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茶垄边缘,仿佛还能触到当年指尖沾染的露水。)
你说我轻描淡写,其实……那些日子,就像山里的雾,看着轻,湿了衣服才知道有多重。
考上大学的喜悦还没捂热,那张诊断书就像一块冰,把我从山顶直接砸回了谷底。躺在无菌病房里,看着天花板,我才第一次觉得,这山外的世界,也不是全是甜的。
化疗的滋味比采茶累百倍,头发一把把地掉,人瘦得脱了相。有天夜里疼得睡不着,我就想,要是能回咱家那茶山上就好了。风一吹,茶香飘过来,啥疼都忘了。我妈来看我,红着眼眶不敢哭,我就跟她说:妈,没事儿,你看我这‘甜味勋章’又攒了一个新的,这次是牛奶味的,还是全国名牌的呢!
现在啊,病魔这头大山总算是翻过去了,虽然身子骨还是虚,但心劲儿足着呢。我总跟人说,我这辈子,有两次开眼看世界。一次是考上高中,第一次看见高楼大厦;还有一次,就是躺在病床上,看医生护士们怎么用爱和科学,把我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等我身体好利索了,回去教村里的小娃娃们读书。让他们知道,山的那边有高楼,但山里的茶香,也是任何地方都闻不到的甜味勋章。
你看,我这辈子,虽然没走多远,但该看的风景,一样都没落下。山还是那座山,茶还是那片茶,只是看山的人,心里装了更远的天地。
第一章:甜味勋章
云雾缭绕的茶山是林小满童年的整个世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她便会跟着母亲踏着露水走进这片绿色的海洋。茶垄像绿色的波浪,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云霄,仿佛与天相接。
小满,看这边,芽头要这样掐。母亲粗糙的手指示范着采茶的技巧,指甲缝里永远嵌着洗不掉的茶渍。
小满学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捻下最嫩的一芽两叶。她的手指很快也染上了茶色,但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妈妈说过,采茶人的手,会沾上大山的灵气。
中午的阳光变得炽热时,母亲会从竹篮里拿出一个宝贝——那是小满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叔叔每个月从县城回来,总会带一箱八宝粥和几瓶牛奶。这些在城市里稀松平常的食物,在云雾山村却是最奢侈的奖励。
小满,这是你的甜味勋章。母亲笑着拧开牛奶盖,浓郁的奶香瞬间驱散了山间的疲惫。
小满小口小口地啜饮着,眼睛却望向山的尽头。那里,云雾缭绕,仿佛藏着另一个世界。她常常想,山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子也会有这样的茶山吗也会有甜甜的牛奶吗
妈,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的她问。
母亲正在整理刚采的茶叶,闻言抬头望向远方:那里有高楼,有汽车,有很多很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人。
小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见过县城的照片,是叔叔带回来的报纸上的图片。那些高楼大厦让她觉得不可思议,原来人可以住得那么高,那么密。
八宝粥吃完后,小满会把空罐子洗干净,收集在床下的木箱里。那是她的宝贝,每个罐子上都印着不同的图案,有熊猫,有长城,有天安门。她常常在睡前数这些罐子,想象着那些地方的样子。
等我长大了,要去看遍所有罐子上的风景。她对母亲说。
母亲揉了揉她的头发,眼中满是慈爱:好,妈等你长大。
小满不知道,这个简单的承诺,将在未来以她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
小学毕业那年,小满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这是云雾山村几十年来第一个考进县重点中学的孩子。全村人都来道贺,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和腌制的腊肉。母亲连夜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绣着小小的茶花图案。
小满,到了县城要好好读书,不要想家。母亲一边缝一边说,声音有些哽咽。
小满抱着新书包,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知道,这意味着她要离开生活了十五年的茶山,离开母亲,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妈,我会想你的。她轻声说。
母亲放下针线,把女儿拥入怀中:妈也想你。但你要记住,无论走多远,这里都是你的家。
开学前一天,叔叔特意从县城回来,送给她一个礼物——一个崭新的收音机。
以后想家了,就听听这个。叔叔说,里面有很多故事,能带你去看外面的世界。
小满抱着收音机,像抱着整个世界。她不知道,这个小小的收音机,将成为她在陌生城市里最忠实的伙伴。
第二章:陌生的世界
县一中坐落在县城边缘,一排排整齐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小满站在校门口,仰头望着那些高高的建筑,感觉自己像一只误入巨人国度的蚂蚁。
同学,你是新生吗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小满转身,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穿着崭新的校服,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嗯,我是林小满。她小声回答。
我叫陈雪,我们同班!以后就是同学啦。陈雪自来熟地挽住小满的胳膊,走吧,我带你去教室。
一路上,陈雪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学校的一切。小满默默地听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四处张望。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们……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既新奇又不安。
宿舍是四人间,另外三个女孩都是县城本地人。她们看到小满朴素的穿着和略带乡音的普通话,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你也是云雾山村的其中一个女孩问,语气里带着惊讶,那么远啊。
小满点点头,把带来的土特产分给大家。女孩们道了谢,但很快又聊起了县城里的新鲜事,小满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整理床铺。
晚上,宿舍里熄灯后,小满拿出收音机,调到一个讲述世界各地风情的节目。主持人温柔的声音在黑暗中流淌,仿佛带她去了那些遥远的地方。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埃菲尔铁塔下,漫步在华尔街的街头,或者是在撒哈拉沙漠看日出……
嘀嗒,一滴眼泪落在枕头上。她想家了,想茶山的晨雾,想母亲的笑容,想那瓶甜甜的牛奶。
从那天起,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小满都会踏上回家的路。她要换乘两次大巴,走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回到云雾山村。
第一次回家,母亲早早地等在村口。看到女儿消瘦的脸庞和疲惫的眼神,母亲的心揪了起来。
在学校是不是吃不好母亲拉着女儿的手,心疼地问。
小满摇摇头,笑着说:妈,我很好。学校食堂的菜比家里的还丰富呢。
但事实上,她常常因为吃不惯县城的食物而胃口不佳。那些油腻的菜肴和陌生的口味,让她更加想念母亲做的茶香饭。
每次回家,小满都会带回一大堆书和试卷。母亲不懂那些复杂的知识,但她会为女儿倒一杯热茶,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女儿讲学校里的故事。
妈,我们学校有图书馆,有好几万本书呢。小满的眼睛闪闪发亮,我借了一本《世界地理》,里面有好多漂亮的图片。
母亲听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女儿正在一点点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小满考了全班第一。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回了云雾山村。母亲接到电话时,正在茶园里采茶,听到消息后,她激动得连手里的茶叶都掉了。
好孩子,我的好孩子!母亲对着电话那头,声音哽咽。
小满在电话这头,也红了眼眶。她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母亲的心。
那天晚上,小满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我又考了第一。妈,您放心,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等我考上大学,我要带您去看外面的世界。
日记本里,还夹着一片干枯的茶叶,那是她第一次独自采茶时留下的纪念。
第三章:自带光芒
高一下学期,学校要举办运动会。陈雪拉着小满报名参加800米长跑。
小满,我看你平时跑步挺快的,试试嘛!陈雪兴奋地说。
小满犹豫了。她从小在茶山长大,走惯了山路,但从来没参加过正规的比赛。
我不行的,我从来没跑过。她摇摇头。
有什么关系呢重在参与嘛!陈雪不由分说地帮她报了名。
比赛那天,操场上人声鼎沸。小满站在起跑线上,紧张得手心冒汗。发令枪响,她跟着人群冲了出去。
一开始,她落在后面。但渐渐地,茶山长大的体力优势显现出来,她一个一个地超越对手。最后100米,她奋力冲刺,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满气喘吁吁地站在跑道上,看着周围为她欢呼的同学,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原来,她也可以这样耀眼。
我就知道你行!陈雪冲过来,一把抱住她。
从那以后,小满变得开朗了许多。她开始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还加入了学校的舞蹈队。
高二那年,学校举办文艺汇演,班级要出一个舞蹈节目。陈雪推荐小满领舞。
小满,你的气质特别适合古典舞。陈雪说,而且你学东西快,肯定没问题。
小满有些犹豫。她从来没学过舞蹈,怕自己跳不好。
没关系,我们一起练。陈雪拉着她,而且,你想想,茶山的姑娘跳舞,肯定有别人没有的味道。
这句话打动了小满。是啊,她来自茶山,她的血液里流淌着茶山的灵气。为什么不能把这带到舞台上呢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满每天放学后都留在舞蹈室练习。她的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从僵硬到柔美。渐渐地,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时而如茶山轻风,时而如溪水潺潺,时而如云雾缭绕。
演出那天,小满站在舞台中央,音乐响起,她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茶山。她的舞姿充满了自然的韵律,赢得了满堂喝彩。
演出结束后,班主任李老师找到她:小满,你很有天赋。你知道吗,舞蹈不仅仅是技巧,更是情感的流露。你今天的表演,让我看到了茶山的灵魂。
小满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她不知道,自己的表演会给人这样的感受。
高三上学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满满的课程,晚自习还要到十点才能回宿舍。小满开始失眠,白天精神不济,成绩也有些下滑。
一天深夜,她独自坐在教室里发呆。陈雪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
怎么还不睡陈雪关切地问。
小满摇摇头:睡不着,脑子一团糟。
陈雪在她身边坐下:我也是。最近压力太大了,有时候真想放弃。
两个女孩在月光下聊了很久。她们谈理想,谈未来,谈各自的烦恼。小满第一次向别人吐露了自己的不安——害怕辜负母亲的期望,害怕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害怕永远走不出大山。
你知道吗,我一直很羡慕你。陈雪突然说,你来自茶山,那里多美啊。而我,从小就在县城长大,每天都面对高楼大厦,都快忘了天空是什么颜色了。
小满惊讶地看着她:羡慕我我有什么好羡慕的
你有根啊。陈雪认真地说,而我,感觉自己像浮萍一样,到处飘。而且你学习那么好,我要是有一半你的努力就好了。
那晚,两个女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们约定,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一起努力,不辜负青春。
从那以后,每当小满感到疲惫时,陈雪就会陪着她散步;每当陈雪想要放弃时,小满就会鼓励她继续。她们成了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小满考了年级第三。这个成绩,足以让她考上全国顶尖的大学。班主任李老师特意找她谈话:小满,以你的成绩,北大、清华都不是问题。但要记住,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小满点点头,心里却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但离家乡也越来越远。
高考那天,小满走进考场,深吸一口气。她想,无论结果如何,这段奋斗的青春岁月,将永远铭刻在记忆里。
第四章:命运转折
高考结束那天,小满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狂欢,而是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她想第一时间把考试的情况告诉母亲。
山路还是那条山路,茶山还是那片茶山。但小满觉得,一切都不同了。她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小女孩,而是一个即将展翅高飞的年轻人。
母亲正在茶园里采茶,看到女儿回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考得怎么样母亲放下茶篓,擦了擦汗。
感觉还不错。小满笑着说,妈,等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带您去县城玩,去那些我从来没去过的地方。
母亲点点头,眼角却泛起了泪光。她知道,女儿真的要飞走了。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云雾山村炸开了锅。全村人都来道贺,说林家出了个女状元。
母亲捧着那张薄薄的纸,手微微颤抖。她识字不多,但认得北京大学那几个字。那是她从未想过的地方,是女儿梦寐以求的地方。
妈,我考上了!小满激动地说,声音哽咽。
母亲一把抱住女儿,眼泪再也忍不住:好孩子,我的好孩子……
那天晚上,母亲破天荒地拿出珍藏的八宝粥和牛奶。她给女儿倒了一杯牛奶,自己也倒了一杯。
来,我们一起喝。母亲笑着说,这是庆祝的牛奶。
小满看着母亲喝牛奶的样子,突然觉得有些不真实。她想起小时候,每次都是她喝牛奶,母亲只是看着。现在,母亲也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了。
妈,等开学了,我带您去北京。小满说,我带您看天安门,看长城,看所有我想去的地方。
母亲点点头:好,妈等着。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就在小满憧憬着大学生活时,一个噩耗传来——她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把小满和母亲都击懵了。她们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女儿即将实现梦想的时候,命运却给了她这样沉重的打击。
医生说,需要尽快住院治疗,否则病情会恶化。小满看着化验单上的数据,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妈,我们回家吧。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颤抖。
母亲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用这种方式传递力量。
回到云雾山村的那天,茶山依旧云雾缭绕,茶垄依旧绿意盎然。但小满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翻看录取通知书。那是她用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成果,是她走出大山的希望。而现在,这一切似乎都要化为泡影。
小满。母亲在门外轻声呼唤,出来吃点东西吧。
小满擦了擦眼泪,打开门。母亲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茶香饭,那是她最爱吃的。
吃吧,多少吃一点。母亲说,无论发生什么,妈都会在你身边。
小满接过碗,眼泪再次涌出。她知道,母亲比自己更难过,但依然表现得那么坚强。
那天晚上,小满在日记本上写道:北大,对不起。可能我暂时不能去实现梦想了。但请相信,我不会放弃。总有一天,我会站在未名湖畔,看那片属于我的蓝天。
日记本里,还夹着一片新采的茶叶,那是她最后一次采茶时留下的纪念。
第五章:云端茶室
省医院的血液科病房里,小满靠在床头,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化疗的副作用让她头发大把脱落,身体也变得虚弱不堪。但她依然坚持每天看书,因为她知道,知识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小满,看这个。邻床的王阿姨递给她一张报纸,这是今天的报纸,有篇关于茶文化的文章,我觉得你会喜欢。
小满接过报纸,果然看到一篇介绍中国茶文化的文章。作者详细描述了不同茶叶的特点和冲泡方法,文笔优美,仿佛让人置身于茶园之中。
写得真好。小满轻声说。
是啊,我也觉得。王阿姨叹了口气,可惜我现在没力气喝茶了。
小满突然想到一个主意:阿姨,我们可以在这里建一个’云端茶室’啊。
云端茶室王阿姨不解地问。
对啊,我们虽然不能真的喝茶,但可以聊茶,分享关于茶的故事。小满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我们在云端开了一间茶室,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个提议得到了病房里其他病人的积极响应。很快,云端茶室成了血液科的一道风景线。每天下午,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时,病友们就会聚在一起,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满讲得最多的,是云雾山村的茶山。她描述清晨的薄雾如何笼罩茶园,阳光如何穿透云层洒在茶叶上,采茶人如何用巧手捻下最嫩的芽头……她的声音温柔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把所有人都带入了那个美丽的地方。
我以前觉得茶就是茶,听了你的故事,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学问。一位年轻的患者说。
是啊,茶如人生,需要慢慢品味。小满微笑着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处境,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回甘。
云端茶室不仅给病友们带来了欢乐,也成了小满的精神寄托。每次化疗后,她都会强打精神,准备茶室的故事。因为她知道,有人等着听她讲述,有人需要她的鼓励。
一天,陈雪来看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小满,我们班的同学听说你生病了,一起为你捐了款。还有,李老师帮你联系了北京的医院,说那边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小满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自己离开家乡后,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她。
还有这个。陈雪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同学们给你的留言,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了鼓励的话。
小满翻开笔记本,看到一页页熟悉的字迹。陈雪写道:小满,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女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李老师写道:你的文字里有茶山的灵魂,期待早日读到你的作品。还有许多同学,都留下了真诚的祝福。
小满,你知道吗你就像茶山里的云雾,看似柔弱,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陈雪说,我们都相信,你一定能战胜病魔。
小满点点头,眼泪滑落。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位医生走了进来。
林小满同学,你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有个好消息,有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小满深吸一口气:先听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你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继续这样治疗下去,康复的希望很大。医生笑着说,坏消息是,你需要转院到北京,那里的治疗方案更适合你。
小满和陈雪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北京,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地方,是她的梦想之地。
我愿意。小满坚定地说,无论去哪里,我都会坚持下去。
第六章:生命回响
北京的医院比省医院更先进,环境也更好。小满住进了单人病房,窗外可以看到城市的车水马龙。这里的一切都与云雾山村截然不同,但小满没有感到陌生,因为心中有茶山的记忆支撑着她。
治疗的过程依然痛苦,但小满不再害怕。每次化疗后,她都会打开那个笔记本,一遍遍地读同学们的留言。那些文字像温暖的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云端茶室也搬到了北京。每周三下午,病友们都会聚在小满的病房,分享各自的故事。小满发现,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片茶山,那里藏着最珍贵的记忆和最坚强的力量。
一天,病房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北京大学的李教授。他是陈雪联系上的,听说小满的情况后,特意来看望她。
林同学,我听说了你的故事。李教授说,你的文字很有感染力,特别是关于茶山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小满有些不好意思:那些都是我瞎编的。
不,那是你真实的感受。李教授摇摇头,你知道吗,北大有个传统,每个新生都要写一篇’我的家乡’的文章。我很期待读到你的文章。
小满愣住了。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有机会与北大产生联系。
李教授,我……我可能没法去北大了。她低声说。
为什么李教授不解地问。
因为我生病了。小满鼓起勇气说出了真相。
李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林同学,你知道吗我年轻时也生过重病,差点就放弃了学业。但后来我想通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顿了顿,继续说:北大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等你康复了,随时可以来读书。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学习。
小满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第一次感到,梦想似乎触手可及。
治疗期间,小满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她把对茶山的思念,对生命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都写进了文字里。这些文字后来被陈雪整理成文,发表在校刊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半年后,小满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医生宣布她可以出院了,但还需要定期复查。
出院那天,陈雪来接她。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小满,我们回家吧。陈雪说。
回哪个家小满问。
当然是云雾山村的家。陈雪笑着说,大家都在等你呢。
大巴车驶向云雾山村,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逐渐变成绿色的茶山。小满望着窗外,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茶山都是她的根,是她力量的源泉。
回到云雾山村的那天,全村人都来迎接她。母亲站在村口,眼含热泪,却依然笑得灿烂。
妈,我回来了。小满扑进母亲怀里。
好孩子,回来就好。母亲抚摸着女儿稀疏的头发,轻声说。
小满发现,茶山还是那片茶山,但似乎又有些不同。她看每一片茶叶都更加仔细,仿佛在阅读生命的密码。
康复后的小满没有选择立即回北京继续治疗,而是决定先做一件事——在茶山上建一间云雾茶室。
为什么想建茶室母亲问。
因为茶室里有希望。小满说,我想把这份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村民的帮助下,一间小小的茶室很快建成了。它坐落在茶园中央,可以俯瞰整片茶山。茶室里,小满摆满了关于茶文化的书籍,还有病友们留下的留言本。
开业那天,许多村民都来道贺。小满为大家泡了一壶茶,讲述了自己在北京的经历。
原来茶不仅仅是喝的,还可以给人力量。一位老茶农说。
是啊,茶如人生,苦尽甘来。小满微笑着说,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回甘的一天。
云雾茶室很快成了村里的文化中心。村民们在这里交流采茶经验,年轻人在这里学习茶文化,孩子们在这里听小满讲述外面的世界。茶室不仅传承了茶文化,更传递了生命的力量。
一年后,小满的身体基本康复。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到北京,完成学业。
临行前,母亲送给她一个礼物——一个装满茶叶的玻璃瓶。每一片茶叶都来自不同的茶农,代表着全村人的祝福。
带上它,就像带着家乡人的心意。母亲说。
小满接过瓶子,郑重地点点头。她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片茶山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北京大学的校园比她想象中更加美丽。未名湖的波光,博雅塔的剪影,图书馆的书香,一切都让她感到亲切。她仿佛已经融入了这个梦想之地。
入学第一天,李教授找到她:林同学,欢迎回来。
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小满鞠了一躬。
李教授笑着摆摆手: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是你的坚持和勇气,感动了很多人。
小满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自己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茶山的四季轮回,生生不息。
在北大的日子里,小满主修中文,辅修茶文化。她把茶山的经历融入写作,创作了许多关于生命与希望的作品。她的文字温暖而有力量,打动了无数读者。
大二那年,她组织了一次茶山回响活动,邀请同学们一起回到云雾山村,体验采茶文化,感受生命的力量。活动很成功,不仅传播了茶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小满的故事。
毕业那天,小满站在未名湖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在茶山上许下的愿望——带母亲来看北京。
母亲就站在她身边,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妈,您看,这就是我以前在照片上看到的地方。小满轻声说。
母亲点点头,眼角泛起泪光:是啊,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小满拿出那个装满茶叶的玻璃瓶,倒出一杯茶。茶香四溢,仿佛把整个茶山都带到了这里。
妈,我们一起喝茶吧。她说。
母亲接过茶杯,轻抿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母女俩身上,温暖而明亮。远处,博雅塔的剪影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挺拔。小满知道,无论未来还有多少挑战,她都会像茶山上的茶树一样,扎根大地,向阳而生。
因为在她心中,永远有一片云雾缭绕的茶山,那里有她最珍贵的甜味勋章,有她永不放弃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