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周部长说得对,我附议,江书记这样的决定程序完全没问题,我同意。
江书记深谋远虑,我支持。
这样安排有利于全县工作大局,有利于干部资源合理流动。
赞同!
赞同!
同意江书记意见!
完全正确!
支持组织安排!
这一切和谐得如同事先排练过一般。
空气中弥漫的再也不是争权夺利的硝烟,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因巨大利益诱惑而暂时凝结的团结一致的氛围。
会议完全一边倒。
江昭宁依旧靠在椅背上,脸上那抹浅淡的笑意似乎加深了些许。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端起面前的茶杯,吹了吹上面并不存在的浮沫。
仿佛王海峰这番激昂的演说,不过是一段早已预料到的、无关紧要的背景音。
权力的天平,就在这短短几分钟内,伴随着两个调研员指标的出现和王海峰戏剧性的转向,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刘世廷精心策划的攻势,在江昭宁这轻描淡写却又雷霆万钧的一手下,瞬间土崩瓦解。
接下来的常委会,已然失去了悬念。
所有人都清楚,张彪的异岗交流已成定局,而更激烈的、关于那两个宝贵名额的无声角逐,才刚刚拉开序幕。
江昭宁用最官场的方式宣告:在这个棋盘上,他才是那个掌控全局、执子落定的人。
他抛出的不是诱饵,而是试金石,清晰地映照出每一个人的位置与选择。
刘世廷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局势在王海峰倒戈和周明清盖棺定论般的背书下,已然土崩瓦解。
他的嘴角神经质地抽搐了一下,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
他明白,大势已去。
继续在张彪这个副科级干部调动的具体问题上固执己见,不仅徒劳无功,而且显得极其不识时务。
他终究只是僵硬地点了下头,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同意书记决定。
看来同志们认识非常统一,思路非常清晰,江昭宁的声音平和而具有穿透力,那么,张彪交流任职的事,就算定下了
组织部门会后按程序办理吧。他用的是陈述句而非疑问句,宣告着最终的裁决。
是!周明清马上应答道。
至于刚才提到的那‘两个调研员’问题,江昭宁端起茶杯,轻轻用杯盖撇了撇浮沫,声音变得更加温和,如同闲话家常,这是好事,是对我们班子同志们长期辛勤工作的一种‘阶段性认可’。
在座的有资格竞争的常委心脏再次不约而同地加快跳动。
具体的人选嘛......我个人认为,在听取大家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尊重民主集中制。
要本着对组织、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酝酿,慎重研究。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当然,前提是相关同志必须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这事情不着急,会通盘考虑。
他巧妙地再次把选择权和决定权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也释放出一个信号:接下来的竞争,是充分酝酿慎重研究下的竞争,最终决定权在他江书记的通盘考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