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玉脑子嗡嗡的,脸色都黑了下来。
一股怒意,直冲脑海!
她十二岁登基,坐上皇位已经八年。八年时间,满堂朝臣,有谁敢当着她的面指着她的鼻子辱骂她是一个昏君
好大的胆子!
可这苏秦的一番话,让李玉感到无比愤怒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羞愧。
她是皇帝不错。
她也是女帝不错。
朝廷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女儿身,从小到大,她都是被包装成男儿来养育。真正知道她是女帝的,也仅仅只有那么几个人。而这几个人,基本上都已经死绝了!
登基以来她就没有走出过皇宫,为了巩固朝堂她已经耗尽心力。自然,也就无心去看看百姓,看看边境的军队。
以至于现在被人指着脸面骂她是个昏君,骂的她狗血淋头。
一旁的御史大夫秦正嘴角抽搐,全身都发抖起来。心想这苏秦还真是勇啊,竟然敢指着圣人的脸怒骂。
你,你放肆!秦正怒道,当今圣人日理万机,爱民如子,又怎么可能是你口中所说的昏君
倒是你,苏家世子,本官知道你的德行。你的名声,早就在京城传开了。文不成武不就,你还有脸指责当今圣人你这个言侯府的草包,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再敢羞辱圣人,本官就砍了你的脑袋!
还要诛罪你言侯府!
是么
苏秦冷笑一声,你还有脸说皇帝不是个昏君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宁国百姓苦成什么样子
看看,将士家眷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将士在边境用命拼杀,守卫边疆。他们的军功,何在我问你何在
昏君何在
昏君为何不为阵亡将士正名为何不亲自关照这些将士家眷为何不赏罚分明,奖赏三军
甚至,我们将士用命拼搏而来的军功,还要被奸人抢夺,被人抹去,凭什么
将士的命就不是命吗百姓的儿子就不是人吗没有百姓的儿子组成军队,你以为那昏君能够稳坐皇位之上吗
我真为我们的将士有这样的昏主而感到悲哀!
苏秦背负双手,神色冰冷。
静!
此间现场,一片死寂!
御史大夫此刻脑海犹如雷劈一般,无比的心惊,一身冷汗当场就冒出来了啊。这是当着皇帝的面,把皇帝骂的体无完肤。正当他要出言阻止,开口反驳的时候,一旁的陛下伸手拦住了他。
李玉捏了捏鼻子,她忽然感觉鼻子酸酸的,竟然是差点就被苏秦给辱骂破防了。
苏秦看着汪母崩溃的身影,这是手足兄弟的母亲,他必须要替死去的汪大山照顾好汪母,必须替汪大山尽孝。
这一次他能够来阻止官吏对汪母的羞辱,下一次呢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兜里一两银子都没有,对汪母的帮助也不大。
但是他绝对不能让汪母再被这些官吏羞辱欺负!
丫头,取笔墨来!
嗯
他要干什么
李玉脸色微变,这苏秦要笔墨干什么京城早有传言,苏秦文不成武不就,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明白,他要干什么
汪凝很快就取来笔墨,并且亲自给苏秦磨墨。苏秦拿起笔,在那一瞬间,他身上的气势骤然变得凌厉,锋芒毕露,杀气滚滚。
他耳畔,仿佛响起了在战场上,冲锋之时的号角声!
他要把汪大山的一生,写下来,赠给汪母。
如此才对得起汪母的那一句,吾儿,勇否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赠汪大山!
谁人若欺我西部边军将士之家眷,我定亲自持刀登门拜访。
为我阵亡将士,讨个公道!
边军将士,手足兄弟苏秦,留!
苏秦落笔,掷地有声。
他拿着这首诗文,来到汪母身边。
大娘,我苏秦身无分文,没有银两接济您。只能留下这首笔墨,若有人再敢来欺辱你,你就将此诗文交予他看。有边军将士在,没有人敢对你动手。若生活困苦,也可将这诗文售卖出去,换取米面粮食。我日后,再替大山来看您。
苏秦说完,转身就走。
丫头汪凝,则是留在此地,当场石化,神色大惊!
这就是苏秦的笔墨,这就是苏秦为汪大山这位兄弟所做的一件事。他留下了这首诗文,留下了饱含浓浓警告意味的字句。恐怕谁也不敢,招惹那些在边疆血战的将士!
这首笔墨,汪母既可以拿来卖钱,又可以拿来自保。更让汪凝目瞪口呆的是,公子的笔墨,极好!这一首诗文,写尽了汪大山在战场上的一生。这就是送给汪大山的,也是送给汪母的。
汪大山,没有给汪家丢人,他在战场上,就是这般奋勇,就是这般决绝,就是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气!
李玉和秦正二人,立刻上前查看。当两人看到上面锋芒毕露,饱含杀气的字句之时,皆是神色大惊!
这时候,李玉的目光才落到那首诗文之上,整个脑子轰的一声,更为震惊起来。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李玉仿佛感受到了,一股边境将士冲锋厮杀的气势和决心!
好,好,好!
她连连说了三个好字,神色极为震惊。
宁国乃文道荒漠,她这个皇帝一直都想要振兴宁国文道,对于诗文,也有自己的见解。
这首诗文,体现了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和孤寂,当真乃一绝。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乃绝句,绝句。若非处身在塞外,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惊人之诗文来的。
秦正,京城传闻,他文不成武不就可而今却是当场写出这么一首诗文,这怎么可能
秦正也是脸色大变,按道理,这不应该啊。苏秦的笔墨满腔愤慨,透露着一种将领对下属的爱护,哪怕是家眷,也容不得外人羞辱。可他,分明就是苏家的草包!
李玉神色疑惑,沉下心来,说道:
五年前兵部让一批老将军的后裔上战场,这其中就包括苏家的苏沐风。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所以苏沐风被朕屡次准予提拔。这一次朕召苏沐风回京,就是为了封赏他为大将军!
这苏秦所说的情况,之前朝廷确实不知情。但我宁国圣人,绝非昏庸无能之辈。对待边境将士,也是赏罚分明,极为爱护的存在。如果情况真的如他所说,有人抢夺将士军功的情况,定要严惩,还边境将士一个公道。
李玉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他要是敢胡言乱语,也会将他严惩。
秦正见状,也是说道:整个京城谁不知道言侯府上的那一桩丑闻谁不知道这位侯府大世子文不成武不就。
侯府的小儿子苏沐风去服徭役,此事倒是兵部在册记载。
李玉眉头一皱,又或者,这里面还有蹊跷当初苏秦也去了边境,而为宁国一次次守卫边疆立下大功的其实是苏秦
不可能。
这件事极为不可能。
李玉心中思量,这里面或许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军功事大,不能寒了将士的心,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她猛然回想起,最近苏镇山经常跑兵部,让兵部一次次递交奏折,要对边疆将士进行论功行赏,封赏他儿子苏沐风。倘若边境立下大功的是苏沐风也就罢了,倘若不是
李玉神色低沉,可苏秦的名声在京城极差,他当真有那个能力在边境镇守数年,数百次退敌,立下滔天功劳吗
秦正!
你说有没有可能
苏家大世子能文能武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