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主体框架的落成,将红旗沟的建设热潮推向了顶峰。
所有人都对即将到来的内部装修,特别是传说中能让整个地面都发热的盘龙地暖,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好奇。
顾建业没有让他们等太久。
在主体结构完成后的第二天,他就召集了技术攻关小组和所有泥瓦工,在其中一间样板房里,开始了地暖工程的现场教学和施工。
所谓‘盘龙地暖’,原理很简单,顾建业拿着一根木棍,在已经平整好的地面上画着示意图,就是将原本直来直去的火炕烟道,进行延长和改造,让它像一条龙一样,在整个房间的地下盘旋一圈,再从另一侧的墙壁排出。
这样一来,灶膛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就不会立刻被排走,而是在漫长的、弯曲的烟道里,将绝大部分热量,都传递给地下的砖石和泥土层。最终,整个地面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缓慢散热的‘暖气片’!既实现了取暖,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比单纯烧炕省柴至少一半!
他的解释,通俗易懂,瞬间让在场的老师傅们恍然大悟!
高!实在是高啊!张师傅一拍大腿,满脸的茅塞顿开,就这么绕一圈,竟然有这么大的名堂!咱们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建业同志这脑子,真是神了!
然而,理论虽然简单,实际施工却充满了技术难点。
烟道的宽度、高度、坡度,转弯处的弧度,都必须经过精确计算,否则很容易导致排烟不畅、热量分布不均,甚至烟气倒灌!
顾建业拿出了他早已绘制好的、精确到厘米的施工详图,耐心地向师傅们讲解着每一个细节。
烟道要保证内壁光滑,减少阻力。
坡度要由高到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形成自然抽力。
转弯处要做成圆弧角,不能是直角,防止烟气淤积。
最上面,还要铺设一层混杂了碎石、炉渣的隔热保温层,再抹上三合土面层,才能保证地面坚固耐用,且散热均匀持久。
每一个技术要点,都蕴含着现代热力学和建筑学的精髓,让李师傅和张师傅等人听得如痴如醉,对顾建业的敬佩,早已深入骨髓。
在顾建业的亲自指导和严格把关下,第一条盘龙地暖的烟道,被小心翼翼地砌筑完成。
点火试烧的那天,几乎全村的人都跑来围观!
当灶膛的火焰燃起,滚滚浓烟被烟道有力地吸入,并最终从屋外另一侧的烟囱里顺畅排出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不到半个小时,房间内的整个地面,都开始散发出一种温润的、均匀的暖意!人们脱下鞋子,光脚踩在上面,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脚底直窜心窝,舒服得想呻吟出来!
我的天,真的热了!整个地都热了!
太神奇了!这比城里领导住的楼房还高级啊!
以后冬天在家里都能光脚丫子了!
他们看着那温暖如春的地面,这简直就是神迹!
而就在红旗沟的社员们为这神迹欢呼雀跃之时,麻烦似乎也要找上门来。
顾建业在黑石滩平反,并被省里特聘为技术顾问,在红旗沟大搞建设试点的事情,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整个平安县,甚至周边几个县区。
无数双眼睛,都在暗中盯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但更多的人,则是盯上了顾建业手中那点石成金的独门技术!
这天,一辆风尘仆仆的吉普车,停在了红旗沟大队部门口。
车上下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他自称是邻县——红星县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姓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