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本小说根据《三国演义》小说有感而发的作品,不涉及历史,请诸位看官们切勿带入历史。
第一章
墨卷吞魂
夜,浓得像化不开的墨。台灯昏黄的光晕下,陈默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三国演义》泛黄的纸页,泪水无声地浸湿了
秋风五丈原
的章节。
丞相……
他哽咽着低喃,喉头发紧得几乎喘不过气。书里那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阵阵抽痛。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恍惚间竟像是五丈原的秋风穿过千年时光,带着渭水的寒意扑在脸上。
陈默是个彻头彻尾的诸葛亮迷。从中学时第一次读到《出师表》,他就被那个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的身影牢牢攫住。这些年他走遍了南阳卧龙岗、成都武侯祠,甚至在汉中定军山的古战场徘徊了三天三夜。每当想到丞相临终前望着北伐无望的星空,该是何等的不甘与悲凉,他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书页上的字迹忽然开始扭曲,墨色像活过来的蛇般游走。陈默还没反应过来,一股强大的吸力从书本里猛地爆发,他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天旋地转间,耳边灌满了呼啸的风声。
第二章
军帐惊梦
咳……
咳咳……
剧烈的咳嗽让陈默猛地睁开眼。入目是简陋的军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和……
血腥气他想抬手揉揉发痛的额角,却发现手臂沉重得如同灌了铅,每动一下都牵扯着脏腑般的剧痛。
丞相!您醒了
一个惊喜又带着哭腔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陈默转头,看见一个身着蜀锦战袍的青年将领正泪流满面地望着自己,那张脸……
分明是《三国演义》里描写过的姜维!
他猛地低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双枯瘦如柴的手,指甲泛着青紫色。这不是他的手!军帐中央悬挂的地图上,五丈原
三个篆字刺得他瞳孔骤缩
——
他真的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诸葛亮生命的最后时刻。
系统绑定中……
检测到宿主占据诸葛亮身体,启动紧急预案。
一个冰冷的机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新手任务:稳定军心,撑过今夜。任务奖励:身体机能临时提升
30%。
陈默浑身一震,系统这是他的金手指
第三章
初稳军心
帐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伴随着甲胄碰撞的脆响。姜维脸色一变:丞相,莫非是魏军劫营
陈默强撑着坐起身,喉咙里涌上腥甜。他现在就是诸葛亮,一旦自己倒下,整个蜀军都会崩溃!他看向地图上标注的祁山道,忽然想起历史上司马懿因为多疑,错失了很多战机。
伯约,
他用尽力气开口,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下去,各营举火如常,弓弩手就位。告诉士兵们,丞相尚在,明日必有破敌之策。
姜维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末将领命!
看着姜维离去的背影,陈默松了口气。脑海中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新手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检测到司马懿正在营中观望,是否开启实时监测
开启!
眼前瞬间浮现出一道半透明的光屏,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司马懿的营帐画面。白发苍苍的司马懿正对着沙盘皱眉,旁边的司马昭说道:父亲,蜀军今夜动静异常,会不会是诸葛亮……
闭嘴!
司马懿厉声打断,诸葛亮诡计多端,说不定是诱敌之计。传令各营坚守,不得妄动!
陈默心中冷笑,果然和史书里写的一样多疑。他靠在榻上,感受着身体里缓缓恢复的力气,目光落在地图上的葫芦谷
——
那里,或许就是改变历史的关键。
第四章
葫芦谷计
天色微明时,陈默扶着案几勉强站起,系统临时提升的
30%
机能让他指尖的震颤稍缓。帐外传来刁斗声,他望着地图上被朱砂圈住的葫芦谷,指腹碾过谷中那条仅容两骑并行的窄道
——
这是司马懿退回关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他赌上一切的杀局。
丞相,硫磺硝石已备妥五千斤,都按您的吩咐藏在谷两侧的山洞里。
姜维一身戎装,甲胄上还沾着晨露,末将昨夜带人勘察,谷中枯柴积了半尺厚,只等引火之物。
陈默点头,目光扫过帐外列队的士兵。这些蜀兵大多面有菜色,却个个眼神坚毅
——
他们跟着诸葛亮北伐多年,早将生死托给了这位
卧龙。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因体虚带着沙哑,却字字清晰:伯约,你带的五千人,要藏在东侧山腰的密林里。记住,谷中火起时,先别动手。
姜维一愣:丞相火起时正是魏军慌乱之际……
等他们往东侧缺口逃。
陈默打断他,指尖点在地图上的缺口,司马懿老奸巨猾,见谷中无退路必生疑。留这缺口,他才会觉得是我疏忽,才敢放心追进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你在缺口外的山道上,每隔十步堆一堆滚石,再备五十架连弩。等魏军过了一半,先放连弩,再推滚石
——
断他们的后,别断得太死,要让司马懿觉得‘侥幸’能逃。
姜维眼中闪过敬佩,抱拳领命:末将明白!
午时刚过,葫芦谷北口忽然扬起烟尘。陈默站在西侧山坡的望楼里,系统光屏正实时传送着画面:司马懿身披紫袍,手提马鞭,身后跟着司马昭、司马师,三万魏军正成三路纵队往谷中涌。前军是轻骑,中军是步卒,后军则押着粮草
——
果然是想一举击溃蜀军,直取祁山。
报
——
魏军中计,前锋已过谷中窄道!
传令兵气喘吁吁地爬上望楼。
陈默低头看了眼系统提示的时辰:距雷阵雨还有一刻。他抬手挥下令旗:点火!
望楼两侧的蜀军立刻将火箭射向谷中。早已浸透油脂的枯柴瞬间燃起,藏在山洞里的硫磺硝石被火舌舔到,轰然炸开!黄烟裹挟着火星冲天而起,谷中温度骤升,魏军的战马开始嘶鸣乱撞,前军的轻骑被后军的步卒挤在窄道里,进退不得。
爹!是火攻!
司马昭的声音在光屏里炸开,他被浓烟呛得咳嗽,快退!
司马懿脸色铁青,挥剑砍断身边乱窜的马缰:慌什么!寻退路!
他目光扫过谷中,很快盯上了东侧那个仅容数人并行的缺口,全军往东撤!
魏军像被驱赶的羊群,争相往缺口挤。有人被挤落悬崖,有人被同伴的刀枪误伤,惨叫声混着烈火噼啪声,在谷中回荡。陈默握紧栏杆,指节泛白
——
这就是战争,他曾在史书里读到的
伏尸数万,此刻正活生生铺在眼前。
下雨了!
望楼的士兵突然喊。
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打在火上滋滋作响,火势竟真的弱了几分。光屏里,司马懿正踩着士兵的尸体往缺口冲,司马师在他身后挥剑格挡落石。
伯约动手!
陈默对着传令兵吼道。
东侧山腰的密林里,姜维猛地站起,将令旗劈下:连弩放!
五十架连弩同时发射,铁箭如黑云般罩向缺口。正往外冲的魏军成片倒下,尸体瞬间堵了半条山道。紧接着,数百块磨盘大的滚石从山坡滚落,砸在山道上,碎石飞溅,又压死一片魏兵。
杀!
姜维拔剑出鞘,五千蜀军从林中涌出,沿着山坡往下冲。
司马懿被司马师死死护着,头盔被滚石擦过,掉在地上。他回头看了眼谷中仍在燃烧的营地,又看了眼挡在身前的蜀军,突然咳出一口血:撤!快撤!
司马昭架着他,踩着同伴的尸体冲出缺口。等魏军残部逃出葫芦谷,回头望去,谷中已烧成一片火海,三万大军只剩不到八千
——
司马懿带去的精锐,折损了近七成。
data-fanqie-type=pay_tag>
陈默站在望楼里,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袍。系统提示音响起时,他望着谷中升腾的黑烟,忽然想起史书里那个
天不佑汉
的雨天。这一次,天仍在下雨,却没能救得了司马懿。
第五章
祁山交锋
葫芦谷大胜后的第三日,陈默在祁山堡的城楼上望着魏军大营。司马懿退到陈仓后,竟龟缩不出,营寨外挖了三道壕沟,立起丈高的木栅栏,活像只缩成一团的老龟。
丞相,魏延将军派人来报,陈仓城外的魏军增加了五千弓箭手,城墙上还架了投石机。
杨仪捧着军报,眉头紧锁,他说佯攻快撑不住了
——
魏军好像识破了我们的意图。
陈默接过军报,上面画着魏延标注的魏军布防:陈仓城门紧闭,护城河被引了渭水,城外的空地上插满了尖桩。他指尖敲着城墙:识破才好。
丞相的意思是
司马懿越是看重陈仓,祁山堡就越空。
陈默转身指向西侧的山道,昨夜系统监测到,司马懿从祁山堡调了三千人去陈仓,现在守祁山堡的,只剩五千老弱。
他召来亲卫,传我令,魏延继续猛攻陈仓,用云梯撞车,务必让司马懿觉得我们要夺陈仓;伯约,你带八千精兵,今夜三更从西侧小道绕到祁山堡后,四更天准时攻城。
姜维领命时,陈默又补充道:祁山堡后山有处水闸,是城中唯一的水源。你派一队人去守住水闸,不必破坏,只消让城中断水半日就行。
当夜三更,祁山堡西侧的山道上,姜维正率军潜行。蜀兵都穿着软甲,马蹄裹着麻布,连呼吸都压得极轻。山道两侧的崖壁上挂着冰棱,有人踩滑了,后面的人立刻伸手拉住,全程没发出一点声响。
四更天,祁山堡的城头只有寥寥几个哨兵打盹。姜维抬手,身后的蜀军立刻分成两队:一队举着云梯往城墙冲,另一队则摸到后山的水闸旁,悄悄将闸门落下。
有动静!
城头的哨兵突然惊醒,刚要鸣锣,就被一支羽箭射穿喉咙。
云梯搭上城墙的瞬间,蜀兵像潮水般往上涌。祁山堡的守将是个姓王的牙将,听到喊杀声从床上爬起来,连盔甲都没穿好就往外冲,迎面撞上一个蜀兵,被一刀劈翻在地。
城中的魏军本就是老弱,又被断了水,慌乱中连兵器都拿不稳。不到半个时辰,祁山堡的城门就被蜀军打开,汉
字大旗插上了城楼。
消息传到陈仓,司马懿正在军帐里看地图。听到
祁山堡失守,他猛地将地图扫到地上,案几上的茶杯摔得粉碎:诸葛亮!你竟敢声东击西!
司马昭连忙扶住他:爹,祁山堡是我们的粮草中转站,丢了它,陈仓的粮草撑不过十日……
我知道!
司马懿捂着胸口,气得发抖,传令下去,全军拔营,去夺祁山堡!
不可!
司马师连忙劝阻,爹忘了葫芦谷的教训诸葛亮既然敢夺祁山堡,必在周围设了埋伏!
司马懿猛地顿住,眼神复杂地看向祁山方向。他知道儿子说得对,可祁山堡的粮草,是魏军在关中的命脉。最终,他咬着牙下令:派五千人去试探,主力在后面接应。
可这五千人刚走到祁山堡外的峡谷,就被埋伏的蜀军截杀。陈默站在祁山堡的城楼上,看着远处峡谷里升起的狼烟,对身边的姜维道:司马懿不敢来了。接下来,该断他的粮道了。
第六章
魏延之叛
这天夜里,系统突然发布紧急任务:检测到魏延有谋反之心,计划在撤军时烧毁栈道。支线任务:处置魏延,稳定军心。
陈默心中一凛,魏延谋反是蜀汉后期的重大变故。他立刻召来马岱:伯瞻,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马岱单膝跪地:愿听丞相号令!
魏延素有反骨,
陈默沉声道,我料他今夜必有所动。你带人暗中跟随,若他真敢烧毁栈道,就地斩杀!
果然,深夜时分,魏延带着亲信来到栈道口,正准备点火时,被马岱当场擒获。陈默连夜升帐,历数魏延罪状,将其斩首示众。蜀军上下无不震惊,再也无人敢有异心。
处置了魏延,陈默心中稍安。他知道,内部稳定是北伐胜利的关键。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寻找机会,直取长安。
第七章
兵指长安
长安城外,蜀军的连弩车正对着城墙发射。铁箭穿透木盾,钉在城砖上,箭尾还在嗡嗡作响。夏侯楙缩在城楼里,看着城外黑压压的蜀军,双腿抖得像筛糠。
将军!西南角的城墙快被撞车撞塌了!
亲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来。
夏侯楙抓起桌上的酒壶,猛灌一口:撞……
撞就撞呗!让士兵往下面扔石头!倒油!
可城楼上的魏军早已没了斗志。他们大多是关中本地的兵卒,家人都在城外,看着蜀军阵中打出的
秋毫无犯
大旗,谁也不愿拼命。有个老兵偷偷把箭往天上射,被旁边的伍长看见了,刚要呵斥,老兵就哭了:俺家就在城外十里铺,蜀军说了不伤百姓……
陈默坐在四轮车里,距城墙百丈远。系统光屏上显示着长安城的布防图:共有十二座城门,其中东门最薄弱,守城的是夏侯楙的小舅子,一个只会克扣军饷的纨绔。
杨仪,
陈默放下茶杯,你带三千人,去东门佯攻,用云梯架到一半就退,反复三次。
杨仪领命而去。东门的魏军果然慌了神,那小舅子见蜀军退了又来,来来回回折腾了三次,气得在城楼上骂娘,连守在其他城门的兵都调了一半过来。
就是现在。
陈默对姜维点头。
姜维立刻翻身上马,举起长枪:虎贲营跟我来!
五千虎贲营的精兵从北侧的密林里冲出,直扑西门。西门的守兵刚被调走一半,剩下的人看着蜀军像猛虎下山般冲过来,竟吓得扔掉兵器,往城里跑。
搭云梯!
姜维一枪挑飞城楼上的魏旗,身后的蜀兵迅速架起云梯。有个年轻的蜀兵第一个爬上城楼,刚站稳就被一个魏兵砍中肩膀,他咬着牙反手一刀捅进对方肚子,捂着伤口喊道:城破了!
喊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城里荡开。夏侯楙在东门听到
西门失守,吓得瘫在地上,被亲卫架着往皇宫跑。可刚跑到朱雀大街,就被一群百姓拦住
——
他们手里拿着锄头扁担,竟是来
擒贼献功
的。
夏侯楙在此!
有人认出了他的官服,大喊一声。
百姓们立刻围上来,夏侯楙的亲卫被打得头破血流,他自己则被按在地上,捆成了粽子。
当陈默的四轮车进入长安城时,街上的百姓竟跪了一地。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丈捧着一碗清水,颤巍巍地递到车前:将军……
不,丞相,俺们等汉家王师,等了快三十年了。
陈默接过水碗,一饮而尽。水是凉的,却烫得他心口发颤。他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那里曾是汉武帝召见卫青、霍去病的地方,也曾是董卓焚烧宫室的火海。如今,汉旗重新升起,只是举旗的人,换成了他这个来自千年后的灵魂。
第八章
洛阳对峙
司马懿得知长安失守,气得昏厥过去。醒来后,他集结残余兵力退守洛阳,与蜀军形成对峙之势。陈默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关中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安抚百姓。他推行诸葛亮当年在蜀地实行的法治,使得关中地区很快安定下来。
洛阳城中,司马懿卧病在床,曹睿派来的太医正在为他诊治。司马公,您这是忧思过度所致,需静养方可痊愈。
太医说道。
司马懿摆摆手:如今国难当头,我怎能静养诸葛亮已占长安,下一步必取洛阳,我若倒下,魏国危矣。
曹睿得知长安失守,十分震惊,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派兵增援洛阳,有的主张与蜀军议和。曹睿一时拿不定主意。
第九章
三路伐魏
半年后,蜀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陈默决定发动总攻。他兵分三路:一路由赵云之子赵统率领,出函谷关直逼洛阳;一路由姜维率领,攻打许昌;自己则亲率主力坐镇长安,居中调度。
赵统率领的第一路军,出函谷关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兵临洛阳城下。洛阳守将见蜀军来势汹汹,连忙向司马懿告急。司马懿抱病登上城楼,指挥士兵守城。
赵统连日攻城,洛阳城防坚固,一时难以攻克。他有些焦躁,派人向陈默求援。陈默接到消息后,沉思片刻,对传令兵道:告诉赵统,切勿急躁,可佯装撤退,诱敌出城,再设伏歼灭。
赵统依计行事,佯装撤退。司马懿果然中计,派司马昭率军追击。司马昭率军出城不久,就陷入了蜀军的埋伏。魏军大败,司马昭拼死突围,才逃回洛阳。
姜维率领的第二路军,攻打许昌也遇到了阻力。许昌守将曹爽虽然无能,但许昌城防坚固,蜀军一时难以攻克。姜维心急如焚,召集众将商议。许昌城防坚固,硬攻伤亡太大,我们得想个办法。
姜维道。
一员将领上前:将军,我听说曹爽贪财好色,我们可以派人贿赂他,诱他开城投降。
姜维眼前一亮:此计甚好。
他立刻派人带着重金去见曹爽。曹爽见钱眼开,果然答应开城投降。姜维率领蜀军顺利进入许昌。
第十章
司马懿之死
司马懿得知许昌失守,更是心灰意冷。他知道,洛阳已经孤立无援,迟早会被蜀军攻破。洛阳城破之日,司马懿拔剑自刎,临终前叹道:吾不如诸葛孔明也!
收复洛阳后,中原地区望风归降。陈默进入洛阳城,来到汉献帝曾经居住的宫殿。看着满目疮痍的宫室,他仿佛看到了汉室四百年的兴衰。
系统提示:主线任务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已完成。奖励:获得‘治国安邦’套装,身体机能恢复至巅峰状态。
陈默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天下还未完全统一。东吴孙权依然占据着江南半壁江山,而且,曹睿还在邺城,他必然会卷土重来。
第十一章
曹睿反扑
曹睿在邺城得知洛阳失守、司马懿自刎的消息,悲痛欲绝。他发誓要为司马懿报仇,夺回洛阳。于是,他任命曹真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向洛阳反扑而来。
陈默得知曹睿派军反扑,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曹真有勇无谋,我们只需设下埋伏,便可一举击溃魏军。
陈默道。
他派赵统率军埋伏在洛阳城外的山谷中,又派姜维率军正面迎敌,诈败诱敌深入。曹真果然中计,率领大军追击姜维,进入了赵统的埋伏圈。
蜀军伏兵四起,魏军大乱。曹真拼死抵抗,最终还是大败而逃。陈默率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了邺城。曹睿见大势已去,只好逃往辽东。
第十二章
成都归来
回到成都后,刘禅率领百官出城迎接。看着这位憨态可掬的皇帝,陈默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将功劳都归于诸葛亮和战死的将士。
相父辛苦了!
刘禅拉着陈默的手,眼泪汪汪,若非相父,汉室危矣!
陛下言重了,
陈默躬身道,臣只是完成先帝和丞相的遗愿罢了。
接下来的几年,陈默致力于恢复国力。他派人疏通都江堰,推广新的稻种,使得蜀地粮食连年丰收。他还整顿吏治,提拔贤能,蜀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十三章
五路伐吴
时机成熟后,陈默上奏刘禅,请求伐吴。刘禅毫不犹豫地批准了。
陈默兵分五路伐吴:一路由邓芝率领,从水路进攻荆州;一路由马岱率领,攻打交州;一路由张嶷率领,进攻武陵;一路由廖化率领,攻打长沙;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扑建业。
建业城外的长江面上,邓芝的楼船正撞向吴军的战船。两船相接的瞬间,蜀兵抱着长戟跃过去,吴兵则用钩镰枪勾住蜀兵的甲胄,往江里拖。江水被染成暗红,浮尸顺着水流漂向下游。
这是五路伐吴的第四个月。邓芝的水军从荆州出发,一路东进,连破吴军十二座水寨,此刻正兵临建业城下。
将军!吴军从南岸调来二十艘火船!
瞭望手在桅杆上大喊。
邓芝站在楼船的船头,战袍被江风猎猎吹动。他抽出腰刀,指向火船:传令下去,所有楼船右满舵,用铁索连起来!
蜀军的楼船迅速连成一片,像座浮在江面上的堡垒。当吴军火船冲过来时,邓芝又下令:放火箭!射火船的帆!
火箭穿透火船的帆布,很快燃起大火。可火船被江风推着,仍往楼船撞来。邓芝冷笑一声,挥刀砍断身边的绳索
——
几十根裹着油脂的长木杆被推下水,顺流漂向火船,正好卡在火船的船底,将它们挡在了百丈之外。
杀!
邓芝纵身跳上靠近的吴船,一刀劈开吴军校尉的头盔。
与此同时,交州的密林里,马岱正率军穿行。吴军在林中设了陷阱,有个蜀兵踩中绳套,被吊到树上,立刻有十几支毒箭射来。马岱眼疾手快,挥刀斩断绳套,那士兵掉下来时,他一把将人拉开,毒箭全钉在旁边的树干上。
将军,前面有瘴气!
向导指着前方白茫茫的雾气。
马岱从怀里掏出陈默给的药囊
——
里面装着苍术、白芷,是解瘴气的药方。他分给士兵们,沉声道:吴兵就在瘴气后面,等我们进去就放箭。都把湿布蒙住口鼻,听我号令冲锋。
穿过瘴气时,果然有箭雨射来。蜀兵早有准备,举着藤牌往前冲,很快就和吴兵近身搏杀。马岱一刀劈开一个吴兵的胸膛,又转身接住另一个吴兵的长矛,手腕一拧,将长矛夺过来,反手捅进对方喉咙。
武陵的山道上,张嶷正带着蛮兵攀爬悬崖。这些蛮兵是诸葛亮当年平定南中时收服的,擅长山地作战,此刻像猴子般在崖壁上灵活移动。吴军守在山顶,往下扔滚石,却被蛮兵用藤盾挡住。
首领,快到顶了!
一个蛮兵对张嶷喊。
张嶷点头,抽出背后的短刀。等爬到距山顶还有丈许时,他猛地将短刀插进石缝,借力一跃,落在山顶。守在那里的吴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一刀抹了脖子。
五路蜀军,水陆并进,像五把尖刀,同时刺向东吴的心脏。建业城里,孙权站在皇宫的高台上,看着长江上的火光,突然咳出一口血。他知道,大势已去
——
当年赤壁之战的火,烧退了曹操;如今建业城外的火,却要烧掉他的吴国了。
当陈默的四轮车进入建业时,孙权穿着白衣,跪在城门口。他身后的百官都低着头,没人敢看这位
汉相。陈默走下车,扶起孙权:吴侯不必多礼,天下既已归汉,过往恩怨,一笔勾销。
孙权抬头,看着眼前这个面容清癯的
诸葛亮,忽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孔明……
不,丞相,你赢了。
陈默没说话,只是望向长江。江水滚滚东流,像极了他穿越的那场梦
——
梦里有火攻,有厮杀,有兴复汉室的呐喊;梦醒后,留在心里的,却是那些在战火中倒下的士兵,和百姓碗里那碗温热的清水。
第十四章
功成归隐
回到洛阳后,刘禅执意要封陈默为王。陈默却坚决推辞:臣本是南阳一耕夫,蒙先帝和陛下不弃,才有今日。如今天下已定,臣愿归隐田园,了此残生。
刘禅哭着挽留:相父若走,朕该依靠谁呢
陛下身边有许多贤臣,
陈默微笑道,只要陛下亲贤臣,远小人,汉室必将长治久安。
最终,刘禅拗不过陈默,只好同意他归隐。临行前,满朝文武都来送行,百姓们更是自发地站在路边,哭着挽留这位再造汉室的功臣。
陈默骑着一头老黄牛,穿着朴素的布衣,消失在夕阳下。他没有回南阳,而是来到了五丈原,在那里盖了一间茅屋,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第十五章
梦醒时分
这天,陈默正在田里耕作,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鸡鸣。他抬起头,看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五丈原。
叮铃铃
——
刺耳的闹钟声将陈默惊醒。他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还在出租屋里,桌上的《三国演义》翻到
秋风五丈原
那一页。
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梦。
陈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他看了一眼日历,今天是诸葛亮的忌日。
他立刻起身,洗漱完毕后,买了一瓶好酒和一捧鲜花,驱车前往勉县武侯祠。
第十六章
墓前倾诉
来到诸葛亮墓前,陈默将鲜花放在墓碑前,缓缓打开酒瓶,将酒洒在地上。
丞相,
他轻声说道,我来看您了。您知道吗在梦里,我帮您完成了愿望。北伐胜利了,东吴灭亡了,天下太平了,汉室兴复了……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梦里的一切,仿佛在向老友倾诉。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墓碑上,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墓
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谢谢您,丞相。
陈默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是您让我明白,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一阵秋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仿佛是丞相的回应。陈默笑了笑,转身离去。他知道,虽然梦已经醒来,但有些东西,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