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秦国颂回过头说道。没有,我好几天都没有见到她了,她现在太忙。听说她明天还要跟着厂领导去北京呢。
安康接着说道:是的,我找她就是为了明天去北京的事儿。刚才去她宿舍找了,她没在。然后他又略带疑问的说道。这小丫头,大晚上的跑哪儿去了真叫人不省心。
秦国颂又说道。下着雪,她不会在外面的。他用手指了指前面的办公楼。厂领导的办公室灯都亮着了。你去那儿看看,是不是在那里安康大哥,我先回去了啊。
说完,他加快了步伐向宿舍走去。
望着秦国颂离开的背影,安康有些失落的摇摇头。拿出一支烟点着深深的吸了一口。他缓缓的把烟雾吐出。心里想着秦国颂给他撒的那些谎。无奈的摇摇头。
当初我要不把他介绍进厂就好了......现在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他小声的自己对自己说出了这句话。
一个月后。1968年2月。省会搬离了这座城市。这一搬迁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波及面可不算小。相关机构都要跟着搬家。
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法院都要跟着搬迁。尽管这些机构都被砸了,都实行了军管。但是这些人还在,他们的命运都和他们的单位在一起牵扯着。大部分人都跟着走了,只有一小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留在了本市。转入到地方相应的机构相同的系统行业里。
快到休养年纪的张子东没有随行搬迁,留在了本市,留在了他所居住的大院。同他在一个单位的大凤也没有随行搬迁。跟着他爸爸一样留在了这座大院里。省法院的黄一鸣和他的儿子黄国英及他们全家都跟着搬迁到了新的省会。黄国英与大凤两个人开始了正式的分居,与他们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又拉开了一档距离。尽管是这样,黄国英还会隔三差五的周日休息的时候回到大院与大风相聚。黄一鸣全家搬走了。他们所住的这套房子暂时没有分配给合适的住户。就由张子东家暂时住着。张子东让出了原先的两间西屋。这两间西屋是事先打了隔段的独立的房间。暂时也没人住,等着待分配的新人到来。
省会机构一般走,这座大院的人员走了将近1/3。然后陆陆续续的人就搬进了这座大院,填补了空闲的房间。新搬进来的住户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有行政机关的,但大多数都是工厂的比较有权势的人员。新搬来的一个住户竟然还是从农村来的,听说他有一个在这个城市大型工厂里当头头的亲戚。这个亲戚把他从农村弄到了工厂,然后弄到了这座大院里住。这家在大型工厂当头头的亲戚是一个河南转业军人。尽管工厂里有军代表。但这个厂里掌握实际权力的仍然是这个造反头头,转业军人。他叫范长庚。
这个从河南农村来到这个大院的农民,现在已经是他亲戚的工厂里的一位工人了。很快就以以工代干的身份进入了中层领导阶层。这个人也姓范。叫范志勇。在厂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他同样也没什么文化,为人随和。面露笑容,说话小声小气。与他的亲戚范长庚极其相似。极有人缘。
范长庚拖家带小的来到了这座大院。住在外院的两间南房里,就把紧挨着他这两间南房的原先高老头住的那间耳房也占用了,他们一家六口。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未成年。原先高老头居住的那间耳房由两个儿子居住。他又看到一进院门口的原先大雅的那间屋子门锁着没有人去住。就安排他的亲戚范志勇住了进去。范志勇独自一人住在原先大雅住的那间房子里。此时的社会环境依旧是乱哄哄的不稳定的局面。有点权势的人就可以随意的占用没有人住的房间。这些房子大都是归了房管部门,有权势的人通过熟人找房管部门就可以很轻易的住进去的。因为房管部门两派的争斗更乱。任何事情都是掌权的人随口说了算的。这个年代有一句典型的经典口号。无法无天!
但范长庚与范志勇似乎很懂法。也不是懂法,就是人的天性使然。他们行事低调,待人和蔼可亲。尤其是范长庚凭借着手中的一些权利。还经常给邻里们办事。邻居们和这家新来的住户相处的非常的和睦。他们有的还会去巴结范长庚,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们找一份好的工作。
范长庚工作很忙,平时很少回家。家里有些大事小情都是由邻居们代办。邻居们也愿意给他办事,因为他们也有求于范长庚办事。这叫互相帮助,互通有无。
范志勇平时回家也少。他在厂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厂里。他在院里占的大雅原先住的这间房子情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依旧是房门紧锁。阴阴冷冷。
然而,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