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修真小说 > 新官路商途更俗 > 第八百六十七章 预留的产能空间
说起东洲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许建强、萧意、萧萧以及萧长华、沈君鹏他们都是亲历者,感触都是极其深刻。
九四年东洲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两百五十亿,在人口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经济总量仅为秣陵、惠山两市的50%,仅为锡江的40%。
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还没有正式出炉,但东洲经济总量突破一千三百亿是没有问题的,首先将从经济规模上与秣陵、惠山共同进入第二梯阶(秣陵能保持第二梯阶不掉,主要还是得利于这两年来信息产业发展发力),与锡江的差距也将缩短到20%左右。
九四年东洲城镇人均年收入仅有三千元,而在去年终于迈出一万元大关,今年预计能有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的增幅。
这些年东洲市属县属国企以及乡镇集体企业改制,波及逾二十万干部职工,但高速发展的经济,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从社会各个层面提供了充足的再就业岗位,同时相对充足的财政收入,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过渡以及医疗、养老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本上没有发生社会性问题。
秣陵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基础也强,但在这些方面表现却是远不如东洲。
而这七年时间只能说为东洲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远谈不上将东洲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出来。
这几年的招商引资项目,要么还在建设中,要么刚建成,产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特别是这两三年间,东洲在重化工业的投资建设成果斐然,像华茂重工二期、中石化东洲超大型炼化基地、中船狮山湾造船基地、常林钢铁二期、瑞安化工PET三期、东洲动力的动力总成等重点项目,要么刚竣工,要么将于零二年陆续竣工投产。
仅这些重点工程投产后为地方经济做出的贡献,就能直接抹平掉东洲与锡江目前尚存的那点差距。
到时候江省的经济发展,就将进入东洲与锡江比翼齐飞、你追我赶的新格局。
而且这是这一两年就将实现的事情。
“对东洲未来的发展,你有着怎样的期许?”钟云峰目光灼灼的看向萧良问道。
众人都朝萧良看过去。
虽然萧良这三四年主要住在秣陵,极少出席公开的官方活动,也没有对钟云峰主政的东洲指手画脚,但谁都不能否认,萧良才是东华腾飞发展真正的总策划师、总规划师。
东洲短短六七年间,饮料、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门类产业,相继做到全国第一,可以说是萧良亲手做出来的。
以泛华综批市场为发端,东洲在轻工制造领域的全线崛起,并以此为基础蓬勃发展跨境电商等多种形式的外贸,也是萧良一手促成。
狮山港以及徐东铁路等重大特大型基础工程的立项建设,围绕狮山港全力促进重化工业及其他临港工业的发展,也是基于萧良一手描绘出来的蓝图。
而电子信息以及精密制造产业的崛起,萧良更是主要的践行者。
甚至全市贯彻产业集群、产业链端思维的招商引资方针,也是以萧良九五年招商引进大会上的演讲为基础进行推广落实。
其他人也许说不好,看不透东洲未来的发展空间,但大家相信萧良心里一定有非常清晰的图谱。
“对东洲有怎样的期许,我也说不好。不过,这也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萧良笑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看到,整个中国已经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了,我们所要在意的,在这样的洪流中,我们个人能为之做些什么,而不是被洪流吞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沈君鹏、许建强对萧良突然提出的这个新词很是疑惑。
要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国内,从清末以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再到改革开放,近百年发生的这么多大事,哪一样不是深刻改变历史的大变局,此时又何来“百年未有”之说?
要说全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才过去十年,美国为报复910恐怖袭击事件对阿富汗出军,也远谈不上“百年未有”吧?
萧良微微一笑。
美国因为910恐怖袭击事件被迫调整国际战略,为了拉拢中国建立全球统一反恐阵线,已经改变对中国作为其战略挑战者的针对性定位,他也没有必要过早强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这些概念。
毕竟这些概念,不是嘴巴提出来就有用了,而是要一步步做出来的。
钟云峰新的任命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快,春节前夕就传达下来,调到桂省担任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
这个任命可以说是中规中矩,钟云峰算是正式迈入省部级行列,以偿夙愿,但也谈不上惊喜。
钟云峰即便这几年在地方做出很大的贡献,但履历里还是有些污点,想要一步到位担任省委常委又或者省会市委书记这些真正的副省部级实权职务,朝中没有人强推,怎么可能?
再说了,韩文松这几年在秣陵被萧良搞得那么狼狈,韩家不会公然说什么,但涉及钟云峰的调动,在背后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话,谁能指责他们不是?
当然,这样的调动,对钟云峰来说也谈不上遗憾,春节后就直接带着沈美婷前往桂省赴任了;小女儿钟婷也转学到进了秣陵外国语学校,平时住宿,周末有沈君鹏夫妇、沈母或者隋婧照顾,也不需要操心。
东洲市委新的班子,春节前后也主要遵照省委书记王相泉的意志,快速进行了调整:
柳秩群如愿以偿受到提拔,担任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柳轶群在政治上向姚洋、韩文松靠近。
液显项目收购谈判初期,他受郑仲湘、韩振亚、丁文江、韩晓明这些人暗中指使,向崔梦韩、崔永埈父子暗通曲款,故意泄露星源系与朱鹮电子的一些机密信息。
不过,唐继华没有办法一步到位,相比较从外部调一个背景、手腕以及性格皆强硬的人过来当书记,令东洲的局面再添变数,还不如先捏住鼻子,让柳轶群上位。
唐继华接替柳轶群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这次省里还提拔王行杨进入常委班子,担任常务副市长。
除此之外,东洲市委班子保持不变。
年前狮山湾工业园区通过国家部委的审查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
汪兴民也是得幸于此,以最快的速度跻身全省最年轻的地厅级干部之列;刘辉、梁朝斌等人也都水涨船高,顺利进入县处级干部之列。
萧潇三月底也正式调到省发改委工作。
这一期间,910恐怖袭击事件促使美国发动大规模反恐战争,令全球经济都蒙上紧缩的阴影。
在这期间原油期货暴跌百分之三十、黄金期货累计上涨百分之二十。
受互联网泡沫的双重影响,零一年上半年原本缓了一口气的全球科技再遭重创,纳斯达克指数从一千六百点,一度下探到七百九十七点。
亚马逊、苹果等科技股,也都纷纷下挫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不等,暂时还没有呈现将来科技霸主的雄姿。
朱玮琳、胡婕负责的海外基金,在纳斯达克指数跌破一千点之后就开始反手做多买入,目前再次将仓位提高到九成以上。
目前海外基金净值,包括很少一部分现金在内,还是五亿五千万美元左右,并没有增值多少——这主要也是910事件之后纳斯达克指数单边下跌,各股都是纷纷破位,没有操作腾挪的空间。
不过,海外基金所持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公司的股票,却是比零一年上半年相同仓位时,高出一倍多。
经过这一番腾挪,萧良相信他与朱玮琳,可以说是最低成本持有苹果、亚马逊等这些科技公司的股票了。
考虑到将来需要从苹果高分红政策源源不断汲取现金,新一轮的建仓也是更侧重苹果公司的股票,差不多趁苹果公司市值暴跌到三十亿美元之际,吸走百分之四点九的筹码。
在萧良的印象里,亚马逊极少分红,持股则减到百分之三。
此外,海外基金还再次分散买入微软、雅虎、eBay等科技股。
这主要也是萧良除了不确定苹果、亚马逊两家公司的历史轨迹,就一定不会发生偏转外,同时他也没有办法跟朱玮琳、胡婕以及海外基金团队说,筹码就押苹果、亚马逊两支股票上,押个二十年,押不到吃亏也押不到上当!
海外基金这次建仓完毕,接下来就将以长期锁仓操有为主,仅有一两成的仓位空间给操盘团队发挥,因此平时除了抓好监管工作外,也没有其他什么地方需要朱玮琳、胡婕她们操心的了。
这一期间,星源时代、鸿盈科技也是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
鸿盈科技不仅每个月为苹果代工二十万到三十万台iPod,还从星源时代采购配套的凝聚态聚合物锂电池外,去年下半年开始,星源时代还开始为苹果笔记本电脑提供柱形电芯液锂电池电源。
星源时代的锂电业务,也得以进一步打入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也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2002年第一季度,星源时代总计生产销售八千万枚电芯,同比增涨40%。
即便蜗巢科技计提专利授权使用费进一步提高到八亿人民币后,星源时代第一季度还创造两个亿的净利润。
相比之下,鸿盈科技第一季度的业绩则要逊色太多。
工业园年前就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但产能的爬坡需要一个过程,截止2002年第一季度末,鸿盈科技工业园OEM代工能力才提高到每月二百万部(只),比市场预测要低一截,似乎鸿盈科技放弃最初激进扩张产能的做法了。
除了承接苹果的iPod播放器以及少量中高端手机、笔记本电脑的代加工外,鸿盈科技目前发展中高端代工业务的比例,也要比市场预测的低一截。
投资分析机构也是纷纷调低鸿盈科技第一季度的盈利预期,以为大体能实现三千万港元的盈利,就谢天谢地了。
而这样的盈利水平,在这样的市况下,想要支撑鸿盈科技多高的市值,显然极其吃力的。
四月中旬鸿盈科技最终以每股十港元(一百二十亿港元市值)的股价,将萧良所持有的二十亿可转债,进行了转股。
萧良个人持有鸿盈科技股票增加到八亿股,占总股本十四亿股的57.1%。
“为新一代iPod额外预留每月一百万台的产能空间,是不是太夸张了?”
鸿盈科技四月下旬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贯信服萧良决定的何宏泰、张殷彪等人,也是难得的对萧良的决定提出质疑。
苹果公司新一代iPod播放器工程样机已经送到东洲。
因为鸿盈科技有派工程师团队,全程参与新一代iPod的细节改进,这边也是早就同步做好工艺及生产上的准确。
不过,第一代iPod发布半年以来,每月的销量就在二三十万只之间,新一代的产品哪怕功能更为强大、完善,但苹果公司跟他们签署的合约,也就预定每个月四五十万台的弹性OEM代工规模。
萧良却要求鸿盈科技再额外预留每月一百万台的产能。
这是什么概念?
这差不多是工业园二期工程建成之后,还能挖掘的最大产能潜力了,哪怕拿出去全力争取中低端代工订单,每月至少也能创造两千万的盈利。
萧良有意压制产能爬坡的速度,有意将这些产能空间都给苹果的新一代iPod播放器预留下来,不仅不能创造利润,还极大压制生产效率的提升。
萧良甚至还要求鸿盈科技,为iPod爆量提前组织生产备料,这将极大占用他们宝贵的资金储备。
再说了,新一代iPod播放器就算真出现爆单,责任也完全不在他们这边,接下来再花三到四个月,进行产能腾换就是了,苹果公司也不可能责怪到他们头上,或者轻易就违背合约,将订单交给其他OEM服务商。
“…………”萧良却是意志坚定,不为何宏泰、张殷彪等人的质疑所动。
倘若单纯为了高追求利润,他直接去做面向终端市场的消费电子产品,前景要更为广阔。
他为何还要专注发展OEM业务?
他真正关注的,还是对精密制造本身的需求。
如果单纯做终端产品,大的趋势还是要将生产部分委托出去,自身除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外,最终跟精密制造本身的关系不大。
唯有发展规模足够庞大的OEM代工业务,内部才会产生足够的需求,给蜗巢科技足够大的空间,在精密制造领域进行不断的尝试、摸索与迭代。
就像新鸿臣足够大,因为销售规模的扩大,新工厂的建设,对灌装生产线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又因为新鸿臣是萧良所能控制的企业,才能接受星源精密每半年就要迭代一次的全新灌装生产线。
要是外部企业,怎么可能为萧良发展精密制造,承担额外的试错成本、额外的生产管理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天海精工目前正开发的五轴数控机床,质量非常不稳定,但蜗巢科技工程技术研究部门一下子就高价下了十台订单,不仅实际使用,还让天海精工的工程师跟踪观察使用情况,方便他们进行版本的迭代更新。
换了外部企业,天海精工将这些机床送上门免费试用,人家会搭理一眼吗?
当然,这里面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是相当恐怖的,也是萧良需要不断往这个无底洞里填资金的关键。
目前通过专利使用费计提的方式,蜗巢科技每季度从各成员企业抽取的研发经费都超过十个亿,还是严重不够用。
然而不管怎么说,秉承这个目的,萧良创建鸿盈科技,中低端业务仅仅是门槛,更多还是要发展对精密制造有着更高要求的中高端OEM代工业务。
也唯有如此,鸿盈科技以及背后的蜗巢科技及其他关联企业,精密制造的水准才会一步步提升,而非单纯靠发展规模求效益。
鸿盈科技派出工程师团队,参与两代iPod的开发与完善,受益就非常大。
工程师团队不仅能接触、学习美国当前先进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同时还能深入研究、交流美国电子产品的开发理念与技术。
这对鸿盈科技高水平工程师的培养与快速成长,对鸿盈科技整体制造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
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也派出工程师团队,前往美国硅谷开展类似的合作,参与到AC推动力公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工作中去,同时还尽最大限度将包括交流感应电机等零部件的制造任务承接下来。
AC推动力目前正进行骡车(研发阶段的测试车)开发,除了与传统燃油机通用的零部件及车身框架外,其他功能模组及部件基本上都需要重新开发、制造,哪怕有相当部分采用蜗巢科技的技术基础,成本依旧高得惊人——毕竟蜗巢科技之前开发的三电体系还是太简陋了。
除了动力电池这一独门绝技外,电机、电控技术,蜗巢科技只能说是掌握了一点皮毛。
AC推动力除了拥有不弱的电控技术外,更拥有全美一流的交流感应电机技术。
不过AC推动力的发展规模很小,近几年除了保留产品设计开发工程师团队外,也将生产外包了。
这时候AC推动力想要为骡车开发设计全新的高速感应电机,还要根据研究进展,对电机进行不断的进行修正、改进,每一个版本找代工厂仅生产两三只样品,成本怎么可能不高得惊人?
单独开模生产一部车用高速感应电机,开价三五十万美元,在美国都要算良心。
蜗巢科技将这些工作尽可能承接下来,一方面是在国内组织工程师队伍,参与极少量功能模块及部件样品的开发、生产,成本确实要比在美国低得多,能有效缩减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开发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AC推动力公司集结了全美一流的汽车开发工程师,手把手教蜗巢科技的研究团队、工程师队伍,开发、生产这些功能模组及零部件,还不够美的啊?
就算相关的专利技术为AC推动力所有,但这些领域的制造能力,最终为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以及鸿盈科技掌握,才是萧良最看重的。
因此这些功能模块、部件的开发生产,不管实际生产多少,萧良报价一律仅有美国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确保AC推动力的团队,对蜗巢科技产生足够的依赖性。
蜗巢科技、鸿盈科技跟现代电子与新荣科技在秣陵的联合研究院,也同样发生着类似的合作。
这点一直以来其实是日韩团队,对鸿盈科技、蜗巢科技加以防范的关键。
在交叉持股计划推行之后,在郑贞雅的推动下,这点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联合研究院与蜗巢科技、鸿盈科技在产品开发开始深度而紧密的合作。
这段时间萧良有意压制鸿盈科技的产能爬坡,主要还是借难得机会,进行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OEM代工能力的查漏补缺。
当然,在萧良的干预下,苹果公司此时拿出的第二代iPod,实际是前世苹果公司在零三年才拿出来的更为成熟的第三代产品,萧良当然有信心第二代iPod一经推出,就会受到全球市场的热捧。
因此,压制产能过快爬坡,除了有利查漏补缺外,也是将产能空间预留下来。
要不然真等第二代iPod爆单,他们第一时间无法将足够的产能腾换出来,苹果公司将一部分订单交给台铭电子等台资OEM厂商做,萧良他还真能拿着协议,跟苹果公司打官司啊?
苹果以后新的订单,还要不要了?
所以面对何宏泰、张殷彪他们的质疑,萧良很是风轻云淡地说道:“生产流程还是没有梳理透,生产不宜过早加码。再等两个月啊,生产能力提升上来,员工作业更熟练一些,再多接些订单,将产能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