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林博武的狼狈离去,并未在红旗沟掀起太多波澜。对工人们而言,那不过是又一个被顾建业教做人的外来者。但对顾建业本人而言,却让他心里产生了一丝波动。
他并非没有好胜心。前世,他能在人才济济的设计院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那份不甘人后的锐气。只是,两世为人,经历过生死和荣辱的巨大起落,他早已将这份锐气深藏于内,转而追求更本质、更实在的东西。
但林博武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对实践的鄙夷和对理论的盲目崇拜,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那一整个脱离实际的学院派体系,触动了顾建业的某根神经。
他意识到,仅仅在红旗沟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证明自己,是远远不够的。
思想的壁垒,才是最坚固的壁垒。
如果不从根源上,从理论和理念的制高点上,对当前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某些错误思潮进行一次彻底的冲击,那么,就算他把红旗沟建成天上宫阙,在那些专家眼中,依旧不过是奇技淫巧。未来,还会有无数个林博文、林博武站出来,用他们那套所谓的标准和规范,来阻碍真正有价值的建设。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建设者,更要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而眼下这场全省范围的竞赛,无疑是发声的最好平台。
那个深夜,顾建业静静地坐在灯下,思考了一整夜。
第二天,当周灵和沈若雪看到他眼中的血丝,关切地询问时,他只是平静地将一份写好的报名表,递给了周灵。
帮我把这个,寄到省城的竞赛组委会。
周灵接过报名表,看到上面参赛人:顾建业几个字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但眼睛里露出难以抑制的惊喜和兴奋!
你......你决定参加了
有些道理,需要换一个地方,跟一些特定的人,好好讲一讲。顾建业的语气,听不出任何情绪,但感觉就像马上要喷发的火山一般。
好!我马上去办!周灵兴奋地拿着报名表跑了出去,仿佛比自己参赛还要激动。
......
顾建业报名参赛的消息,很快就在省城的设计圈里传开了。
但在林博文、李志凡这些早已声名在外的天之骄子看来,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乡下知青,不过是来当炮灰的,甚至连让他们正眼瞧一下的资格都没有。
林博武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他在红旗沟的见闻,将顾建业的实践,贬低为不入流的土法蛮干,更是引来了圈内不少人的嗤笑。
一个泥腿子,也想搞设计真是天大的笑话!
等着吧,初审方案都过不了!
竞赛的第一轮,是方案初审。
参赛者需要提交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文本,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单体平立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由组委会的专家进行匿名筛选,从数百份方案中,选出三十个入围下一轮。
顾建业并没有急于求成。
他没有将自己在红旗沟那套已经成熟、甚至可以说领先时代的设计方案直接拿出去。他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于超前的理念,在初审阶段,面对那些思想僵化的评委,反而可能因为离经叛道而被直接枪毙。
他需要一块敲门砖。
于是,他花了几天时间,不眠不休,绘制出了一套全新的、看似平平无奇的设计方案。
这套方案,从外表看,非常保守。它依旧采用了传统的坡屋顶、砖墙结构,布局也是中规中矩的院落式。完全符合这个时代评委们对新农村住宅的主流审美和认知。
然而,在这看似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顾建业真正的杀招。
他在设计说明中,用极其详尽、严谨的数据和分析,阐述了这套方案在成本控制、施工效率和模块化建造上的巨大优势。
他没有提任何超前的概念,只是将最基础的建筑经济学原理,运用到了极致。
他精确计算了每一块砖、每一根木料的使用效率,通过优化结构和布局,将材料损耗率降到了一个惊人的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