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贵人赊粥,流民方不会扰一方不宁;还提坠井邻里相救,父母皆有银钱答谢;富户行善,是为死后去往西方极乐。
你既然言人性本善,孔圣人为何要设礼乐教化四方
更何况,还有饥民易子而食,何谈善心本性
玄衣学子孙铭闻言疾步上前,长发随着微风晃动:善念如同未雕之璞玉,虽以教化相辅相琢,圣人当年周游列国,若不是善心使然,何来三千弟子跟随相学
话落,与钱幼斌同属反方的李乘风冷冷一笑:可笑璞玉,若生来便是美玉,哪里要的磋磨震慑
到了这里,双方已然如火如荼,作为白衣一方,赵鹏举的儿子赵昭平赫然在列,他也上前出声。
你们说人性本恶,全是空谈经义,路边的乞儿将乞讨来的窝头让与幼妹,这不正是善心
你们可曾看到国子监外那两个乞讨的小儿,二人虽清贫,但仍心怀善念礼仪,这不正是善念
钱幼斌听此,哈哈大笑,他上下打量赵昭平,讲出自己的看法:你说人性本善,你讲幼童孤苦,可你赵公子成日相见那两个幼童,可曾帮扶一二
说罢,钱幼斌冷笑:我看你赵公子不似口中所说人性本善,倒是将恶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啊!
你!赵昭平无言以对,作势就要上前与对方辩论。
一时间,双方唇枪舌战,惹得墨渍横流,书卷翻飞。
庆安帝手握龙纹茶盏,绣着五爪金龙的袖口扫过龙椅的扶手,看着下面吵得面红耳赤的一众学子们,他的嘴角泛上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些学子今日对于善恶的讨论,让他想起了朝堂上暗流涌动的各派,这些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倒是比任何众生百态都要更生动,更有趣呢。
猛地,庆安帝见到一名身着玄衣的男子执手而立,对于双方的争吵不发一言,遗世独立仿若场外之人。
庆安帝微微扭头,朝身旁站着的禧福公公询问道:那个身穿玄袍,头戴玉簪的少年是谁
怎生不见他开口,是脑中没有见解与想法吗
禧福公公年过半百,成日在庆安帝身边伺候的他早就练就了一副笑面佛的本事,听到庆安帝的疑问,禧福公公又扬起了那张标准的笑脸。
回圣上,那位正是此次春闱的榜首,宋志明。
禧福自然是见过宋志明的,这孩子进国子监的旨意当时就是他亲自送到西城去的。
虽然对宋志明有两分好感,但还不值得禧福为了个不相干的特地在主子面前为人言好。
庆安帝点头,他想起来了。
上次禧福传旨回来,还跟他讲了些宋忠贤家中的一二阴私,如今这个宋志明已经算不得宋家人了。
许是害怕轻易因为经义辩论而遭人怨恨吧。
若真是如此,他倒是觉得这个宋志明不值得他先前的那一纸圣旨了。
经义辩论向来不讲究结果,只看过程,经过两方一番精彩的辩驳,一旁负责记录的学士早已将这副场面记录在册。
随着侍读学士最后一笔在纸上落下,经义辩论也进入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