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那年,我看到那个孤零零的身影坐在树下抹眼泪,心里就想:只要他不哭,我愿意把最心爱的玩具给他。
后来,他常常对着我笑,他的眼睛太好看了。我想,做他的新娘,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可多年以后,他让我成了天底下最不幸的女人,除了权利,我一无所有。
一
我嫁入代王府这件事,母亲始终是不情愿的。
我的父亲是山西布政使。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母亲出身将门,表面温婉端庄,骨子里却洒脱有主见。
我们兄妹四人中,姐姐冯青霏是周姨娘所生,并继承了她的聪慧与美貌。
我的童年无忧无虑,除了听先生讲学,其余时间都跟着二哥在山野间疯跑。他用铁夹子捉水鸟时,我总是忍不住咳嗽出声,害的他空手而归。他兴冲冲捧回来的鸟蛋,总会不翼而飞,最后孵出小鸟。
母亲从不强迫我抚琴、做女红。父亲说她太宠我,母亲却理直气壮的说,未出阁的女儿,自然是要宠着的。
她得知我喜欢上了李煜泽,忧心的说:柠儿啊,娘只盼你嫁个平凡人,那人心中只有你,一辈子不必争宠,不必看人脸色。
我反问:若当年外祖母也劝您别嫁给父亲,您会听吗
母亲叹了口气,眼神飘远。
第一次见到李煜泽,是在我六岁那年。
先皇驾崩,太子继位。太后下旨其他皇子即刻离开京城,回到封地。
山西大同,是代王李煜泽的封地。
一日,我看见他独自一人,坐在树下抹眼泪。
我挣开姐姐的手,跑过去。掏出怀里的野鸭蛋,递给他。
他皱眉看了一眼,嫌弃的说,本王不吃鸡蛋。
我认真的说,这不是鸡蛋,是野鸭蛋,能孵出小鸭子。
他没要我的鸭蛋,却也不哭了。于是我们成了朋友。
他很喜欢周姨娘做的馄饨,说比王府厨子做的好吃一百倍。
姐姐给我绣的荷包,很精致。李煜泽想要,我毫不犹豫的送给了他。
我央求姐姐再给我绣一只,她嗔道;怎么能把我绣的荷包随意送给男子
我想,既然李煜泽是我的朋友,他喜欢的东西,自然要给他。
哎,姐姐也太小气了。
李煜泽读过很多书,经常给我讲书里的典故。说来也奇怪,先生讲时,我只想睡觉,可他讲,却听不够。
有时我提的问题,会让他愣住,他那俊逸的脸庞徐徐绽放出笑意。
那带笑的眸子,像一潭湖水,里面倒映着我的影子。
姐姐在一旁抿嘴笑,我想我的问题一定是太傻了。
我红着脸,恼羞成怒的说,你又不是我爹,干嘛那样看着我
明明他只比我大两岁。
有一件事,我不明白,李煜泽明明是皇帝的儿子,却不太自由。身边总有人监视他,父亲说那是宫里派来的人。
来到大同的第八年,李煜泽遇刺了。
那年的上元节灯会,当大家的注意力被商贩的叫卖声吸引。突然,人群中有个黑衣人拔刀刺向李煜泽。
恰巧我站在他身后。没时间思考,我眼一闭,心一横,直接抱住他,当了人肉盾牌。
刀从后背刺入身体,刀尖从前胸透出。
剧痛袭来,身体像被撕裂一样。我恍惚中被人抱起,勉强睁开眼,对上李煜泽焦急的眼神。
随后,意识彻底陷入黑暗。
这一刀,差点要了我的命。
大夫救治了两日两夜,我醒来时已是第三日清晨。
李煜泽趴在床边,握着我的手,哽咽的说:冯青柠,我欠你一条命。
十五岁那年,李煜泽来提亲,母亲没再反对。
大婚那日,整个府邸,红绸高挂,母亲为我梳头簪花,披上凤冠霞帔。
拜别父母亲人的时候,唯独姐姐没在。那时,她已经嫁人了。
嫁入王府的第二年,我怀孕了。就在即将临盆之际,京中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
先帝没有子嗣,皇太后传旨代王李煜泽即刻进京继位。
国不可一日无君,来人催促的紧。临行前,他郑重的说:我很快会派人来接你和孩子。
大晟国很快有了新的国号:文璟。
我知道,新皇登基了。
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我和女儿兰汐,在王府数着手指度日。
二
当兰汐过完两周岁生日,宫里终于来人了。
我雀跃的像只小鸟,只盼快点飞到他身边。
父亲笑说,都当娘的人了,还像个孩子。
母亲却彻夜未眠。她的眼睛又红又肿,送我上车时,一直拉着我的手,舍不得松开。
父亲和哥哥送我走出很远很远,直到车队看不见踪影。
皇宫可比王府大多了,宫墙也高许多。
当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抹明黄将我揽入怀中。
熟悉的温度、宽阔的胸膛,瞬间驱散了一路的风尘。
整整两年不见,他周身已散发出了内敛的王气。
他抱过兰汐,眉眼间满是笑意。又望向我,目光柔和的像要化开。
晚膳时,桌上摆满我爱吃的菜。他挥退了宫人,亲手为我夹菜,自己却吃的很少。
我问他为何瘦了。他说,政务繁忙,每日有批不完的奏折。
他问我,可喜欢皇宫。
我红着脸说,有你在的地方,我都喜欢。
夜晚,他将我拥入怀中,轻吻我的额头:柠儿,皇帝有太多身不由己。
我望着他的侧颜,心生不舍,轻抚他眉间的愁绪。
翌日,我被封为宸妃,得了赏赐。
可太后和大臣却大为不满,因为宸字,只有皇帝能用。下朝后,李煜泽在御书房摔了杯子。
哎,不过是一个称号而已,我不在意。
李煜泽迎娶皇后那日,整个皇宫灯火通明,我的永翠宫也烛影摇红。
窗外的雨,敲打着冰砖冷瓦,滴滴答答,格外清晰。
既然睡不着,就练字吧。
从前,李煜泽经常说我的字丑。他一边亲自执笔教我,一边轻念: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可我无论怎么认真,也赶不上他的字半分。
婢女映月走进来,我连忙拭去眼角的湿意道:今晚的烛火有些熏人。
她劝道:主子,夜深了,别累坏了眼睛。
是呀,李煜泽最喜欢我的眼睛。
董皇后是太后的亲侄女。她父亲董崇是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
刚满十五岁的她,在李煜泽面前,显得有些娇羞。
她看我的眼神,像极了母亲看姨娘的样子。
一日,李煜泽在永翠宫陪我用午膳。他一边为我夹菜,一边问我怎么吃的这么少。我说想家了。
李煜泽说,朕明日便下旨,把你父亲调回京城、升你二哥为禁军首领。
他知道我与二哥最亲。
这是天大的恩典,我赶紧跪下谢恩。
夜晚侍寝时,我极其温柔主动。亲热过后,李煜泽搂着我说,柠儿,朕有许多身不由己,你懂吗。
我说,朝政我不懂,可我看到你皱眉,就心疼。
李煜泽再次覆上来,动情的说,好久没听柠儿喊泽哥哥了,喊来听听。
我红着脸说:儿时的称呼,如何叫得出口。
李煜泽说:那就叫夫君。
我柔声说,夫君……
三
几个月后,清冷的皇宫热闹起来。大臣们争先恐后的把女儿送进宫给皇帝做妃子。
其中有个宋美人,家世显赫,人又生的美。侍寝后直接封了宋宜妃。
董皇后提醒皇帝,未诞下子嗣直接封妃,不合规矩。可皇帝非但不听,好像还故意和她对着干。
一连多日,只召宋宜妃侍寝。而且每日侍寝过后,各种赏赐都排着队往宜妃宫里送。
后来皇太后出面了。皇上才开始宠幸其他嫔妃。陆续晋封了陈婕妤、许昭仪、陆充仪,吕才人。
data-fanqie-type=pay_tag>
一日,皇帝来永翠宫看兰汐,董皇后身边的太监来报喜说皇后有孕。
奴才们本以为能得到赏赐,可皇帝却面沉似水的把他们打发走了。
就在她即将临盆之际,她父亲董崇,却遭到弹劾,被下了狱。
皇太后本就病着,得知此事后,病情加重,已经无法起身了。
董皇后挺着孕肚,跪在御书房门前苦苦哀求。可皇帝不但不见她,还将她禁足在寝殿待产。
我去凤仪殿看她。
董婉婉说:董氏失势,昔日的姐妹都不愿踏入这里一步,没想到你却来了。
我说:保住腹中皇嗣要紧。
她自顾自的说:那年万寿节,他一身月白色锦袍,踏着青石板,踩过满地落花,从廊下经过,只那一眼,我便将他纳入了心底。
我轻轻叹息,不知该如何回应。
她继续说:我知道他已有了发妻,却仗着皇太后的宠爱,逼他立我为后,你一定很恨我吧
我沉默片刻,答:你也不过是被利用的棋子,有什么好恨的。
当初董氏推立代王登基,是因他母妃去世的早。无母族庇荫,自然便于掌控。
而身为帝王,怎么可能任由他人把持朝政,结党营私
太后掌权,董氏权倾朝野;太后这一病,眼看大限将至,风向立刻变了。
清算,不过是迟早的事。
那晚,董皇后早产了。
她咬牙撑着,折腾到了半夜,产婆终于来了。
我劝李煜泽,去看看她吧,至少她腹中怀的是您的骨肉啊。
他端坐在龙椅上,良久才淡淡道:董家女,本就不该生下皇嗣。
我愣住了。
当听到宫人禀报‘皇上有政务在身,无法前来’时,她双眼空洞的望着床帐,大滴的泪珠从眼角滑落。她不再挣扎,任由鲜血浸红了床榻。
清晨,我站在凤仪殿门前,看着落英缤纷,似在送别这对母子。
那一刻,董婉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只是一个错付了一生的痴情女子。
皇帝下旨,将她按宫嫔的规制草草下葬。
四
宋宜妃的父亲弹劾权臣董崇立了大功,她更受宠了。
所有人都以为后位非她莫属,可皇帝却迟迟没有下封后诏书。
我院子里这位赵宝林,一直没有侍寝。
她年纪小,却也看的明白,整日能吃能喝的,也不知愁。
她捏着桃片糕,鼓着腮帮子说,我父亲官职低,皇上根本想不起我。
我很羡慕她,无忧无虑。我说,你想侍寝吗
她看了看四周,悄悄的说,我才不想,这样挺好的。
我笑了,傻丫头,早晚得有那一天。
赵宝林很喜欢哄兰汐玩。害的汐儿天天吵着找赵姐姐,都不要我这个母亲了。
可今日一整天,院子里都静悄悄的。
询问之下,原来是她因冲撞了宋宜妃,被掌了嘴,在宫门前罚跪。
罚永翠宫的人,我自然要袒护。
宋宜妃竟然当众出言顶撞我。宫人们正拉扯间,皇帝下朝路过,她马上装出委屈的样子。
皇帝罚她回宫去抄经文。
回到宫中,映月嘟囔道:宋宜妃品级比您低,对您出言不逊,皇上却只罚她抄经文,也太偏心了。
我说,把舒痕膏给赵宝林送去。
每逢阴雨天,我的箭伤就会发作。我让赵宝林亲自下厨做了几样拿手菜。
夜晚,李煜泽果然来了。当晚,赵宝林侍寝,第二日,晋升为充媛。
赵充媛也争气,不久就怀孕了。
她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兰汐趴在上面听,说里头有个小弟弟。
可突然有一天,赵充媛却不慎落水了。捞起时,已没了气息。
昨日还活蹦乱跳的人,仅一日之隔,就冰冷的躺在棺椁里。
我不相信她会失足落水。一个挺着孕肚的人,又怎会去湖边嬉戏。
我暗中调查此事,线索指向了宋宜妃——有宫人看见她的贴身婢女和太监曾出现在附近,形迹可疑。
我找皇帝为赵充媛伸冤。
可李煜泽却说:宜妃的父亲是朕的功臣,此事莫要再提。
我回到永翠宫,命人拆去了院子里的秋千。
因为我总能看见一位少女,坐在秋千上,荡啊荡的。
我也不许宫里的人再吃桃片糕。
我后悔,那个雨夜不该让赵充媛侍寝。
而宋宜妃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晋封为贵妃。
汐儿问我,赵姐姐还会带我玩吗
我说:她去了很远的地方,再也不会回来了。
汐儿伤心了很久。
五
皇宫里没人记得旧人殇,也从不缺新人笑。
几个月后,陈婕妤产下一位皇子。母凭子贵,被晋升为陈柔妃。
可小皇子,在七个月大时,突然出现了夜啼、体虚的症状。
太医诊治了许久,孩子终究还是没熬过那个秋天。
在宫里,孩子是嫔妃最大的保障和依靠。失去孩子的陈柔妃才十七岁,就整日病恹恹的,了无生气。
我生轩赫那晚,下了一天一夜的雪。
当产婆满头大汗的喊着:娘娘,再用力些!我想起了董婉婉生产时,被鲜血染红的床榻。
不!我的孩儿一定要平安降生,哪怕用我的命换!
当响亮的啼哭刺破黎明,我虚弱的笑了。
汐儿开心地又蹦又跳,这下有人跟她玩了。
李煜泽龙颜大悦,下令大赦天下。
我的母亲和哥哥进宫看我。他们围着襁褓里的婴儿七嘴八舌的说,这孩子长的像柠儿。
李煜泽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他清了清喉咙。
还是母亲反应的快,说眼睛和鼻子更像皇上。
李煜泽马上眉开眼笑,有时他真像个孩子,就爱听好话。
皇帝封大哥为永安侯。还恩准母亲可以随时进宫陪伴我。
可轩赫这孩子,福大命薄。出生时明明很健康,却从七个月大时,开始闹毛病,越来越瘦弱,还总是半夜啼哭。
宫中的太医跪了一地,都束手无策。
我整日抱着轩赫,人瘦了一大圈。直到一天夜里,怀里的哭声越来越微弱,直到彻底没了声音。
那一刻,我知道,轩赫走了。
我抱着他的虎头枕,枯坐着。我多想他的小手再攥住我的手指、多想再亲吻他的小脚。
可怜的赫儿,连一句娘都没来得及叫。
李煜泽下朝来看我,他抱住我说:柠儿,我们还会再有孩子,朕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轩睿。
看着短短几日就两鬓斑白的母亲,她含泪收走了赫儿的衣物。我说,把那绺胎发留下吧,证明他来过……
两位皇子相同的症状离世,实在可疑。
可这次,我学聪明了。我暗地里抓了宫女严刑拷问,鲜血染红了永翠宫门前的青石板。
她们实在挺不住了,招供出是受了宋贵妃的指使,在奶娘的食物里下了慢性毒药。孩子是喝了奶水而中毒的。
这与我心中的怀疑不差分毫。
我对陈柔妃说,要先扳倒宋贵妃的父亲,才能为我们的孩儿报仇。
我父亲与陈大人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后,联手弹劾宋兆光贪赃枉法、收受贿赂。铁证面前,他无从狡辩,随即被下了狱。
宋贵妃残害皇子之事随即败露。皇帝盛怒,昔日的恩宠顷刻化做一道白绫,终结了她那沾满鲜血的罪恶一生。
而权力的更迭更加迅速。
宋氏贪墨案,牵扯出了几十位大臣,皇帝快刀斩乱麻,斩的斩,流放的流放。
清剿过后,朝堂一片清明。权臣与外戚当道的时代,就此终结。皇权在李煜泽的手中,空前的强盛。
皇子的死因,真相大白,可我的赫儿却永远回不来了。
李煜泽抱着我说,柠儿,你怨朕吗
我良久沉默。
若不是他偏袒宋氏,赵充媛与两位皇子又怎会枉死。
可大晟国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粮仓满盈,国库堆满布帛钱币。
在国家和社稷面前,我的怨,又算得了什么
我低头望着掌心那绺胎发,轻声道:赫儿,娘已经替你报了仇。你安心的上路吧。
六
文璟八年,那顶镶满珠翠的凤冠,终于落在了我的头上。
手中那沉甸甸的凤印,让我拥有了权利,却没能阻隔苦难。
许是上苍垂怜,我又诞下了一位皇子,起名轩睿。
轩睿是李煜泽第一个嫡子,孩子满月的时候,他大赦天下,宴请群臣。
当晚,他拿出册封太子的诏书,郑重的交给我说,你是朕的发妻,只有睿儿才有资格做储君。
文璟十四年,突厥人屡屡犯边。
皇帝欲派遣大将军魏茂,点兵四十万,征讨突厥人。
夜晚,李煜泽来到凤仪殿,与我商议:皇后啊,魏茂妻子刚刚病故。朕想把公主嫁给他。
魏将军年近五十,而我的兰汐还有两个月才满十五岁啊。
我和李煜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我撂下狠话,若把兰汐嫁给老将军,我也不活了。
李煜泽生气的说,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当以江山社稷为重……
说完,拂袖而去。
他终究是皇帝。
第二日,赐兰汐封号:云和公主。
出征前,云和公主与魏将军完婚。
大婚前晚,凤仪殿灯火亮如白昼,我抱着汐儿坐在榻上。
她小手冰凉,仰着稚气未脱的脸说:母后,汐儿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父皇要把我送去那人身边
我捧着她的脸说:汐儿没错,是母后的错,不该把你生在帝王家。
天还未亮,我亲手为她绾起青丝,披上大红嫁衣。就像我出嫁那日,我的母亲那样。
文璟十六年,母亲病重,在弥留之际,仍喊着我的名字。
我知道她放心不下我。
回宫后,我大病了一场。
姐姐的夫君去世,她已守寡一年。李煜泽说,把你姐姐接进宫陪你吧,有家人在身边,朕才放心。
姐姐温柔而多愁善感,她绣的蝴蝶栩栩如生,为睿儿绣了许多精美的衣物。
她做的点心也好吃,不光孩子们爱吃,皇帝也爱吃,来凤仪殿的次数也多了。
一日,我靠在榻上,看着低头绣花的姐姐说:几个月了
她手一抖,绣针把手扎出了血。
她赶紧下跪,强作镇定的说:四……四个半月了。
我说:看来是入宫不久的事儿。他宠幸了你几次
她说:两次。
我说:把束带解下吧,当心勒坏了皇子。
我晋升她为恭妃,赐了宫殿。
几个月后,她生下了二皇子,轩霖。
李煜泽十分勤勉,日日批阅奏折到深夜。恭妃每日都亲自煲汤,做他爱吃的馄饨,送去御书房,陪伴在左右。
她的温柔,越发得到皇帝的宠爱。还恩准她的母亲周姨娘入宫陪伴。
对嫔妃来说,这是天大的恩宠。
宫中又陆续有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降生。
可皇帝因着对恭妃的宠爱,最喜爱二皇子轩霖,常抱着他坐在腿上玩耍。
七
文璟十八年。皇子们在湖边玩耍,轩睿却不慎被轩霖推下了水。
被救起后,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凤仪殿里的炭盆烧的通红,可轩睿却哼唧着说:母后,冷……
高烧持续了两天两夜。我把轩睿紧紧的抱在怀里,在他耳边哽咽,睿儿,若是你也要离开,就带母后一起走吧。
许是上苍听到了我的哭求。第三日清晨,轩睿退烧了。
可高烧还是夺走了他的听力。他一侧耳朵听不到声音了。
太子生病期间,恭妃跪在殿前,脱簪待罪。
皇帝说,稚子之间嬉戏打闹,虽非有意为之,可恭妃教子不严,母子禁足三个月。
我对皇帝的处罚结果十分愤怒。我扯断了他赐的东珠项链,摔了琉璃茶盏。
什么后位,什么恩宠,与我孩儿比,算得了什么。我忍了这么多年,再也不想忍了。
万寿节上,恭妃亲手绣了百鸟朝贺图献给皇上,他命人装裱好,挂在御书房。
而我,却没有参加晚宴。
那段时间,宫中的典仪,我都以身体不适为由缺席。
皇帝说:皇后既然身体不适,就让冯恭妃协理六宫吧。
我乐得清闲。
二哥托侍卫捎来书信,说近日朝中听到了‘废嫡立庶’的风声。
几位朝臣在偏殿商议此事,我躲在东厢偷听。
一位大臣侃侃而谈,以太子身体有残为由,劝谏皇帝改立二皇子李轩霖为储君。
我不顾礼仪,走进殿内,怒目环视众人喝道:太子未犯过错,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违背天下公议,谁再敢提及此事,便是心怀不轨,妄图动摇国本,当斩首!
此时的我,像只护崽的母狼,露出了尖利的獠牙。
连日阴雨,我的箭伤复发。
李煜泽踏入凤仪殿时,我轻吟: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李煜泽说:皇后还记得这首诗。
我说:皇上说的每句话,臣妾都记得。记得大婚那夜,皇上掀开盖头时的眉眼;记得盛夏夜晚,皇上折下海棠花,簪在臣妾鬓边时的情话;记得代王府中,臣妾身中箭伤,皇上落泪许下的诺言;更记得轩睿降生那日,皇上得了嫡子的欢喜。
李煜泽说:可睿儿身有残疾……
我无所畏惧的迎上他的目光:皇上怕是为了私情而非公心。
他凝视我良久,转身离去。
我亲自拜会了崔太傅,以皇后之尊,向他俯身一跪。
永安侯亦托人送上大礼至太傅府。
崔太傅威望极高,在朝会上据理力争: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天下震动。废长立幼,是国之大忌。
陈大人等一众老臣附议。易储的风波暂时被压下。
八
文璟十九年,皇帝因为一桩旧案,怀疑魏将军谋反。
我对皇帝说:魏将军是驸马,决不会参与謀逆。
可他却勃然大怒,反驳我说:若他日魏茂做了皇帝,还缺像你女儿这样的女人吗
他随后斩了魏茂,抄了将军府。
云和公主悬梁自尽。
消息传来时,我正在抄佛经。
兰汐的死讯,像冰锥一样,扎进我的心,喉咙涌上一股腥甜。
我折断了紫毫笔,把佛经撕的粉碎。佛祖连阎罗王都斗不过,念经又有何用。
我一病不起。李煜泽多次来寝宫看我,我都没有见他。
直到第二年春天,我的病逐渐好转。李煜泽却因长期操劳,咳了血。
太医建议他好好休养。可他依然每日上朝,亲自批阅奏折。
清明节,他率领朝臣去天坛祭祖。
就在他离宫的第二日,怀了二胎的恭妃突然早产。
宫人来禀报时,我正坐在殿中喝茶。等到外面的雨停了,我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妆容,来到了恭妃寝宫。
周姨娘跪地磕头,额头血流不止。
我俯身低语:睿儿落水那日,你就在附近,却见死不救。如今,也尝尝这滋味吧。
我抬手示意产婆入殿。
许久后,宫人禀报:胎儿保不住了
我走到榻前。她虚弱的说:姐姐不该争宠,求皇后原谅…………
我说:你真的以为仗着年少时的爱慕,能让他连江山社稷都不顾了
她说:妹妹都知道了。
我说:你不是趁本宫病重时,把他写给你的青梅诗夹在书中刻意让我看到吗姐姐这招儿杀人诛心,着实阴毒。
我继续道:可本宫却不理解,当年你既然心悦他,为何要隐瞒心思
她流下眼泪:你为他挡下那一刀……
我不想再听下去,打断她:他在回宫的路上。
文璟二十五年。当我走进大殿,听到皇帝对恭妃说:给朕唱首歌吧。
恭妃唱道: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上……
他对我说:皇后来的正好,朕把这首诗谱成了歌曲,来一起欣赏吧。
我说道,听闻皇上下旨召永安侯回朝
他说:朕刚下的密旨,皇后就知道了。
我说:只怕他回不来了。
李煜泽眯眼看我。
我继续说:城门有禁军把守,皇上派去传旨的人出不去了。
他沉默了许久,低声问道:柠儿,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我缓缓道:是赫儿的身躯在我怀中冷去的那晚;是汐儿的死讯传来的那一刻;是睿儿差点被废去太子之位时……
他低哑的叹道:朕是皇帝,为了江山社稷身不由己啊。
我哈哈哈大声狂笑,笑的我眼泪都流了出来。
我对恭妃说:你眼前的男人是帝王。帝王注定只能选择江山,而不能选择美人。
恭妃心知大势已去,掩面痛哭。
三个月后,太子李轩睿登基,国号永安。
我尊为皇太后。
永安一年,二皇子李轩霖,勾结藩王,意图谋反,被下狱后,畏罪自杀。
恭妃被废去妃位,打入冷宫。
父亲拖着老迈的身体来求我放过冯青霏,我说,若不是看在父亲大人的面上,害我孩儿的人,如今还会有命在吗
可我知道,她虽然活着,却比死更痛苦。
某夜,殿内龙涎香缭绕,宫灯昏黄,太上皇靠在榻上,费力的道:如今太子登基,根基稳固,为何不能放过你姐姐和霖儿。
我说:她在争权的那一刻,就已经动了杀心。试想今日站在这里的是她,她会让我全身而退吗只能怪她自己,太相信帝王的爱了。
李煜泽剧烈的咳嗽起来。
我说,臣妾身为太后,万事要以江山社稷为重。为了江山稳固,也是身不由己啊。
我说完,昂首走出大殿。
永安三年,丧钟低鸣,响彻京城的上空。太上皇,驾崩。
至于其他的皇子,我下旨:即刻回到封地,不得踏出方圆百里;仆从不得过百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入京……违者按謀逆罪诛。
我身着华贵的朝服,沿着汉白玉台阶,缓缓走下。
泪,无声的滑下,落在金丝织就的云纹之上。
而台阶尽头,那个眉眼如画的少年,正伫立在光影中。
若时光能永远停留在那一刻,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