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谢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回到王县令给安排的院子,谢昀负手站在庭前,月色洒满院子,映衬得他眉目比白日里多了几分清冷。
夜风拂过,他却觉得心里总有一股沉闷情绪。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整个万年县情况,在籍约五万人,受灾荒影响,流民外逃已经十之二。青河镇这样情况还算好的,原有四百二十户,如今也已逃荒去了近百户。
城中商户已经出现粮食涨价的苗头,而当地官员一直没有采取相应抑价措施。
一转念,他又回想起在叶家吃饭时,杂粮粥在口中的涩感,还有瘦小的牛牛扒着碗沿吃掉碗中最后一粒米的情景。
陆七,研墨。他忽然低声唤道。
公子是要......
写奏折。
谢昀眸色深沉,转身入内。
是!陆七赶紧随后进去,将洒金笺铺开在案上,开始研墨。
谢昀提笔蘸墨,落笔如刀:
臣昀谨奏:万年县,今岁大旱,河渠干涸,田亩龟裂,百姓挖野菜而食,甚至流离失所,外出乞讨......
忽然,他笔下一顿,脑海中浮现出叶宁宁在烈日下画河渠图的身影。
再提笔时,一呵而成:
请陛下准臣三项:其一,即可开渠引水,以工代赈;其二,推广种植耐旱作物,暂免一年赋税;其三,开仓放粮......
随后,他又附了一份关于通渠引水的详图和关于耐旱作物的图。
直至子时,陆七又添了一次灯油,谢昀才放下笔。
他仔细将所写奏折和两幅图一并折好,交给陆七。
陆七,你亲自回昭京一趟,务必直送御前。谢昀神色肃然道。
属下接令!陆七单膝跪地抱拳,陆七以性命担保定能完成任务!
陆七接过奏折和那卷精心绘制的通渠详图时,看着自家公子眉宇间的肃穆与在昭京时判若两人。
在昭京时,他总是一手执扇,一手持杯,在醉春楼不知道迷煞多少京中闺秀。
如今,哪里还看得出他是昭京那个逍遥快活的世子爷
看着自家公子眼底的锐利与凝重,陆七的心底也忽然生出一股豪情,连夜策马奔赴昭京。
此时的叶宁宁悄悄起身,取出灵泉空间里的水,然后来到院子里,兑进了半桶水缸里的水。
她小心翼翼地提着木桶来到院子后面的菜地里,挨着给上午种下的山药段浇水。
稀释后的灵泉水渗入土壤,那些干裂的土壤瞬间变得湿润松软。
快些长吧!叶宁宁轻声呢喃道。
远处传来守夜人的梆子声,她提着木桶走回家,掩门回屋,终于踏踏实实地睡下。
第二日清晨,叶宁宁被院子里的叶小嘎郎朗的读书声吵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