岗位安排。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我需要备档。
马总脸色瞬间僵住了,他显然没想到我会提出这么专业的要求。
另外,我已经申请了劳动关系鉴定,我继续说道,若是有不合理辞退情节,我保留申请仲裁权利。
他整个人僵在了那里,我缓缓地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录音笔,淡淡补充:另外,刚才的谈话我做了录音。为自己留底。
说完,我转身离开办公室,毫不犹豫地关上了门,留下他一个人站在办公室里,脸色铁青,水杯里的水微微震动。
这家公司,显然不是我能留下的地方。但我清楚,我已经做到了一件事:
不被欺负,也不沉默。
职场上,哪怕是实习生,也该有自己的底线。
5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离职那天,我收拾桌面,只带走了两样东西:
一只录音笔和一支没墨的中性笔。
前者帮我打赢了第一场仗,后者提醒我:我不再是那个在工位前吞忍哭泣的实习生。
范小蕾没有来送我。郑阳那几天状态极差,听说被调去了资料部,离了内容一线。
马总也安静了许多。没有人知道,他正在被总部的文化合规小组重点访谈。
我没有等结果。
离职那天下午,我点开自己准备很久的抖音草稿箱,点击发布第一条短视频:
【标题】:实习生也能反杀我的奇葩职场纪实。
三天后,视频爆了。
点赞18万,转发6万,评论炸开锅:
这简直是我职场原地投影!
实名羡慕这位妹妹的勇气!
求教程,求下一集!
我顺势开始更新系列内容:实习生如何保留证据、被职场PUA如何反击、最有效的反击方式不是爆粗,是记录。
账号粉丝涨到5万+。
品牌合作、图文转授权、平台找我约访谈,接踵而来。
我不再是那个需要靠一份实习撑起简历的新人。
我成了内容本身。
一位在光辉传媒总部工作的网友私信我:
你讲的那个区域负责人,内部人都知道是谁。总部确实已经立案调查,估计过不了试用期那批主管都要动一轮。
不久之后,一条微博热搜挂了上去:
【光辉传媒实习生爆料事件】
关键词:压榨、抢成果、辱骂女性、离职威胁、证据录音。
一夜之间,整顿职场不再是口号,而是热议中心。
马总,成为了全国网友批判的典型。
但我没有落井下石。
我没有回应任何一条关于马总是谁的提问。
我只继续讲我的故事。因为,我知道真正改变职场的,不是一次爆料,而是一次又一次清醒的发声。
一个月后,我接到了一家新媒体创业公司的邀请。
创始人是位90后女性,面试时她说:我看了你的视频,我不关心你在哪儿实习过,我关心的是你有没有骨头、有没有表达的勇气。
我答应了。
新的团队,氛围健康,沟通透明,没有那么多你不懂规则的PUA。
老板说:我们这儿,不欢迎抢成果的人。你做得好,我亲自给你发奖金。
我笑了:真好,终于能安心上班了。
某天深夜,我收到一条私信:
我在你的视频里看到了自己,谢谢你替我说出来。
我盯着那行字,眼睛有点热。
我知道,这些声音,不只是对我有意义。
它代表了成千上万的林可们,曾经压抑、曾经怀疑自己、曾经在会议室角落小声流泪。
但我们终将明白:
沉默不会保护你,只有行动才会。
6
她们后来都怎样了
三年后,我在一次跨区域内容峰会的主持人名单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郑阳。
他居然成了某上市MCN机构的内容策略总监。
他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要学会与年轻人共情,避免高高在上的管理思维。
我在底下笑了。
另一边,范小蕾辞职后去了一个电商公司,听说还是没改掉抢人方案的毛病。
但很快那家公司在小红书被点名了——文案抄袭、PPT雷同。她再次被优化。
至于马总——他已经不再是马总。
总部换血,南区并入其他事业部,他连内容中心都保不住。最后一次听说他,是在一个创业论坛的短视频里,他卖课,说的是:如何打造高效执行团队。
可没人再信他了。
而我
我已经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也运营着属于我自己的账号。
偶尔也还会讲那个实习故事——但不再是带着愤怒,而是带着笑。
我知道,这种事还在无数公司上演。
但也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林可,勇敢发声。
这,就是意义所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