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送走宋惜惜,宋瑶瑶焦急回身:先生,匈奴来势汹汹,你带着这几千残军孤身北上,简直就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啊!
我不得不去。诸葛长苏坚定道,你皇姐这几年胡作非为,早已弄得民心尽失,士气不再,若没有我亲自坐镇,军心自溃!
可是……
他挥手打断她:你既取代宋惜惜,便在京城召集各方势力,组建援军,我会尽可能给你拖延时间。只要挡住了匈奴大军的第一波攻击,我们或许能绝地翻盘,还大炎百年安康。
第二天,一身铠甲的诸葛长苏带领数千残军启程,他回望营地,随后挥手,侩子手抬手,将跪倒在地的秦朗直接斩杀。
宋瑶瑶哽咽开口:先生,你一定要平安归来!
诸葛长苏朝她微微一笑:好!
他转头,声音冷肃:出发!
一行人士气如虹地向前进发,缓缓消失在众人视线中。
从军营回来,宋惜惜便把自己关在寝殿中,每天以泪洗面,用酒精麻痹自己。
她迷迷糊糊间梦见战场之中,一地狼藉,诸葛长苏满身鲜血,左臂断去。
诸葛长苏环顾左右,高举长剑:大炎铁军,出击。
无数利箭,射中诸葛长苏。
宋惜惜猛然惊醒:不要!
她满脸是泪,心有余悸,喃喃道:不可能,长苏哥哥,可是大炎第一战神,从无败绩,怎么可能没了
她喝了一口残酒压惊,还是感觉心绪不宁。
突然听到外面哭声震天。
宋惜惜唤来宫人询问。
宫女低声抽泣:刚刚传来消息,匈奴大败,但丞相他,殉国了!
宋惜惜美目圆瞪,难以置信,她一把拽住宫女:你说什么
宫女战战兢兢回答:丞相以寡敌众,最终难敌匈奴铁骑,力战而亡,听说丞相的棺材,已经被蒙获护送,进了京城。
宋惜惜心痛难忍:棺材怎么可能不,我不相信!
她跌跌撞撞,朝着外面跑去。
长街上挤满了送别诸葛长苏的百姓与朝臣。
宋惜惜酒气醺醺地挤进去,扶着棺材:你们一定是在骗我,这里面躺着的,不是长苏哥哥,对吧
宋瑶瑶面露哀伤:皇姐,你不要再闹了。
她神情疯癫:我闹堂堂诸葛长苏,从无败绩的大炎丞相,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地死了
她这句话引起身后将士们的怒气。
简单丞相面对的,是十万匈奴铁骑!而他所领的,只有数千败军!
那十万匈奴,是你这个昏君收刮民脂民膏,给装备的。
大炎的十万铁军,沦落到数千败军,也是你这个败家子所为。
丞相为了大炎的黎民百姓,选择孤身赴死!我赶到的时候,他身边没有一个人,却面对着数万的敌人发动冲锋……
宋惜惜捂着耳朵崩溃:别说了,别说了……
丞相之前,为了大炎耗尽了毕生精力。
现如今,为了大炎流掉了最后一滴血。
如此无双国士,在你这昏君眼中,到底算什么
宋惜惜发疯般冲过去,一把掀开了棺材盖:我不信,我不信他死了!
棺材之中,躺着诸葛长苏的尸身,竟然如同她梦中的一般模样,断手,满身是箭。
宋惜惜看到这一幕,如遭雷轰,口吐鲜血。
宋瑶瑶连忙上前推开他:宋惜惜,他活着的时候,你未曾善待他,死后你还要糟践他吗
她颤抖着后退:不,不是这样的!
宋瑶瑶开口:先生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天下,创下不世之功,可你是怎么回报他的
你先是夺了他的摄政王之位,又废去免死铁券,最后还逼着他把丞相之位,让给你的小白脸……
即便如此,先生临走之时,还心怀天下,为你献上三策!
这三策,可保大炎百年安定。你但凡遵守一条,也轮不到先生率领残军,为国赴死……
她摇头否认,大声辩驳:我没有,都是秦朗的错!
宋瑶瑶神情冰冷:你害得天下动乱,百姓遭殃,就连母后,都给你害死了,你做了这么多不可饶恕之事,为什么先生为国赴死之后,你都不能给他片刻安宁呢
宋惜惜跌坐在地上。满脸泪痕:你别说了,求求你别说了!
百姓的烂菜叶、臭鸡蛋砸在她身上,驱赶着她离开。
宋惜惜跪地崩溃磕头:我后悔了,对不起,长苏哥哥,我对不起你……
宋瑶瑶命人把宋惜惜拉至一旁,她柔声道:先生,我带你回家了。
满天纸钱飞起,百姓跪倒一片。
不知谁喊了一声:丞相好走!
百姓们神情悲恸,纷纷喊起来:丞相好走!
夜晚,燕王趴在棺材上,眼睛哭得红肿,红烛摇曳,迷迷糊糊之间,居然瞧见诸葛长苏白衣素净,微笑站在面前。
她抬起头哭泣:先生,我怕不是在做梦吧
诸葛长苏温柔一笑:瑶瑶,我前半生已经许国,后半辈子,会永远守护着你。
宋瑶瑶一把抱住他:先生,你不会离开吧
不会,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
燕王死死攥紧诸葛长苏的衣袖,倚偎在怀。
她眼泪滴在棺材上,满是泪痕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另一边,月光高照,长街只剩下宋惜惜一人,瘫倒在了纸钱铺垫的地上发呆。
她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梦中诸葛长苏拼死杀敌的画面。
她捂着心脏,满脸悔意:长苏哥哥,我错了,我不要你死……
宋惜惜拎着剑,缓缓至于脖颈上,她惨笑一声:长苏哥哥,你且慢走,惜惜来陪你。
说完,便拔剑自刎,整个人重重摔倒在了地上,弥留之际,她眼神迷离,低声呢喃。
长苏哥哥,如果有来生,我定然不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