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雨总带着股不讲理的莽撞。付友抱着刚修好的录音设备冲进便利店时,裤脚已经洇出深浅不一的水痕。冰柜制冷的嗡鸣混着门外哗啦啦的雨声涌进耳朵,他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水珠,视线撞进一双弯成月牙的眼睛里。
先生,要塑料袋吗
收银台后的女生递过购物篮,指甲上涂着剥了一半的橙色指甲油,像被阳光晒化的橘子糖。她说话时尾音微微上扬,带着点湿漉漉的水汽,付友忽然想起今早录音笔里收录的晨露滴落荷叶的声响。
要。
他点头时,瞥见女生胸前的工牌
——
郑好,名字和她的声音一样,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
付友蹲在冰柜前翻找冰镇可乐,雨声突然变了调。起初是细密的
沙沙
声贴着玻璃滑过,转瞬就成了密集的鼓点,砸在便利店的遮阳棚上噼啪作响。他抬头望去,郑好正踮着脚关头顶的吊扇,浅蓝色的工装衬衫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后腰一小片白皙的皮肤。
这雨下得跟漏了似的。
她转过身吐了吐舌头,发尾还沾着片不知何时挂上的槐树叶,您是来这边采风的
付友举了举手里的录音设备:算是吧,收集些自然声。
那您录到蝉鸣了吗
郑好眼睛亮起来,我奶奶家后院有棵老榆树,一到夏天,蝉能从早叫到晚,吵得人睡不着,却又觉得特踏实。
她说话时,冰柜的嗡鸣突然停顿了半秒,像是被她的话语逗笑的叹息。
付友拉开拉环,可乐气泡炸裂的
嘶
声在雨声里格外清晰:还没,打算下周去城郊的林场。
我知道个好地方!
郑好忽然从收银台底下翻出张皱巴巴的便签纸,笔尖划过纸面的
沙沙
声里,她报出一串地址,那边有片芦苇荡,傍晚的时候,蝉鸣混着风声,特别好听。
雨势渐小的时候,付友走出便利店。郑好追出来递给他一把伞,伞骨转动的
咔嗒
声里,她的声音带着点雀跃:要是录到好听的,能分享给我吗
留个联系方式
付友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顿了顿,忽然觉得这场景有点像他昨天录的雨打芭蕉
——
意外的合拍。
雨点顺着伞沿滴落,在地面敲出细碎的鼓点。付友看着便签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和郑好的声音一样,带着不拘小节的生动。
周六清晨,付友的摩托车碾过带露水的柏油路,发出
沙沙
的轻响。导航提示离目的地还有一公里时,他听见了蝉鸣
——
不是城市里那种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聒噪,而是铺天盖地的合唱,从芦苇荡深处漫出来,裹着潮湿的水汽,在耳膜上轻轻震颤。
他停下车调试设备,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自行车铃铛的
叮铃
声。郑好穿着白色连衣裙,裙摆沾着草叶,车筐里躺着个保温桶,铁链摩擦的
哗啦
声里,她笑得比朝阳还晃眼:我就猜你会
early
bird!
你怎么来了
付友的录音笔正对着芦苇丛,笔尖的红灯在晨光里明明灭灭。
给你送早餐啊。
郑好打开保温桶,豆浆的醇香混着芦苇的清苦漫开来,我奶奶做的葱油饼,配冰豆浆,绝了!
付友咬了口饼,酥脆的
咔嚓
声里,蝉鸣似乎都温柔了几分。郑好盘腿坐在他身边,看着录音设备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喜欢录这些声音
声音是有记忆的。
他调整着麦克风的角度,比如现在的蝉鸣,十年后再听,就能想起今天的阳光,还有……
葱油饼的味道。
郑好忽然笑出声,笑声惊飞了芦苇丛里的几只麻雀,翅膀扑棱的
簌簌
声被清晰地收录进去。那你录过最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付友沉默了片刻,按下播放键。一段嘈杂的背景音里,有婴儿模糊的啼哭,女人温柔的哼唱,还有老式座钟
滴答
的摆动声。我出生那天的录音,我妈录的。
郑好的呼吸忽然轻了,晨光穿过她的发梢,在录音笔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真羡慕你,
她轻声说,有这么珍贵的声音可以留住。
正午的阳光变得炽烈,蝉鸣也染上焦躁的底色。付友收起设备时,发现郑好靠在芦苇丛里睡着了,嘴角还沾着点豆浆的白沫。他悄悄打开录音笔,把她浅浅的呼吸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水鸟叫声,一并收进了磁带里。
摩托车载着两人往回走时,郑好忽然在后座喊:付友,你听!
风穿过芦苇荡的
呜呜
声,车轮碾过石子路的
咯噔
声,还有她被风吹得发飘的话语,在夏日本该沉闷的空气里,织成一张轻盈的网。
付友的出租屋在老城区的顶楼,没有空调,只有一台老旧的落地扇,扇叶转动时总发出
吱呀
的呻吟。郑好第一次来的时候,正赶上七月里最热的一天,她刚进门就被热浪裹住,夸张地张大嘴巴:你这是蒸笼成精了吧
付友把冰镇的酸梅汤倒进玻璃杯,冰块碰撞的
叮当
声里,他指了指桌上的磁带:听听这个。
芦苇荡的风声,蝉鸣,还有她自己熟睡时的呼吸声,从音箱里流淌出来。郑好的眼睛慢慢睁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跟着那些声音的节奏。
还有这个。
付友换了盘磁带,便利店的雨声,冰柜的嗡鸣,她递伞时伞骨转动的
咔嗒
声,一一重现。
你连这个都录了
郑好的脸颊泛起红晕,像被风扇吹不散的热气。
觉得……
值得留着。
付友别开视线,落地扇的
吱呀
声忽然变得格外清晰。
那天下午,他们坐在风扇前,听了一下午的声音。有春雨打在青瓦上的
淅沥
声,有冬雪压断枯枝的
咔嚓
声,还有付友在深夜的街头录下的,流浪猫踩过落叶的
窸窣
声。
这个是什么
郑好指着一盘贴着手写标签的磁带
——《夏夜》。
付友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播放键。起初是寂静,然后是隐约的虫鸣,接着,一段断断续续的吉他声闯了进来,指法生涩,却带着种笨拙的温柔。
是我小时候学的,
他低声说,我爸教我的,他以前是音乐老师。
吉他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模糊的争吵,摔门声,然后是长久的沉默。郑好没说话,只是伸手关掉了风扇。
热浪重新涌来,却好像没那么难熬了。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变得温柔,远处传来卖冰棍的自行车铃铛声,叮铃铃
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的祝福。
我也会弹吉他,
郑好忽然说,改天教你
付友抬头时,正撞见她眼里的光,比落地扇转动的影子还要明亮。
入伏后的每个傍晚,老城区的夜市都会准时苏醒。油炸臭豆腐的
滋滋
声,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冰镇啤酒瓶碰撞的
砰砰
声,汇成一片热热闹闹的海洋。
data-fanqie-type=pay_tag>
付友和郑好挤在人群里,手里拿着刚买的烤串,油脂滴落炭火的
噼啪
声里,郑好忽然指着远处的套圈摊:我们去玩那个!
塑料圈落地的
啪嗒
声里,郑好屡战屡败,气得直跺脚。付友默默买下十个圈,手腕轻轻一抖,第一个就套中了最远处的那只毛绒兔子。
哇!你是神枪手啊!
郑好跳起来抱住他的胳膊,夜市的喧嚣似乎在这一刻退去,付友只听见自己
咚咚
的心跳声,比任何声音都要响亮。
他们坐在河边的石阶上,分享一盒冰镇西瓜。勺子挖开瓜瓤的
沙沙
声里,郑好说起她的故事。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家后院的老榆树,是她童年里最清晰的记忆。
所以你才那么喜欢蝉鸣
付友问。
郑好点头,啃了口西瓜:奶奶总说,蝉要在地下待好几年,才能爬出来唱一个夏天,多不容易啊。
她忽然笑起来,就像我,打了好几份工,才终于攒够了学费,马上就能去音乐学院读研了。
夜市的灯光在她眼里跳跃,像揉碎的星星。付友忽然觉得,那些被他精心收录的声音,都不及此刻她说话时,尾音里藏着的雀跃。
回去的路上,郑好忽然在一棵老槐树下停住脚步。你听,
她闭上眼睛,是知了猴爬树的声音。
付友屏住呼吸,果然听见细碎的
沙沙
声,从树干深处传来。那是生命破土而出的声音,微弱,却充满力量。
他悄悄打开录音笔,把这声音,连同她满足的叹息声,一起收进了磁带里。这一次,他给磁带贴的标签是
——《希望》。
八月中旬的台风来得猝不及防。先是窗外的树被风刮得
呜呜
作响,像是谁在暗处哭泣,接着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像是要把整栋楼都砸穿。
付友接到郑好电话时,她的声音带着哭腔,还夹杂着玻璃破碎的
哐当
声:
付友,我家窗户被吹破了,我好怕……
他抓起伞冲进雨里,风裹挟着雨水,像无数只手拉扯着他。老旧的电线在风中
滋滋
作响,偶尔有广告牌被吹落,发出沉重的
轰隆
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郑好的出租屋在二楼,窗户果然碎了一地,雨水顺着缺口灌进来,在地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她蜷缩在墙角,抱着膝盖,看见付友进来时,眼泪一下子涌得更凶。
别怕,我来了。
付友脱下湿透的外套裹住她,雨水从他发梢滴落,砸在地板上
嗒嗒
作响。
他们用塑料布糊住窗户,胶带撕开的
刺啦
声里,郑好的情绪渐渐平复。我奶奶刚才打电话,说老家的房子塌了一角,
她吸了吸鼻子,她年纪大了,我真怕她出事。
明天雨小了,我陪你回去看看。
付友把她揽进怀里,风声雨声似乎都被隔绝在外,只剩下两人贴近的心跳声,在狭小的空间里相互呼应。
那一夜,台风在窗外肆虐,他们挤在沙发上,听了一夜的风雨声。郑好渐渐睡着,头靠在付友的肩膀上,呼吸均匀。付友却睁着眼睛,看着塑料布被风吹得
鼓鼓
作响,像一面脆弱的鼓。
他忽然意识到,有些声音是留不住的,就像台风过境,会带走一些东西,留下一些痕迹。但有些声音,却能在心里生根发芽,成为支撑彼此的力量。
天快亮的时候,风势渐小。付友轻轻起身,走到窗边。雨还在下,但已经没了之前的凶狠,反而带着点温柔的意味。他打开录音笔,把台风减弱的风声,和屋里郑好安稳的呼吸声,一并录了下来。
这一次,他没有给磁带贴标签。有些声音,不需要标签,也能永远记得。
台风过后,夏天好像一下子就短了半截。蝉鸣不再那么密集,阳光也少了几分灼人的热度,傍晚的时候,甚至能吹到带着凉意的风。
付友陪郑好回了趟老家。老房子确实塌了一角,但万幸没伤到人。奶奶看到郑好,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蝉鸣在院子里此起彼伏,像是为这重逢伴奏。
你看,
奶奶指着院角的老榆树,今年的蝉好像格外多,吵是吵了点,却让人觉得踏实。
郑好笑着点头,偷偷碰了碰付友的手。他的手心有点烫,像被阳光晒过的石头。
回去的路上,郑好忽然说:付友,我可能要提前去学校报到,那边有个项目,机会难得。
付友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什么时候走
下周。
她的声音低了些,要去三年。
车厢里陷入沉默,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
沙沙
声。付友忽然想起第一次在便利店遇见她时,雨声也是这样,敲打着窗玻璃,也敲打着人心。
我会想你的。
郑好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也是。
付友转头看她,夕阳正落在她的侧脸,给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我会录很多声音寄给你,让你知道,这边的夏天,一直都在。
那个周末,他们又去了芦苇荡。蝉鸣确实稀疏了些,风里也带上了秋的凉意。付友打开录音笔,郑好忽然开口唱起来,是首不知名的小调,旋律简单,却像羽毛一样,轻轻搔刮着心尖。
这是我奶奶教我的,
她唱完说,她说,只要心里有牵挂,再远的距离,也能听见对方的声音。
付友把磁带取出来,放进一个精致的盒子里:这个送给你,想我的时候,就听听。
盒子里,除了今天的歌声,还有他们相遇以来的所有声音
——
雨声,蝉鸣,风扇的
吱呀
声,夜市的喧嚣,甚至还有那次台风过境时,彼此的心跳声。
郑好走的那天,付友去了车站。她拖着行李箱,轮子在地面滚动的
咕噜
声,在喧闹的候车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到了给我打电话。
付友把一个保温桶递给她,里面是刚熬好的绿豆汤,路上喝,解解暑。
知道啦,啰嗦鬼。
郑好踮起脚尖,抱了抱他,记得录新的声音给我,尤其是……
冬天的雪声。
广播里传来检票的通知,郑好转身的瞬间,付友忽然喊住她:郑好!
她回过头,眼里带着疑惑。
没什么,
他笑了笑,一路顺风。
行李箱的
咕噜
声渐渐远去,混入人群的嘈杂里,再也听不见。付友站在原地,手里还残留着她发梢的香气,像夏天最后一点余温。
回到出租屋,落地扇还在
吱呀
地转着,只是扇出来的风,已经带上了凉意。付友坐在桌前,看着那些空白的磁带,忽然不知道该录些什么。
没有了郑好的声音,这个夏天,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了。
他打开录音机,放着那盘名为《希望》的磁带。知了猴爬树的
沙沙
声,郑好满足的叹息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付友忽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她的声音,已经成了他生命里,最动听的背景音。
秋天来的时候,付友收到了郑好的信,信封上贴着当地的邮票,还画着个小小的音符。她在信里说,学校的琴房很安静,能听见风穿过走廊的声音,很像他们一起去过的芦苇荡。
我把你送我的磁带,每天都听一遍,
她写道,好像你就在我身边一样。对了,我录了一段琴房窗外的落叶声,你听听,是不是也很美
付友把随信寄来的磁带放进录音机,果然听见
沙沙
的落叶声,还有隐约的琴声,是她那天在芦苇荡唱的那首小调。
他忽然笑了,起身走到窗边。楼下的老槐树开始落叶,阳光穿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打开录音笔,把这秋日的阳光声,还有自己唇边不自觉的笑意,一并录了下来。
这个夏天虽然结束了,但那些被声音串联起来的记忆,会像埋在地下的知了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破土而出,发出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声响。
冬天来临时,付友真的录了雪声寄给郑好。雪花落在松枝上的
簌簌
声,孩子们堆雪人的欢笑声,还有他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的
嘶嘶
声,都被他精心地收录在磁带里。
郑好的回信里,附了一段她在琴房弹奏的曲子,旋律流畅了许多,却依然带着当初那份简单的温柔。付友,
她在信里说,教授说我的天赋不错,可能有机会去国外交流学习,你觉得我该去吗
付友拿着信纸,看了很久。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玻璃上
沙沙
作响,像谁在耳边低语。他想起那个夏天,郑好在夜市上说,打了好几份工才攒够学费,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去,
他在回信里写道,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录些那边的声音回来,让我也听听。
春天的时候,郑好真的去了国外。她寄来的磁带里,有异国街头的叫卖声,有教堂钟声的
当当
声,还有她站在塞纳河畔,录下的风吹过铁塔的
呜呜
声。
付友,
她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点时差造成的疲惫,我好想你,好想听你录的声音。
付友握着电话,走到窗边。楼下的迎春花开了,蜜蜂嗡嗡地采着蜜,远处传来孩子们放风筝的欢笑声。你听,
他把手机凑近窗外,是春天的声音。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郑好带着哭腔的笑声:我听见了,真好听。
日子在寄信和等待中慢慢流逝,磁带堆成了小山,每一盘都标记着日期和地点,记录着两个半球的四季更迭。付友的录音设备更新换代,从磁带变成了数字存储,但他还是习惯用手写标签,像当初那样,认真地写下每一段声音的故事。
他去了很多地方,录下了沙漠里风沙的呼啸,录下了海边潮起潮落的拍岸声,录下了雨林里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
噼啪
声。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想,如果郑好在,她会是什么表情,会说出什么样的话。
那些话,虽然没能被录下来,却早已刻在了他的心里,比任何声音都要清晰。
三年后的夏天,付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自己是音乐学院的,想邀请他去做一个关于
声音与记忆
的讲座。
我们这里有位郑好老师,极力推荐您,说您收集的声音,特别有故事。
付友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握着电话的手指微微颤抖:郑好……
老师
是啊,郑老师去年从国外回来的,现在是我们学院的副教授呢。
挂了电话,付友走到窗边。窗外的蝉鸣又开始喧嚣,阳光炽烈得晃眼,和三年前的那个夏天,一模一样。
讲座那天,付友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当他播放那段芦苇荡的蝉鸣时,忽然在第一排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郑好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头发留长了,扎成一个低马尾,正看着他,眼里的光,和初见时一样,明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讲座结束后,郑好走到他面前,手里拿着那个他送的,已经有些磨损的磁带盒:付友,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郑老师。
付友笑了笑,发现自己的声音有点沙哑。
他们并肩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蝉鸣在头顶
知了
——
知了
——
地叫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些年,谢谢你寄来的声音。
郑好轻声说,让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在等我回来。
我也是。
付友转头看她,你的声音,也陪我走过了很多地方。
他们走到一片湖边,芦苇荡长得正盛,风穿过其间,发出
呜呜
的声响,像极了当年那个午后。郑好忽然从包里拿出一个录音笔:你听这个。
按下播放键,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然后是付友自己的声音,带着点青涩:要是录到好听的,能分享给我吗
接着是郑好的声音,带着雀跃:我知道个好地方!
那是他们第一次对话的声音,被她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三年。
我一直觉得,
郑好关掉录音笔,眼里闪着泪光,最好听的声音,不是蝉鸣,不是雨声,而是……
我喊你的名字,你回应我的那一刻。
付友忽然上前一步,把她拥进怀里。蝉鸣依旧喧嚣,风声依旧温柔,但此刻,他能清晰地听见,两颗心在胸腔里
咚咚
地跳动着,节奏一致,像是跨越了千山万水,终于重逢。
他们又去了那片芦苇荡。郑好踩着高跟鞋,走在松软的泥土上,笑得像个孩子:完了,我的新鞋要报销了。
付友扶着她,手里的录音笔正对着远处的水鸟:没关系,就当是给这个夏天,留个特别的纪念。
蝉鸣依旧,但他们的心境,早已不同。郑好靠在他的肩膀上,听着风吹过芦苇的声音,忽然说:我好像听见了时间的声音。
时间有声音吗
付友问。
有啊,
郑好抬起头,阳光在她眼里跳跃,就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声音。
那个夏天,他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去了付友曾经录过春雨的青瓦巷,雨水打在伞上的
噼啪
声里,郑好挽着他的胳膊,说:这里的雨,比国外的温柔。
去了夜市,油炸臭豆腐的味道依旧刺鼻,郑好却吃得津津有味,嘴角沾着酱汁:
还是这个味儿,比米其林好吃多了。
回到付友的出租屋,那台老旧的落地扇还在
吱呀
地转着,郑好摸着扇叶上的灰尘:真没想到,它还在。
有些东西,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付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新的磁带盒,就像这些声音,还有……
我对你的心意。
盒子里,是他这三年来录的声音,每一盘都标记着日期和地点,旁边还有一行小字
——送给郑好。
郑好的眼泪掉在磁带盒上,发出
嗒嗒
的声响,像是为这些声音,又添了新的注脚。
秋天来的时候,付友搬进了郑好的新家。房子不大,却有个小小的阳台,郑好在这里种了很多花,风一吹,花瓣飘落的
簌簌
声,格外动听。
付友把他的录音设备都搬了过来,在客厅的一角,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录音室。郑好经常坐在旁边,看着他调试设备,偶尔弹起吉他,哼唱着当年那首不知名的小调。
付友,你听,
她停下弹奏,是桂花落了。
付友打开录音笔,把桂花飘落的
簌簌
声,和她的话语,一并收了进去。
冬天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郑好拉着付友跑到院子里。雪花落在他们的头发上,发出
簌簌
的轻响,像是谁在耳边低语。
你看,
郑好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
我终于听到了,你录的雪声。
付友把她的手揣进自己的口袋里,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以后每年的雪声,我都陪你一起听。
又是一个夏天,他们在老槐树底下,看着知了猴慢慢爬上树干。郑好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她靠在付友的怀里,轻声说:宝宝好像在踢我,你听。
付友把耳朵贴在她的肚子上,果然听见微弱的
咚咚
声,像是生命最初的鼓点。
我们给宝宝录点什么声音好呢
郑好笑着问。
付友想了想,打开录音笔,把此刻的蝉鸣,风声,还有两人相视而笑的声音,都收了进去。
就录这个吧,
他说,这是属于我们的,夏天的声音。
录音笔还在运转着,记录着这个夏天的一切
——
蝉鸣依旧执着,风声依旧温柔,而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永远不会真正结束的夏天,在每一个被声音填满的瞬间里,未完待续。
因为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它藏在每一次心跳里,每一次呼吸里,每一次喊出对方名字的瞬间里,成为生命中,最动听的背景音,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