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音乐之家 > 第一章

一谨以此篇献给那些为自己理想而奋斗一生的人
1
罗曼露的父亲罗芒是位小有名气的钢琴演奏家。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虽显得格格不入,但他执着而又痴迷的精神,让人生畏而又敬佩。因他所表现出的过度的才华,所以也引起了当时各级领导相当的重视。最后甚至于政府部门专门为他组建了一个乐团。这个乐团就成为了迎接外宾的唯一的国家级的音乐团队。
在乐团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应美国外交部邀约,他们这个团队将要赴美参加了一届在美留学生的音乐会。正是这次音乐会,他由此结识了罗曼露的母亲西·玛丽丝一一个对音乐有着教徒般圣诚的姑娘,他将要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的女人。他们一见钟情,美丽的爱情至今还让许多人津津乐道。后来他们就生下了现在站在钢琴上用稚嫩的脚丫踩着钢琴键的小曼露。刚满3岁的小家伙在父亲双手的护抱下,时而踩着钢琴上那黑白交加的音键,时而看看父亲对她微笑的面容。当她踩着的音键随着她脚丫的用力而下沉,便发出哆咪咪咪之类的声音时,她冲着父亲咿呀咿呀地叫了起来。可怜的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小曼露的母亲站在楼梯上,手扶着那深红色半圆形的木楼梯扶手用稍疲倦的声音说道。亲爱的,别担心。我们的小曼露将来会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的。就像……就像贝多芬一样。父亲一边将曼露抱到怀里,一边冲着正从楼梯走下的妻子说道。是吗凭她不穿鞋的脚丫子在钢琴键上踩几下西·玛丽丝走下楼梯,带着不无忧虑的神情说。哪个音乐大师一生下来就是音乐家呢。丽丝,这得需要时间。罗芒安慰地说。在父亲怀里的小曼露见母亲走来,便伸出两只胖乎乎的小手臂。也许会是那样吧。来吧,小家伙,跟妈妈上楼去听听贝多芬从留声机里传来的声音。罗芒将孩子放到玛丽丝的手中,然后吻了吻她的面颊,说:您女儿可是未来的音乐家哦。但愿她到楼上之后,不会再用我的胸罩盛咖啡。玛丽丝说完,眼睛俏皮地眨了一下。那还不好办。将你的胸罩和咖啡放得远远的。也只能这么办了。玛丽丝说完抱着孩子上楼去。罗芒目送她进房间后,开始为钢琴调音。但不一会儿,楼上又传来玛丽丝那略带着神经质的叫喊:噢,上帝!罗芒像上次一样迅速地爬上了楼梯,心想小曼露又闯了什么祸。当他站在那扇开着的有些陈旧的房门口时,几乎忍不住笑出了声。小家伙头上套着玛丽丝的内裤,嘴巴里叼着一支玛丽丝经常写文章的钢笔。乍一看,活像兴起于西方世界的占岛为王的海盗头头。还笑!快点把我的裤子拿下来!
可爱的小家伙到了5岁,虽然会说话了,走路也不用父母扶了。但使罗芒感到郁闷的是,小曼露似乎对钢琴并不感兴趣,而且还保持着3岁时那顽皮的天性。有天玛丽丝去图书馆买本书,刚出去不一会儿,又见她气冲冲地回来了。罗芒问她怎么了,她便从小提包里拿出一块黑黑的熏鱼片扔到地上说:你看你将来的音乐家干了些什么!她把我的钱包换成了熏鱼片。噢,天!简直不可思议!罗芒听完玛丽丝的控诉后,便弯腰捡起了那扔在脚下的熏鱼片,罗芒记得这是乡下的母亲上次探门时带来的,一共两块,吃了一块,还一块就不翼而飞了。他终于生气地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不再教罗曼露弹钢琴了。他将鱼片凑近鼻子闻了闻,自语道:这怎么能成为音乐家呢!
然而当8岁的罗曼露有次看到父亲教刚满3岁的弟弟小罗库尔弹钢琴时,她幼小的心灵便第一次产生了对弟弟的嫉妒,那就是父亲整天抱着弟弟,不再理会她了。她还不明白是什么让父亲对弟弟有如此的偏爱,但心里却有了想学弹钢琴的想法。有着天才般智慧的小罗库尔,在他3岁第一次接触钢琴时仿佛就表现出了他对音乐的才华。因为罗芒将他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自己弹奏柴科夫斯基的《夜》时,小家伙不但像个大人那样听得入迷,而且嘴巴还跟着节奏哼了起来。这使罗芒兴奋得像小罗库尔已经是一位音乐家一样,他高兴地抱着儿子跑上了楼梯,准备将这件事情告诉给正在看书的玛丽丝听,而当已经在他们后面站了一会儿的小曼露拉着起了身的罗芒的衣角说道她也要学钢琴时,兴奋的罗芒却只说了句:以后再说吧。就抱着儿子上楼了。对于父亲的不理睬,使年仅8岁的罗曼露第一次在心里做了个决定:我一定要学弹钢琴。于是,她爬到凳子上坐下,照着父亲刚才弹奏曲子的那样,将小小的手指按在钢琴键上。可是,她怎么也弹不出父亲那样动听的声音来,甚至连自己按的键能发生什么音都分不清。显然,她把钢琴想得太简单了。在房里的罗芒和玛丽丝突然听到哆嗡嗡、咪嗡嗡的让人听了发晕的钢琴声时,他们抱着儿子出来瞧了瞧。我就知道又是这个捣蛋鬼!玛丽丝语气肯定地说,一丝不愉快浮上眉角。随便她吧,反正我们的小库尔是天生的音乐家。罗芒逗着怀里的儿子说道,连瞅都没瞅一眼正在艰难弹着钢琴的女儿。露丝,不要弹了!进房做功课。玛丽丝终于发作了,小曼露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好依依不舍地跳下了座位,边向卧室走去边望了望正逗着弟弟的父亲,学钢琴的念头再次在心头响起:爸爸不教我钢琴,我就自己学!于是,每当父亲教弟弟弹钢琴时,她就或躲在门后或是站在旁边专心看着。有几次,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出去的时候,她就坐到钢琴旁自己弹了起来,不知是天资真的愚钝,还是她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教导,所弹出的声音还是那样刺耳。但她却喜欢上了钢琴。她开始在书房的书架上找些有关音乐的书躲到卧室里看起来。正像罗芒所期望的那样,儿子在5岁时就已经能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虽然技巧和领悟上还离音乐家的级别相差甚远,但望子成龙的罗芒已经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想儿子将来绝对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大师,所以他几乎一有空闲就教儿子弹钢琴。而对曼露就越加疏远了。而13岁的曼露依然保持着偷偷摸摸学钢琴的习惯,一是怕她那爱发脾气的母亲的指责;二是因为现在的父亲已经对她放学干什么无所谓,却唯独不准她碰钢琴。曼露知道那架钢琴是留给弟弟练习的。至于什么原因,她却无从知道。上了中学以后,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这天,老师预备抽出一名学生示范她刚弹奏的教科书上的曲子,当她看着满满的学生中只有曼露举起手的时候,她便示意让她上来。你会弹吗罗曼露。老师对走上台的曼露悄悄地问道。对于这个问题,曼露不知是该点头还是摇头。她只是想坐坐那钢琴旁的凳子,只是想摸摸那可以弹奏出优美声音的钢琴。因为她已经一星期没有碰家里的那架钢琴了。这一星期以来,她只能躲在卧室里听着父亲教弟弟弹曲子。当然她没有把这个说出来,只说:我爸爸是钢琴家。老师听到这个回答,心想这孩子出身音乐世家,一定会弹的,所以就让她坐到了钢琴旁。罗曼露坐定后,脑海里回忆着父亲弹钢琴的模样,然后将手指按在音键上。咪哇哇哆啦啦发依依;她手指下面的键不停地发出这样沉闷单调的声音,弄得全场的同学们捂着耳朵,嘴里还发出这是弹的什么呀这是不是弹棉花呀这么难听还敢上去的句子。好不容易弹上钢琴的曼露并不因同学们的嘲弄而停止弹奏,她想一定要把放在钢琴架上教科书里音谱上面的曲子弹完。老师见她并没有放弃的意思,已然被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触动了。她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又接着听这冒牌的钢琴演奏者的弹奏。弹完后,曼露吁了口气,似乎是对终于弹完所发的感慨。坐在旁边的老师注意着她的每个动作,看到她吁了口气,不由想着:这是个值得去教的孩子。虽然她弹得不怎么样,但她那股坚持的劲头,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的。想完后,下课铃响起了。下课老师站起来说。老师声音刚落,学生们便一窝蜂地往教室门口跑去。只有曼露慢吞吞地跟着人群走着。罗曼露,你等一下!老师对曼露喊道。曼露便停下脚步转过身向老师走去。你喜欢钢琴吗老师亲切地问道。曼露望着钢琴点了点头。你爸爸真是钢琴家吗老师接着问。是的。我爸爸叫罗芒,很多人都知道他。曼露想了想回答。罗芒啊,是他呀。他可称得上‘钢琴大师’了。我听过他弹的曲子。柔和、深情,给人一种质的享受。简直太美了!老师回忆起上次在市影剧院听罗芒的音乐会的情景,不由得赞美起来。赞美完了,她看了看眼前的曼露,眼睛里流露出了疑惑的神情:那你怎么弹得这么糟糕呀你爸爸没教你吗
爸爸只教弟弟。曼露回答。为什么呢
爸爸说我太笨了,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教都当不了音乐家。
老师听完后,想道: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成为音乐家呢,当做一种爱好不也挺好吗她摸了摸曼露的脑袋说:你真的喜欢钢琴吗曼露点了点头。那么,老师以后教你弹。
真的吗老师曼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
从这以后,曼露只要一有空,就跑到音乐室跟老师学钢琴。由于她以前常看音乐方面的书,而且也偶尔听到父亲给弟弟讲些弹奏上的技巧知识,所以多多少少有些基础。但不久老师还是不得不摇头:这孩子好像并不如她想的那样聪明,教起来挺费力的。比如她要曼露弹哆哆咪咪嗦时,曼露却弹成了发发哆咪嗦,又比如她将一首最简单的曲子弹完后让曼露去弹时,曼露不是跳过几个音节,就是忘记踩脚下的拉音箱。慢慢来吧。有天老师听完曼露弹奏的曲子后,摇了摇头想道。就这样曼露度过了她的初中时代。而她的弟弟罗库尔在父亲精心的调教下,不但能弹奏一些世界的名曲,而且弹起来似乎并不比父亲逊色,这正是罗芒所期望的。
1997年,市里举办了第一届青少年钢琴大赛。父亲罗芒为儿子报了名。当躲在卧室门后的罗曼露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二天也偷偷地跑去报了名。比赛这天,有不少大人领着孩子来到了比赛现场。评委都是老一辈的音乐名家。当然罗芒也在其中。虽然年纪看上去似乎比其他评委年轻。但他对音乐的了解并不比在场的任何一位评委差。何况他本人已办了好几场音乐会。第一个上场的是个个子不高但挺胖的小伙子。他走上台,面对观众和评委各敬了礼,然后走到钢琴旁坐下,胖嘟嘟的手指按上了钢琴键。他要弹的是他练了千百遍的李斯特的《威尼斯船歌》的选段。咪……钢琴发出这样一起长长的声音后,没了动静。这家伙紧张得连手指都挪不动了。第二个上场的是个扎着辫子的女孩,样子看上去挺文静的。她弹的贝多芬C大调钢琴曲,一开始弹得还有点韵味。到了第二部分,音节开始乱了,尔后忽然一下子像下了雨似的传来阵阵令人眩晕的声音。观众们实在受不了了,便开始议论起来。小女孩一听到议论声,终于放弃了演奏。她站了起来,走到了台中央,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一边走下台,一边擦了擦脸上的泪痕。第三个、第四个……直到罗库尔走上台时,所有人的眼睛才为之一亮。那梳得整齐的头发,那系着领结的脖子,那站在台上的自信,无一不衬托出这位音乐神童的才华。果然,一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他演奏的贝多芬的《月光曲》几乎到了名家级别。所有人的神经都被这天才的手指按下的音键所牵引着。没有一个人敢动一下,甚至有的人连咳嗽都强忍住。等曲子一演奏完,观众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连坐在角落里的罗曼露也不由得惊叹弟弟天才般的演奏。惊叹之余,不由自愧:如果能弹到他的十分之一都够了。罗芒几乎想要跑到台上抱起儿子吻几下。但比赛还在继续,他可不能有半点儿马虎。接着又是些弹奏平平的参赛者上场。第23号参赛者上场。主持人对着话筒喊了声。这时坐在曼露旁边的那个帮她报名的老师推了推曼露:曼露,该你上场了。还想着怎样去弹才能弹出像弟弟那般动听的声音的曼露听到老师催促,便急忙向舞台上跑去。可不巧,刚踏上台阶,不知是看偏了还是根本来不及去看,一脚踩空了,叭地整个身体摔倒在台阶上。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忍不住地笑了出来。然而,曼露爬起来后,依然向台上走去。当罗芒正寻思是谁家的孩子走路这么不小心时,抬眼便看见了自己的女儿走上舞台。谁叫她来的罗芒生气地想道。曼露敬了礼,然后坐下来,翻开弟弟刚弹过的贝多芬的《月光曲》的曲谱开始弹起来。虽然比起那年在音乐课上弹得好得多,但依旧弹得不自然不紧凑,有时音节慢了半拍,有时快了一拍。总之,听上去挺糟糕的。台下又议论开来,评委们也一个个不耐烦了,特别是身为父亲的罗芒,脑海里几乎被想跳到台上把那架钢琴踢得稀巴烂的想法紧紧地折磨着。可是曼露并没有终止演奏。真是可爱的姑娘!台下的老师回忆起第一次听她演奏的情景,心里不由得更加喜爱上这个有点傻傻但挺认真的罗曼露了。演奏结束后,观众席中只有老师一人鼓起了掌。当然她并不是为曼露的弹奏技巧而鼓掌,还是为曼露的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而鼓掌。当所有的参赛者都演奏完后,评委们一致认为罗库尔为此次比赛的一等奖。罗库尔跟着母亲走上了台,领着奖杯。当神气的罗库尔和母亲一起举起奖杯时,他冲台下的姐姐伸出了舌头,仿佛在说:想要吗傻瓜。
从这以后,罗曼露变得更加勤奋了,几乎每天都泡在老师家那架钢琴上。每当她练得手指发麻,想起放弃的时候,她都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斗志,让她结识了从海外归来的音乐家乔治·先一老师的一个远房侄子。他们在老师的介绍下走到了一起。据乔治·先结婚那天夜里回忆:我第一次看到你几乎扑在钢琴上的样子,我就被你深深地吸引住了。结婚后,曼露在丈夫的支持和指导下,终于在技巧上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越。而自从获得市里举办的钢琴大赛一等奖后的音乐天才罗库尔,虚荣心和满足感几乎达到了巅峰。他开始抱着吊儿郎当的态度,即使父亲坐在旁边,他也只是敷衍一下。有一天,他收到了班上一女同学的一封委婉的信,便开始谈起了恋爱。然而纸包不住火,和女同学的事很快被那个整日逼他弹琴的父亲发觉了。他被骂了一顿,而且命令他马上断绝与女同学的关系。骄傲的罗库尔终于第一次违背了父亲的意志:弹琴又不是什么难事,我不是轻而易举就获得了一等奖吗这小小的一等奖算什么!你将来要成为一代名师,要像贝多芬、莫扎特那样的大师!父亲严厉地说。去什么音乐大师吧。我现在只想谈恋爱,交女朋友。罗库尔开始暴露出他的天性来。你疯了,练了这么多年,说放弃就放弃,你难道从来就没爱过音乐吗那是你逼我的。
罗芒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他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培养出来的竟是一个从没爱过音乐的人。对一个不热爱自己事业的人,即使他有天才的智慧也是难有一番成就的。已年过半百的罗芒,心理上和精神上仿佛空荡荡的。
不久全国举办了一场青年钢琴大赛,不怀有任何希望的罗芒依然给儿子报了名。当他在赛场上看到了女儿也参加的时候,他想的是希望她不要再在台阶上摔倒。然而使罗芒感到意外的是,当他听到女儿弹出第一个音节时,他的那空荡荡的心忽然像被什么挠了一下。他开始集中思想,细细倾听着。他慢慢地又获得了对音乐的某种希望。他被触动的神经正一点一点唤醒他死去的心。啊!简直是天才!评委席上有人情不自禁地赞美着。
罗曼露精彩绝伦的演奏使罗芒获得了新生。当演奏结束后,连坐在台下昔日的天才罗库尔也不得不由衷地为姐姐鼓起了掌。同时,他对音乐也有了新的认识:音乐原来可以这么迷人。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快步入中年的罗库尔这时才开始爱上音乐。就这样,罗芒一家恢复了和谐的氛围。他们每天都有着不同的话题。有时争吵不休,有时也说说笑笑,但都是为了音乐。这期间,罗芒创作了一首《浪漫曲》。整个作品,以磅礴大气、悲壮澎湃为基调,充分诠释了他放弃与重新认识音乐的心路历程。其明显的特点是,他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完美融合了。他由此被提名为代表着音乐最高成就的2008年度的贝多芬奖。
12月16日在美国纽约如约举办的表彰为音乐作出杰出贡献的贝多芬奖颁奖典礼。罗芒参加了这次奖项得主的角逐。当获得上届贝多芬奖的威尔逊先生拿着这届贝多芬奖的获奖名单走上台时,所有人包括罗芒一家都激动了。只见威尔逊先生缓缓地打开密封的卡片,用他那双充满睿智的眼睛瞄了瞄卡片上的内容,然后故作神秘地用浑厚庄重的声音和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念起了卡片上的名字:获奖的是--来自中国的一一噢,他今天穿着温雅的礼服,系着领带,头发闪亮的--音乐天才一-罗芒一罗先生!罗芒在掌声中拥抱了妻子、儿子、女儿、女婿,还有教过女儿钢琴的老师。然后沉重庄严地走上了领奖台。他拿着奖杯,对着话筒只说了一句话:
天才并不是天才,天才是属于那为自己理想而奋斗一生的人。
他以这句话总结了他的音乐生涯,也以这句话告诫他的儿子与女儿一不管你是天才或傻瓜,唯有执着地、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理想,才是你获得成功的唯一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