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半个月后,江城市政府礼堂,灯火辉煌。
一场规格极高的表彰大会正在举行,旨在嘉奖在8·12特大文物走私案中做出卓越贡献的集体与个人。
我作为揭开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被安排在了第一排最中心的位置。
我有些坐立不安。
比起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我还是更喜欢待在爷爷的书房里,闻着古籍的墨香。
省领导在台上慷慨陈词,从文化自信讲到民族脊梁,最后,他提高了音量,念出了我的名字: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事件的首功之臣,林愫同学,上台领奖!
聚光灯瞬间打在我身上,掌声如雷。
我深吸一口气,走上台。
从省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章和荣誉证书,我看到了台下无数双敬佩、好奇、羡慕的眼睛。
那个历史系的男生也在,他眼中闪烁着激动又感激的光芒。
新任的博物馆馆长对我用力地点头微笑。
甚至连那位威严的国家文物局老专家,也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按照流程,我需要发表获奖感言。
我走到话筒前,清了清嗓子,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大家好,我叫林愫。
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我所做的一切,源于我爷爷从小对我的教诲,‘读史使人明智,鉴古使人清心’。这句话告诉我,历史不仅仅是纸上的故事,它是有温度、有脉搏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切片,是前人留给我们无声的信笺。当一件赝品被当做国宝顶礼膜拜,而真正的瑰宝却在黑暗中流离失所时,我想,任何一个读过几年书、心里还存着几分敬畏的人,都无法保持沉默。
这个奖,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那些真正用一生守护着我们文明根脉的人,属于那些面对谬误敢于说‘不’的勇气,属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不容玷污的文化尊严。
我没有提家族,没有谈功绩,只是鞠了一躬,便走下台。
掌声比之前更加热烈,经久不息。
表彰大会结束后,国家博物馆的馆长亲自找到我,递上一份烫金的聘书:林愫同学,我们正式邀请你加入国家博物馆青年专家顾问团,你的才学和风骨,正是我们需要的!
我微笑着婉拒了:谢谢您的厚爱。但我想,我还年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只想先安安静静地读完大学。
暑假结束,我背着布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大学校园,仿佛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风暴,只是一场梦。
但校园里,我的传说早已传遍。
走在路上,总能收获各种注目礼。
历史系的课堂上,教授讲到清代珐琅彩时,会半开玩笑地说:关于这一点,我们班的林愫同学,可能比我更有发言权。
我只是笑笑,继续低头做着笔记。
一个宁静的下午,我收到了一封加密的国际邮件。
发件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
邮件内容很简洁:
尊敬的林愫小姐:
我们注意到您在‘8·12案’中的卓越表现。现有一件极其棘手的突发事件:一件失落数百年的敦煌经卷,近日在埃及开罗的黑市中惊鸿一现,旋即消失。情况复杂,涉及多方势力,我们急需一位既精通中
国文物,又具备非凡行动力的专家前往协助。
您的祖父,林镜玄先生,向我们推荐了您。
他说,雏鹰已然羽丰,当击万里长空。
期待您的回复。
邮件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滚烫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开罗,黑市,多方势力......
这些词语背后是未知的凶险,与我渴望的平静校园生活背道而驰。
然而,敦煌经卷四个字,却像一道无法抗拒的魔咒,紧紧攫住了我的灵魂。那是我们流落在外的国殇,是无数先辈学者念兹在兹的遗憾。
特别是爷爷那句雏鹰已然羽丰,当击万里长空,既是信任,也是一种沉甸甸的期许。
他将我推向了更广阔,也更危险的天地。
我明白,有些责任,从我选择踏上这条路开始,就注定无法逃避。
我关上电脑,拿起桌上那枚爷爷送我的,观察过无数珍宝的黄铜放大镜,放在眼前。
透过镜片,世界仿佛变得更加清晰、透彻。
我的修行,不是结束了。
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