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言侯府上这两兄弟让女帝非常疑惑。
这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一个是上阵杀敌,屡屡传捷报回京的戍边英雄,功劳滔天。一个则是从小到大不受重视,庶出的草包。一个是京城第一大才子,在文道上面也有着非常惊人的水平。另一个,则是不学无术,文不成武不就,跟他娘亲一样都属于普通人,甚至地位更低的贱奴。
可这样一个名声极其不好的人,在汪家当着她的面却是怒骂当今皇帝是昏君!
而且骂的头头是道极有道理,让李玉都无法反驳。
苏秦还说他是汪大山的战友,按道理苏秦在苏家是个草包,根本就没有离开过苏家才是。苏家上战场那位,一直都是苏沐风才对。
所以这事儿让李玉感觉到了蹊跷,她必须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苏秦离开汪家之后,她就一直让人盯着苏秦。得知苏秦真的被苏家扫地出门,没有回到苏家,而是在城内租住了一个小院,她立刻就赶了过来。
而今,李玉就来到一座小院门前。她刚来的时候,前面一辆马车刚走。她也看清楚了,那辆马车上面,是言侯府的侯爷苏镇山一家。
苏家!
苏家人来找苏秦干什么早上不是才把苏秦扫地出门李玉沉声道。
陛下,这苏家内部的事情,我们自然是不知。陛下,先进去吧秦正说道。
李玉思量片刻,当即下了马车,上前敲门。院子大门打开了一道缝隙,苏秦的骂声当即就来。
不是让你们滚吗言侯府可还要半点脸面苏秦凑了出来,愤怒道。
只是他一眼就看到了门外的李玉和御史大夫秦正,顿时正了正神色,笑道:秦大人,李大人,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还以为,是苏家那几条野狗。
这秦正秦大人可是御史大夫,从一品大员。而跟在他身边这位姓李的,很可能也是朝廷高官。所以,喊上一声李大人,总归是不会错的。
野狗李玉眉头一皱。
苏秦笑了笑,李大人不必在意,你们这是
苏家对待他,比对待下人奴隶还要下贱。所以,他对苏家当然是没有什么好态度。更何况,他以及他身后弟兄,用命拼来的军功,苏家想抢走就抢走
军功他可以不要,给任何一个上战场的将士都行,唯独不能给你苏沐风。
我跟李大人仔细看了你这首诗文,你所写的这首从军行极好。宁国文坛上,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笔墨~苏公子,能不能请我们进去喝杯茶秦正笑道。
苏秦想了想,点点头。
二位,请!
李玉走进了这座小院,小院左右是厢房,正面是一个院子,院子后是一座大厅。这样的建筑,在京城还有很多,一般都是比较普通的百姓居住。
她一眼就注意到了院子里正在烧柴火的一口大锅,和大锅旁边的瓶瓶罐罐。这些东西虽然遮掩了起来,但是李玉还是看到,那口大锅旁边有洒落出来的盐巴。
盐!
李玉心思一沉,苏秦在干什么制盐贩卖和制作私盐,这可是砍头的重罪。朝廷律法明令禁止贩卖私盐,而苏秦这很明显就是在煮卤水制盐!
他好大的胆子!
许是苏秦被苏家扫地出门,没有了生活来源,所以就硬着头皮冒险。李玉心思低沉,她并没有拆穿这件事,而是跟着苏秦坐在了凉亭。
苏秦亲自倒了两杯茶,坐在两人的对面,不卑不吭。
这模样,哪里像是京城传闻当中的草包反而给人极为精明,好似还有一股杀气的感觉。
苏公子既然和汪大山一样上过战场,这为何,兵部的名册里面没有苏公子的名字李玉问道。
苏秦神色思量,这两人都是朝廷官员,而今朝廷是个什么态度,他并不清楚。更何况,苏镇山在朝廷人脉很广。若是前来打探消息的,暴露太多,恐怕会引来麻烦。
战场上的将士,没有在兵部名册上的数不胜数。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兵罢了。苏秦淡淡道,边境军队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兵部登记过,有些人就是半路被抓的壮丁百姓,这一批人死了也就死了,无人会在意。
一个小兵
李玉心想,这个苏秦谈吐不俗,更有着惊人的学问,必定不简单。
苏公子,你的那首诗文我极为喜欢。当今圣人重视文道,要一力打造天下圣学的盛兴之地。你这首诗文,若是让圣人看见,圣人定会嘉奖你。
你还上过战场,为宁国戍边,保护宁国百姓。又有如此学问,这般人才正是我宁国最需要的。不如,我向圣上请示,让你入朝为官如何至少,也是翰林院大学士。亦或者,苏公子想要领兵作战,我也可向圣上禀明,让圣上册封苏将军!
李玉起了爱才之心,苏秦这样的人才,必须先留在身边,日后在做打算。
入朝为官
苏秦深吸一口气,自从在边境退下来之后,他已经累了。再加上在边境的旧伤未愈,身体上的疲惫,让他对功名利禄,对加官进爵,都没有什么想法。
多谢李大人好意,小民无意入朝为官,只想要当一个闲云野鹤,在这京城,或者是在什么地方,一日三餐,粗惨淡饭,了却余生。对于当官,太累了,无心去做。苏秦说道。
嗯
李玉神色微变,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人挤破头在考科举,想要入朝为官走仕途。可而今机会摆在苏秦面前,他竟然拒绝了!他更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的程度
宁国还有这等高人
秦正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陛下亲自邀请苏秦入仕,苏秦竟然还拒绝!
苏公子,这可是个极好的机遇。公子如此年轻,当真要放弃这个机遇别人想要入仕,还得历经千辛万苦去考科举,你~
秦大人不必再说,我心意已决。苏秦淡淡道,我对做官没有什么兴趣,退役下来之后,就只想要一家老小,三餐四季,平平安安。
李玉思量片刻,不再纠结此事,道:苏公子,整个京城传言你并不是一个文道才子,按道理苏公子应该写不出那首如此惊人的诗文才是。
可偏偏苏公子写出了那首极好的诗文。
三日后宁国诗会,苏公子何不去扬名
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