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京城来的联合调查组,如同一片巨大的阴云,压在了省城上空。
消息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播,但其带来的压力,却让每一个知情者都感到窒息。周怀安动用了他所有的旧日人脉,得到的回应却惊人地一致:此事,由更高层面直接督办,背景深不可测,任何人不得干涉。
周灵为此急得团团转,好几次想冲动地去找那些人理论,都被周老严厉地制止了。她看着顾建业,发现他比任何人都要平静。
他依旧每天准时出现在资料室,翻阅着那些枯燥的地质图册和工程报告。他甚至主动承担了更多的数据整理工作,把自己埋在故纸堆里,仿佛对外界的风暴一无所知。
那些原本对他敬畏有加的专家和研究生们,在得知了风声后,态度再次变得微妙起来。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与顾建业保持距离,生怕被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波及。
顾建业清楚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但他毫不在意。
他知道,恐慌和愤怒毫无用处。在绝对的权力倾轧面前,任何情绪化的应对都是自取灭亡。他需要做的,是冷静,是思考,是找到对方的破绽,以及......准备好自己的底牌。
他表面上在整理地质资料,实际上,他的大脑却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运转。
他将自己前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今生所处的这个时间点进行精确的校准。
他清楚地知道,再过几个月,历史的车轮,将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
而眼前的这个所谓联合调查组,他们看似来势汹汹,但在历史的大潮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注定要被碾得粉身碎骨!
想通了这一点,顾建业的心,便再无波澜。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场风暴彻底过去之前,保全自己,并为未来的反击,做好充足的准备。
调查组的人,并没有立刻来找他。
他们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在进驻省城后,先是约谈了地质大队、农机厂的相关领导,调阅了所有关于顾建业的档案和红旗沟的报告,试图从外围寻找突破口。
顾建业则利用这段宝贵的空窗期,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他找到了周老,向他申请,希望能利用地质大队的绘图室和晒图机,帮红旗沟的知青点改造工程,出一套正式的、规范的建筑施工蓝图。
他的理由无可挑剔:调查组随时可能找我谈话,我怕时间来不及。红旗沟的工程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问题而停滞。我把所有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都画成标准图纸,留下详细的施工说明,就算我不在,李师傅他们也能按图施工,把房子盖起来。
周老被他这种身处绝境、却依旧心系集体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顾建业几乎是以一种不眠不休的状态,将自己关在了绘图室里。
在这里,他第一次,真正将他那超越时代的建筑知识,毫无保留地释放了出来!
他没有再用木炭和废纸,而是用上了专业的绘图铅笔、丁字尺、鸭嘴笔和硫酸纸。
他画的,不再是简单的草图,而是完全符合后世建筑设计规范的标准施工图!
总平面规划图:精确地标注了每一栋建筑的定位、朝向、间距、日照分析,以及给排水管网和道路的走向。
建筑单体施工图:包括平面、立面、剖面图。每一面墙的厚度,每一扇门窗的尺寸,每一个房间的功能布局,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结构施工图:这才是真正的核心!他放弃了红旗沟村民惯用的大木作经验式做法,而是引入了现代的梁柱结构体系和桁架理论。他设计的屋顶桁架,用最少的木材,达到了最佳的承重效果和稳定性。他还为改良土坯墙和地基设计了科学的配比和圈梁构造,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设备施工图:这是最颠覆性的部分!他详细地绘制了改良火炕和盘龙地暖的烟道走向、尺寸、坡度,并精确计算了热量分布和排烟效率。他还设计了一套利用院落高差和沼气池原理的、初级的生态循环卫生系统!
当这一套厚达几十页、内容详尽、图面规范、设计理念领先了整个时代至少三十年的建筑蓝图,最终呈现在周老和几个地质大队的老建筑工程师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彻底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