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苏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你是说......冲击波增压这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比如空心装药的聚能效应。但那是利用金属罩和特殊结构,将爆炸能量聚焦在一个点上,用来击穿装甲。手榴弹追求的是范围杀伤,原理完全不同,而且结构上也无法实现那么复杂的......
她的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
因为她看到林峰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潦草的手榴弹剖面图。
我们常规的引信,都在弹体顶部,或者中心位置。林峰的树枝在剖面图的上方点了一下,点燃后,爆炸波是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就像这样。
他在图上画了一圈发散的箭头。
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呢林峰的眼神越来越亮,语气也带上了一丝难掩的兴奋,我们设计一种双层引信结构。在引信的末端,也就是最先被点燃的部分,设置一个极小当量的‘预压起爆药’。它的作用不是引爆主装药,而是在弹体内部,沿着中轴线,产生一个高速向下的冲击波,就像一个活塞!
他用树枝在剖面图的中央,从上到下,画了一道粗重的直线箭头。
这个‘活塞’,会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弹体内的柱状主装药,猛地压缩向弹体底部!就在主装药被压缩到极致,密度和内能都达到临界点的瞬间,引信的第二层,延时更长的‘主起爆药’才会被引爆!
林峰的树枝,重重地点在了被压缩到弹底的主装药上。
这就相当于,我们不是在引爆一团普通的炸药,而是在引爆一颗被我们瞬间‘锻造’过的高密度炸药!这种由内而外,由压缩到爆轰的连锁反应,我称之为——反向爆轰增压效应!它产生的冲击波叠加和马赫效应,会让爆炸威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反向......爆轰......增压
苏玉喃喃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词,她的呼吸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急促。
一开始,她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是民科式的胡言乱语。
可随着林峰的描述越来越清晰,她的脑海中,无数关于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爆炸物理学的公式和模型开始疯狂地运转、碰撞。
预压冲击波的速度和能量要如何精确控制
主起爆药的延时如何与压缩过程完美同步
弹体材料的屈服强度能否承受住这瞬间的内部超高压而不提前破裂
一个个问题在她脑中闪现,但紧接着,又被一个个理论上的可能性所解答。
可行!
理论上,完全可行!
这是一种极其天才,甚至可以说疯狂的设计!
它完全跳出了常规的武器设计思维,从最底层的能量释放原理入手,试图去驾驭爆炸本身!
这一刻,苏玉看向林峰的眼神彻底变了。
之前的震惊,是为独立一式的威力。
而现在的震惊,是为林峰这个人!
这已经不是祖传秘方能够解释的了。
这需要对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爆炸动力学有着极其深刻且超前的理解!
这种理解,甚至超过了她从鲍曼技术大学的课堂上学到的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