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氏惊叹于花晓的手艺,没曾想五香蛋之后,她还真做出了芙蓉糕。
而且,看起来比镇上卖的芙蓉糕卖相更好,软乎乎的,十分喜人。
娘,你尝尝,花晓切好了之后,递了一块过去。
李氏接过去,咬了一口,清甜中带着米香,十分可口,赞道,好吃!比镇上卖的一点不差。
这会,路巧巧醒了,往厨房里探头一看,一下子就看见了白胖暄软的芙蓉糕,眼睛瞪得大大,一脸不可思议,啊!我都还没看到是怎么做的呢!
下次再做,带着你看。花晓笑道,快去洗漱了来吃。
路巧巧一溜烟跑了,又一溜烟回来了,也不知道这个小吃货有没洗漱干净。
早起时就没见着路乔,早饭时也没见到,也不知道这人,一大早的去干嘛了。
李氏看在眼里,便提了一句,路乔早起就出门了,说是晌午就回来。
花晓自然知道这是跟自己说的,应了句,知道了。
瞅着时辰差不多了,五香蛋检到了篮子里,花晓便挎着竹篮,路巧巧也挎了一只,不过她的住竹篮里,装的不是五香蛋,而是分拣出来的菌菇。
数量不多,花晓想着,先带到杏花楼,让李掌柜看看,这种品相的能不能要,大概是个什么价格。
到了杏花楼顺利地结了账,李掌柜那边看着,觉得菌菇质量不错,把价格贵的红菇和鸡松菌收了,剩下一些杂菌也顺带着收了。
杂菌不值什么银钱,说是顺带收了,给店里的伙计加加餐什么的。
临走,李掌柜跟花晓说了,每日五十枚五香蛋,改成每日七十枚,加上二十枚。自打杏花楼卖五香蛋之后,有不少客人多买上两个,带着饿了的时候垫吧垫吧,很是方便,而且味道又好。
花晓应了下来,只是这样一来的话,梨花村的鸡蛋怕是供应不上了。
再收上两天,估计都收完了,镇上倒是有卖,但售价高啊,一文钱才两个,比起在村里收一文钱三个,数量一大,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看来得向外扩展了,到梨花村附近的村子收收,要是收不上来,那就得买镇上的了,想想就肉疼。
回到路家,一推开门,便见着李氏在清洗鸡蛋。
娘,你自己把鸡蛋收回来啦花晓道。
正好闲着没事,想着今日也要去收,便提早去收了,李氏道,花晓啊,今日收了两百枚,估计明天就不太好收了,村里的鸡蛋都到咱们家了。
果然说什么来什么,花晓叹气,不过她想到了对策,准备明天先到离梨花村最近的王家村看看,能不收上来多少。
说是隔壁村,步行得走上一个时辰,换成现代的计时,那就是两个小时,一来一回得四个小时,着实不近。
要是有自行车就好了,花晓胡思乱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