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绿盾工程:沙漠腾起的新丝路 > 第3章  沙尘暴中挺身而出
巴太刚刚转身,耳廓动了一下,看着远处一阵黑云,直呼不好!
只见远处一道黑线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地平线。
沙漠似乎活了那般。
此时,黑沙漠这次终于具象化了,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怖感。
戈壁上的红柳丛在狂风中疯狂摇摆,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转眼之间,风席卷残云。天地变色。沙尘如怒涛般席卷而来。
远处吃着草的羊群受惊了,四散开来。
巴太策马而去,估计是去收羊去了。
狂风嘶吼,黄沙蔽日。
此时,沙尘暴就仿佛一堵墙,夹杂着荆棘和骆驼刺,朝着兵团的农田压过来。此时胡杨跟他的战友们就站在田埂之上,他们的眼睛早就被沙子给挂得通红,沙砾夹杂着风如刀那般刮过他们的脸颊。
一夫当关那般,胡杨带头拖出成捆的芦苇。
他的背有点弯,却如同一株胡杨那般,抵住风沙。
如今,他们身后就是农场,他们绝不能退。
他们需要在沙尘暴和农场之间限定一条界限,如今手中的芦苇、草格子,就如同他们抗沙的战役修筑下的防御工事那般。
风沙是如此的肆虐,就连扛着草格的马匹都不敢再前进一步了。
“东头的草格子塌了!”有人顶着风沙嘶喊。
这些用红柳枝和骆驼刺编织的防沙网格,是他们年轻时一锹一锹插进流沙里的。
这些防沙网格,有小部分枯死外,大部分都扎根存活下来了。它们就如同老战士那般,包围着身后的百亩良田。
如今沙尘暴掀翻了一些防沙网格,就如同在兵团的防御工事上掀开了一道道的缺口。胡杨他们需要将缺口给堵上,否则就真的沙进人退了。
然而,能见度真的是太低了。
风沙夹杂着石头和荆棘拍打着他们的身躯,几乎是寸步难行,哪怕兵团的战士们肩并肩的,走起路来也是踉踉跄跄的。
胡杨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泥沙,顿感不好:能见度太低了,就连田埂都看不清了;哪还能看见那些塌了的防沙草格呢。
如果不能及时修补防沙缺口的话,整个沙漠农场的防沙体系就会一溃千里。
想到这里,胡杨的心里凉飕飕的。
突然,头顶传来螺旋桨的嗡鸣。两架农业无人机冲进沙墙之中。
小胡的声音从对讲机里断断续续传来:“叔!无人机热成像显示——东北角——三十米——草格损毁六处!”
兵团的战友们一阵错愕。
整整10级以上的沙尘暴,这小子的无人机怎么能抵得住,还居然比他们的脚利索,已经巡航了一遍。
原来,胡梭那无人机平日里在农场坠机、砸场子,闯下的那个祸,都是为了今天能抵抗住沙尘暴做的技术试错。
“好,看你叔的。”李飙和另外三名战友二话不说提着芦苇捆逆风而上。
看着无人机在前面带路,它屁股后面那两盏指示灯,就如同沙尘暴中的灯塔那般。
胡杨的嘴巴微张着,心里不是滋味。
以往十几年,他和战友深浅一脚在沙地里跑个半天,才能完成的勘察任务;如今这无人机才一会儿功夫就完成了。
先锋,前哨,大抵如此!
“难道科技真的将我们这群靠着一双脚和铁锹的老家伙给比下去了吗?”顾不得这些。
他转身一脚深一脚浅地冲向无人机标注的坐标。
无人机继续巡航,如猎鹰那般,无惧这10级风暴。
控制端那里,小胡看见无人机回传的红外热成像数据:橙红色的区域是沙丘最为活跃的地方,此时,它就如活的那般,长着一张血红的大嘴,蚕食防风草格。
“东北角!沙丘在吃第七排网格!”小胡的声音继续从上方传来。
“赶紧堵上缺口!”
他们就那般一个天下,一个地下;同样抵着10级的风暴,配合作战。
第一次合作,竟然也这么亲密无间。
无人机俯瞰回传的数据竟然跟兵团老兵们他们用脚一寸一寸他出来的经验,相差无几。
只是此刻这些兵团老兵多了一双俯瞰的眼睛罢了,最重要是,这眼睛能穿透风沙。
然而,这毕竟是无人机第一次联合兵团作战,经验不足,也是有的。
当第二架无人机标注背风面的薄弱点时,这些老兵们的脚步还是停顿了一下。
毕竟于他们的经验看来,背风坡从来就不是重灾区。
可是从小胡的无人机监控屏幕看来,那里情况很严重,就如同战场上一个敌人突击的缺口那般。
“科技和经验冲突之际,乍办呢?”老胡也是有约莫一两秒陷入抉择之难的。
“分两组!”最后,老胡还是当机立断,相信科技的同事,也尊重经验,这或许就是他权衡之下最稳妥的方案了。
一组跟他扑向背风面,另一组继续死守传统重点区。
眼看着无人机首战这么成功,多光谱扫描仪的绿光穿透昏黄的沙幕。小胡的心里是骄傲的。
然而,2个小时的巡航下来,无人机似乎“累了”,难以为续!
突然,信号强度断崖式下跌。
也聋了。
其实,自从小胡带着无人机回到这片土地,他就知道这里环境的恶劣;一把小小的沙子,都足以瘫痪一架无人机。
更加何况如今的情况呢。
尽管做了不少“本土化”的改进,无人机还是难以为继。
这也是,毕竟走在风沙中,再有经验的老兵,口水里都含着沙子。
可是沙尘暴没停下来,无人机就不能停啊。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难道是距离问题?”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小胡提着遥控一副要冲进沙尘暴里的模样。
然而上面的信号格没有得到改善,剩下1格半。
屏幕上的图像也更加扭曲了,传输延迟逐渐加大,从200毫秒飙升到1000毫秒.
此时的无人机就跟一个耳背、眼聋、反射弧特长的老人那般。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小胡遥控沙尘暴中无人机那一点微弱的指示灯红光,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老胡见儿子走进沙尘暴,有点急了:“你上前来做什么!”
沙尘暴中,父子对话,都是用嚎的。
“爸,无人机信号要断了!”小胡无奈。
一阵短暂的错愕后,老胡明白过来了,人尚且水土不服,更加何况这精密的仪器。
“是什么东西吃了信号呢?”老胡的瞳孔猛地收缩,记忆如电流般窜过脊梁。
1978年那个吞掉整个测绘队的黑风暴,也是这样先吃掉无线电信号的。
这便是黑沙漠的狡猾之处,它用看不见的沙粒湍流,把无线电波绞得粉碎;把人和机器困死在里面。
然而,他们这些老兵,也不是没有破局之法。
当年他们就是用枪托砸扁军用水壶,对着天山方向拼命反射电波,才让外面的人收到最后的坐标。
于是他一把拽住儿子的背包带,"沙暴里电磁波走直线,你冲进去有屁用!"
“那现在怎么办?”小胡的眼睛有点红,不知是因为进了沙子还是因为急的。如果无人机信号中断,可能会被风给卷走。
"反射电磁波的原理,看你这榆木脑袋!"说着,老胡突然摘下铝制水壶,"哐当"一声砸在石头之上。
三下重击,军用水壶居然变成了完美的抛物面。
说着,他居然还给儿子演示了一番。
只见他单膝跪地,像当年在喀喇昆仑架设野战天线般,将凹面精准朝向无人机的方位。
小胡惊喜的发现,这么一下的土办法,无人机的信号居然能稳定在15%了。
“爹——行了!”
原来此刻,铝壶的弧形反射面精准截住无人机的频段。
“当然行了,这是你爹兵团的土雷达,咱当年也是这样用铝制罐头盒增强无线电。”老胡也有些骄傲。
调整铝制水壶的弧面角度,信号格就能陡然增加到2格半;正好弥补沙尘暴吃掉的那部分信号,让无人机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