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岑桐敛去心底的思绪,径直走了过去。
赵长贵立刻换上一副热情的笑脸,仿佛两人关系极好。
周老板,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们场里的技术骨干岑桐同志!年轻有为啊!
那姓周的投资人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岑桐身上。
他没有理会赵长贵的吹捧,而是开门见山地问道:岑同志,既然你是技术员,那我想听听,如果我投资,你对猪场未来的产量提升和成本控制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这个问题专业而直接,显然是在考验她的真才实学。
对此,岑桐丝毫没有慌张,语调清晰开口:周老板,我的计划主要分三步。
岑桐一边带着投资人观察猪棚,一边详细介绍关于未来的规划。
一番话有理有据,数据清晰,逻辑缜密。
让人根本挑不出一点错处。
周老板眼中的审视渐渐化为欣赏,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得好,很专业。比某些人只会画大饼要强得多。
赵长贵听出他话里有话,脸上有些挂不住,但立刻又抓住机会,笑着开口:那是当然,周老板我跟您保证,只要您投资,有我们俩在,保证让您赚得盆满钵满,只赚不亏!
这番话听得岑桐眉头微蹙。
赵长贵今天对她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处处吹捧,实在反常。
他越是这样,岑桐心里的警惕就越深。
对于赵长贵没有尽头的吹捧,岑桐还是主动上前,打断了他的讲话。
周老板,赵场长过于乐观了。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尤其养殖业,不可控因素很多。我们能做的,是用最科学的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将利润提到最高,但百分之百的保证,是不负责任的。
听到这句话,周老板眼中的欣赏更甚,好!我就喜欢你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这么定了!我先期投资一万块,用来更新设备,其他的就按你说的方案来办!我等着看成果!
一万块!
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这一万块在六十年代,可是普通家庭一年都未必挣得到的巨款。
如今他们的养猪场刚刚进入试点便能拉到如此投资,实在是近些年来投一份儿。
一旁的赵长贵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搓着手连声道谢,那副谄媚的模样,让一旁的顾守义和老李都忍不住撇了撇嘴。
投资款很快到账。
没过几天,一批崭新的,经过改良的饲料搅拌设备就运到了猪场。
大家看着这些锃光瓦亮的新家伙,个个喜上眉梢,干活的劲头都足了不少。
顾守义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拍着新设备对岑桐说:岑桐,还是你有本事!这些东西可真好,以后咱们可省大事了!
岑桐笑了笑,心里却并未放松。
设备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精细化饲养才是关键。
她根据猪仔的数量和生长状况,仔细计算了下一阶段需要的特制饲料和几种关键的预防性药品,列了一张详细的采购清单,拿着它走向了赵长贵的办公室。
咚咚咚——
进来。
岑桐推门而入,只见赵长贵正悠闲地喝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