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康蹲在玉米地里数叶片的第三十一天,突然被玉米须子呛得打了个喷嚏。这一喷嚏打得惊天动地,不仅震落了几片叶子,还震开了他记忆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
——
一个圆滚滚、黄澄澄、埋在土里就能长的东西,叫什么来着?
“土豆!”
他猛地蹦起来,差点被玉米秆绊倒,“对!就是土豆!比玉米还能扛饿,比黄金还值钱!”
这个发现让他饭都顾不上吃,拽着韩忠就往库房跑。账本翻得满天飞,装种子的陶罐倒了一地,最后在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里,找到了半袋皱巴巴的东西
——
是上次那个西域胡商顺带塞给他的,当时他以为是坏掉的红薯,随手扔在一边。
“就是它!”
公孙康捧着土豆,激动得手都在抖。这土豆表皮坑坑洼洼,还有几个发了芽,看着像块营养不良的石头,可在他眼里,比三车狐皮还珍贵。
韩忠凑过来看了看,皱眉道:“少东家,这不是烂红薯吗?上次喂猪,猪都不爱吃。”
“你懂什么!”
公孙康赶紧把土豆藏进怀里,“这叫‘海外仙薯’,是蓬莱仙岛来的宝贝!吃了能长命百岁,种了能富可敌国!”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翻出那块包玉米种子的红绸,小心翼翼地把土豆裹起来,“得给它包装包装,不然爹肯定不信。”
接下来的三天,公孙康把自己关在屋里,对着那袋土豆研究个不停。他用毛笔给每个土豆编号,记录它们的形状、重量,甚至对着发芽的土豆朗诵自己写的
“颂歌”:“仙薯仙薯,埋土就活,吃了成仙,种了成佛……”
韩忠路过他窗前,听见里面念念有词,摇摇头对家丁说:“少东家怕是魔怔了,上次对玉米也没这么上心。”
家丁小声嘀咕:“会不会是上次被鲜卑人追,吓傻了?”
两人正说着,就见公孙康抱着个红绸包裹冲出来,眼睛亮得像两盏灯笼:“韩伯!备马!我要去见爹!”
公孙康骑着那匹从乌桓换来的白马,怀里揣着用红绸裹了三层的土豆,直奔公孙度的书房。路上遇到巡逻的士兵,他还特意勒住马,掀开红绸一角炫耀:“看!仙物!”
士兵们看着那块坑坑洼洼的东西,纷纷低头憋笑
——
自从上次见识了
“铜镜烤蚂蚁”,大家对公子的
“仙物”
已经见怪不怪了。
公孙度正在处理公文,见儿子风风火火闯进来,怀里还抱着个神秘包裹,就知道没好事。他放下竹简,揉了揉太阳穴:“又搞到什么宝贝了?是能让乌桓人送马,还是能让鲜卑人送皮?”
“比那些都厉害!”
公孙康把包裹往案上一放,做了个夸张的手势,“爹!您瞧好了!这是孩儿千辛万苦从海外寻来的仙薯!”
他一层层揭开红绸,露出里面的土豆。公孙度盯着那几块灰扑扑的东西,半天没说话。案上的青铜灯盏跳动着火焰,照亮他脸上的疑惑。
“这……
就是你说的仙薯?”
太守大人的声音带着不确定,“看着跟地里的烂红薯没两样啊。”
“那是您不识货!”
公孙康拿起一个最大的土豆,举到灯前,“您看这纹路,暗藏天地玄机;这芽眼,凝聚日月精华!据说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出海,找的就是这东西!”
他唾沫横飞地描述起来:“这仙薯不用浇水不用施肥,往土里一埋就能长,亩产十石不是梦!吃一口能扛三天饿,吃两口能打老虎,吃三口……”
“吃三口能成仙?”
公孙度接过话茬,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调侃。
“差不多!”
公孙康还真点头,“而且它能治百病,腰酸背痛、跌打损伤,只要煮一锅仙薯汤,喝下去立马见效!”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开始比划怎么种植、怎么烹饪,仿佛已经看到漫山遍野的土豆和堆积如山的财宝。
公孙度看着儿子眉飞色舞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场景有点眼熟
——
上次推销玉米种子时,他也是这副德行。太守大人清了清嗓子,正想泼点冷水,就见一条黄狗摇着尾巴跑进书房,是府里的老狗
“大黄”,平时最爱跟在公孙度脚边。
大黄闻到陌生气味,径直跑到案前,对着公孙康手里的土豆直嗅,尾巴摇得更欢了。
公孙康正说得兴起,见大黄盯着土豆不放,顿时紧张起来:“去去去!这是仙物,不是给你吃的!”
他想把土豆藏起来,却被公孙度拦住了。
太守大人看着大黄垂涎欲滴的样子,突然有了主意。他从公孙康手里拿过那个最大的土豆,在手里掂了掂,慢悠悠地说:“既然是仙物,那肯定灵气充沛,连畜生都能感知到。”
公孙康没听出话里的玄机,还得意地补充:“那是自然!仙薯有灵,能通万物!”
话音未落,就见公孙度手一扬,把土豆扔向大黄:“那就让它尝尝仙味!”
大黄早就等着这一刻,腾空跃起,精准地接住土豆,“咔嚓”
一口咬下去,连皮都没吐,三两口就吞进了肚子。它砸吧砸吧嘴,摇着尾巴看着公孙度,像是在讨赏。
整个书房瞬间安静下来。
公孙康保持着举着手的姿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睛瞪得溜圆,仿佛能塞下两个土豆。他看着大黄摇尾巴的样子,又看看父亲云淡风轻的表情,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半天没说出一个字。
“怎么样?”
公孙度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呷了一口,“仙薯被吃了,也没见大黄成仙啊。”
大黄仿佛听懂了这话,突然打了个饱嗝,晃悠悠地趴在地上,晒着从窗棂照进来的阳光,一脸惬意。别说成仙了,连点
“仙气四溢”
的反应都没有,顶多是多放了个屁。
“这……
这不可能!”
公孙康终于回过神来,声音都变了调,“一定是吃法不对!仙薯要煮着吃,要配着仙草煮!生吃是没用的!”
“哦?是吗?”
公孙度放下茶杯,“那你明天煮一锅来,让大黄再试试?”
“爹!”
公孙康急得跳脚,“这是给人吃的!不是给狗吃的!大黄它……
它没福气!”
他看着趴在地上打盹的大黄,心疼得像被剜了一块肉,“那可是我好不容易找来的母薯!能长出一大堆小薯的!”
“行了行了,”
公孙度摆摆手,觉得这儿子实在是荒唐得可爱,“不就是几块烂红薯吗?想吃我让厨房给你蒸。别整天‘仙薯仙薯’地喊,传出去让人笑话。”
他站起身,准备出去巡营,走到门口又回头叮嘱:“要是真能种,你就找块地试试。别又像上次那样,把玉米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收的还没种的多。”
公孙度走后,书房里只剩下公孙康和那条打着盹的大黄。少年看着地上的狗,又看看案上剩下的几个土豆,突然冲过去对着大黄嚷嚷:“你知道你吃了什么吗?那是能让辽东富起来的宝贝!你个没见识的狗东西!”
大黄被他吓了一跳,夹着尾巴跑了。公孙康气得在书房里转圈,踢翻了脚边的铜炉,打翻了砚台,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抱着剩下的土豆委屈得差点哭出来。
“太过分了……”
他摸着土豆上的芽眼,“等着吧,等我种出一地仙薯,让你们都大吃一惊!”
公孙康气鼓鼓地回到自己院子,把剩下的土豆锁进木箱,还贴上了封条,上面写着
“闲人勿动,狗更勿动”。韩忠见他脸色难看,端来一碗甜汤安慰:“少东家,太守爷也是跟您开玩笑呢。”
“开玩笑?”
公孙康舀了一勺汤,气呼呼地说,“他把我的母薯喂狗!那可是能长出百八十斤仙薯的!”
他突然眼睛一亮,“对了!大黄吃了仙薯,说不定能生出‘仙狗’!韩伯,你去盯着大黄,要是它有什么异常,立马告诉我!”
韩忠哭笑不得:“少东家,一条狗能有什么异常?最多是多拉几泡屎。”
“那可不一定!”
公孙康放下汤碗,“万一大黄突然会说话了呢?万一它长出翅膀了呢?这都是仙薯的威力!”
接下来的几天,公孙康真的派家丁去盯着大黄。家丁们每天蹲在狗窝旁,记录大黄的吃喝拉撒,从
“早上吃了三碗剩饭”

“下午在院子里追蝴蝶”,事无巨细,最后汇总成一本《仙薯与犬类变异观察报告》。
公孙度偶然看到这份报告,气得把公孙康叫到面前,指着报告上
“大黄今日排便三次,形状正常,未发现仙气”
的字样,又好气又好笑:“你要是把这份心思用在练兵上,辽东的军队早就天下无敌了!”
公孙康却振振有词:“爹,这叫科学观察!没有数据怎么证明仙薯的神奇?再说了,现在是和平年代,发展农业才是重中之重!”
他见父亲脸色缓和,赶紧趁热打铁:“爹,您就给我一块地吧,不用太大,半亩就行。我要是种不出仙薯,就把那三车狐皮还给鲜卑人!”
公孙度看着儿子一脸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他小时候拿着泥巴当玉玺的模样,心里软了下来。他叹了口气:“库房后面有片荒地,你要种就去种吧。别又像上次那样,把好地给我霍霍了。”
得到父亲的许可,公孙康比中了头奖还高兴。他立马组织家丁翻地,亲自给土豆切块,每个块上都要留两个芽眼,美其名曰
“双保险育种法”。他还搞了个隆重的
“播种仪式”,自己穿着新做的锦缎袍子,拿着镶银的锄头,对着土地拜了三拜,嘴里念念有词:“土地神土地神,保佑仙薯长精神,结得像南瓜,甜得像蜂蜜……”
韩忠站在一旁,看着少东家对着土地磕头,忍不住跟家丁小声说:“上次种玉米也没见这么隆重,看来这仙薯在公子心里,比玉米金贵多了。”
家丁点头:“可不是嘛,听说为了这事,还跟大黄结仇了,见一次骂一次。”
两人正说着,就见公孙康拿起一块土豆种,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盖土时还特意用手拍了拍,仿佛在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阳光照在他脸上,映出满满的期待。
土豆种下后,公孙康比伺候亲爹还上心。天不亮就去地里查看,晚上提着灯笼去巡视,生怕被鸟啄了、被虫咬了。他搞了个
“仙薯生长日志”,每天记录温度、湿度,甚至画下土豆苗的生长曲线,虽然那些曲线歪歪扭扭,根本看不出规律。
有天夜里下暴雨,他担心土豆被淹,披着蓑衣在地里守了一夜,结果淋了雨发了高烧。躺在床上还不忘叮嘱韩忠:“记得给地里排水,仙薯怕涝……”
韩忠看着他烧得通红的脸,无奈地摇摇头:“少东家,您这是何苦呢?就算这仙薯真能长,也犯不着这么拼命啊。”
“你不懂!”
公孙康咳嗽着说,“这是改变辽东命运的机会!等仙薯丰收了,咱就不用再跟乌桓人换马,跟鲜卑人换皮了!咱自己就能吃饱,还能卖给别人!”
他越说越激动,差点从床上跳起来,“到时候,我要让全天下都知道,辽东有仙薯,吃了能成仙!”
韩忠没敢告诉他,昨天他去地里看了,只有几棵瘦弱的芽破土而出,看着还没野草壮实。
公孙度来看他时,见他床头还摆着那本《仙薯生长日志》,忍不住拿起来翻了翻。当看到
“今日发现一只蚂蚁爬过仙薯地,疑似被仙气吸引”
的记录时,太守大人的嘴角抽了抽。
“你呀,”
他放下日志,“要是把这份执着用在正途上,何愁大事不成。”
“这就是正途啊!”
公孙康急道,“爹,您就等着瞧吧!等我的仙薯丰收了,我就煮一大锅,请全城的人吃,让他们都见识见识仙薯的神奇!”
公孙度没再反驳,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养病,等病好了再去看你的仙薯。”
走出房门,太守大人对韩忠说:“多派几个人去帮帮少东家,别让他真把自己折腾病了。”
韩忠点头应是,心里却在想:怕是帮也没用,少东家对这仙薯,已经着了魔了。
几天后,公孙康的病好了,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土豆地。看着那几棵瘦弱的绿芽,他非但没失望,反而兴奋地大喊:“长出来了!真的长出来了!我说过仙薯有灵的!”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又开始记录:“仙薯苗出土第三天,身高三寸,叶片两片,精神状态良好,未发现病虫害……”
阳光照在土豆苗上,也照在公孙康认真的脸上。远处传来大黄的叫声,他抬头瞪了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小心翼翼地给土豆苗浇水。
在这个
191
年的春天,辽东太守府的荒地里,几棵瘦弱的土豆苗在风中摇晃。而一个坚信它们能让人成仙的少年,正蹲在地里,描绘着一个由土豆构成的、荒诞却又充满希望的未来。至于那条吃掉
“仙薯”
的大黄,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一口吞下的,竟是少年心中撬动天下的
“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