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76年冬。
姜翔站在议会大厅中央,召开了第一届全民大会。
但目前作为代表参会的人寥寥无几。
就除了王晶、李方舟、张泽中、张鹏以外,就是一些地方的核心官员。
“平叛易,平心难。”姜翔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张元帅扫清了明面上的障碍,但真正的大山,在千千万万百姓的心里。
帝制百年,顽固的思想早已浸入骨髓。
告诉他们没有皇帝,告诉他们自己当家作主,短时想让他们接受还是过于艰难。”
他的目光看向众人:“接下来的路,不再是铁血镇压,只有我们的真心。
我们要走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把社会主义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土地上。”
这远比张鹏的物理镇压更艰难。
姜翔把这场硬仗称之为“思想启蒙”。
帝国议会通过了《基层宣教法案》,组建了庞大的新制宣导团。
宣导团的核心成员,是经过严格筛选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以及部分思想开明的基层官吏和退伍老兵。
他们被派往帝国的乡村、工坊、城镇。
......
在帝国北境一个叫“石沟屯”的穷困山村,年轻的技术员小李和一位退伍老兵老赵满怀热情地走进了村口。
村民们看着这两个满口大家做主、集体农庄的人,眼中满是困惑。
二人苦口婆心的诉说。
他身后的村民们,大多沉默,眼神里全是着麻木与困惑。
小李耐心的解释科学种植、集体劳作的效率。
小李和老赵被冷落,百姓们对他们说的话更多的则是未知的迷茫。
即便他们也受过一些教育,可当时的冯子航实行的教育之中没有任何方面是关于思想层面的。
这就导致他们虽有一些知识,但思想层面还是过于落后。
小李和老赵便决定在这里住下,实行他们的劝说计划。
这只不过是一个两百余人的小村落,即便他们嘴皮子都说烂了,这几天也就几个村民支持他们推进社会主义。
他们二人,第一次深切体会到改变人心的壁垒是何等艰难。
......
无独有偶。
这样的事情在帝国各处都有发生。
桑林镇情况更为复杂。
这里的百姓生活相对好些,对皇帝没了的消息反应更大的是地方上的小吏、商贾和依附旧制生存的乡贤。
宣导团在镇上宣讲工厂是大家的、工人参与管理、合理分配利润。
工人们最初听得新奇,隐隐有些心动。
然而,当地的几家大工坊主迅速展开了行动。
两位乡贤在饭桌上和工人说道,只不过多读了几年书,实际科学运用的本领没有多少,忽悠起来人倒是一套一套。
几个平民百姓总是喜欢喝点小酒谈论天下大事,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道出个所以然。
对于上头人决定的事情,他们貌似都了解事情本质一般。
听起来有点可笑。
但就是会有人信。
宣导团组织的工人代表选举,报名者寥寥无几。
对于支持新制的工人,家里半夜被人砸了窗户,分给他们田,但他们田里的庄稼被人偷偷毁坏。
宣导团成员们白天宣讲,晚上还要应对层出不穷的恐吓、造谣和软抵制,心力交瘁。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能怎么样。
暴力执政更容易引发叛乱,即便可以短暂镇压,但时间久了,还是会爆发。
姜翔不是冯子航,他做不到冯子航那样一言九鼎,一人镇一国。
......
至于推行全民武装,人人持枪的事情。
更是无比艰难,即便之前冯子航已经实行过这个政策,但真正能够手持武器,并且会运用的还是少数,而且都是一些富贵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