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周灵的强势出头,让顾建业在单身宿舍的日子清静了不少。
那些自命不凡的研究生们,虽然依旧看他不顺眼,但有了周大小姐的庇护,谁也不敢再公然挑衅。他们只是在背地里,用各种酸溜溜的言语,将顾建业描绘成一个靠着女人上位的小白脸和关系户。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顾建业毫不在意。
他如同一个进入了全新领域的孤狼,白天,他跟着周老进出地质大队的资料室、实验室,以技术助理的身份,接触着这个时代最前沿的地质勘探报告和岩石力学分析数据。
而在夜晚,他则将自己关在那间狭小的宿舍里,疯狂地吸收、消化着这些知识,并与自己脑海中那个来自四十年后的、庞大到恐怖的知识库进行比对、印证、融合。
很快,他就发现,这个时代的地质勘探和工程力学,虽然基础扎实,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
他们的计算方式,依赖于繁琐的图表和手算,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他们的勘探设备,精度堪忧,很多数据都只能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估算;他们对很多复杂地质结构的认知,还停留在相当浅显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模型。
这些在顾建业眼中如同常识般的缺陷,在这里,却是所有专家学者都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他有好几次,看到周老和一众专家,为了一个关于喀斯特地貌溶洞稳定性的评估项目,争论得面红耳赤,通宵达旦地计算,却依旧得不出一个精确的结论。
顾建业只是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他脑海中,只需要调动一个最基础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就能在几分钟内,精准地计算出那个溶洞在不同压力下的应力分布和临界坍塌点。其结果,比他们几十个人算上几天的,还要精确百倍!
但他没有说。
他只是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用那套绘图工具,悄悄地推演着,验证着自己的判断。
小顾,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一次讨论会后,精疲力竭的周老注意到了旁边沉默的顾建业,随口问道。
周老,各位专家都是前辈,学识渊博,我一个门外汉,不敢妄言。顾建业只是谦虚地摇了摇头,然后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只是有个地方不太明白,咱们在计算岩体压力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地下水浮力和岩石的流变效应带来的长期影响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周老和一众专家都愣住了!
地下水浮力岩石的流变效应
这些都是极其尖端、甚至有些超前的概念!他们虽然在某些文献里看到过,但从未将其纳入到常规的计算模型中!因为其计算过程太过复杂,变量太多,以他们现有的手段,根本无法精确量化!
而顾建业,这个乡下来的知青,竟然一开口,就点出了他们整个评估体系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盲点!
一瞬间,所有专家看向顾建业的眼神,都变了!
周老更是如同被电流击中一般,呆立当场!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是流变!是时间效应!这才是导致我们模型和实际观测数据总是存在偏差的关键!
他激动地抓住顾建业的手:好小子!你又是怎么想到的!难道......又是你父亲教你的
顾建业心中一动,他故作沉思,缓缓说道:我父亲以前确实提过,他说,任何静止的结构,在时间的维度上,其实都是动态的。他还给我看过一些很奇怪的、画满了网格和箭头的图纸,说那是一种可以‘看见’力在物体内部流动的方法......
他描述的,正是有限元分析模型最基础的形态!
周老听得如痴如醉,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知道,顾建业的父亲,那个神秘的顾思源,其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甚至,可能已经触及到了这个时代全世界都尚未完全突破的理论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