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寺中。
偏殿廊道,老和尚让小沙弥搬来了两张蒲团坐垫,宁远摘下两把长剑,横剑在膝,两人相对而坐。
寺庙前院人声鼎沸,这边的后院,却是十分静谧,除了几名和尚的扫雪之声,再无其他。
虽然面对这位‘佛光普照’的高僧,宁远这道魂魄有些许不适,但他也并没有选择远离。
除了老僧身后,那道隐隐约约的金身虚影之外,宁远其实还看出来了一点。
这位心相寺住持,大限将至,活不了多久了。
上五境之下,在宁远的眼中,是无所遁形的。
老僧一身的死气,没有当初遇到的那个老头儿那般浓郁,但也差不了很多了。
宁远估摸着,这老和尚的死期,大概在一年左右。
老僧开门见山道:施主贵姓
宁远摆摆手,随口道:免贵姓宁,单名一个沉,道号逍遥。
老和尚笑了笑,没有去猜这名字的真假,又问道:宁施主,你可是来自外界的谪仙人
一袭青衫笑眯眯点头,不愧是高僧,这才见第一面,就能知道我从何而来。
老和尚摇头道:只是猜想罢了,对于宁施主的具体来历,贫僧一概不知。
宁远摩挲着槐木剑身,说道:我那家乡,离这足有千万里,更是远在另一座天下。
僧人好奇问道:宁施主此前,说自己道号逍遥,难道施主并非剑修,而是道人
宁远笑着点头又摇头,是剑修,也是道人,其实除此之外,在下还算是半个读书人。
一旁的小沙弥,摸了摸光头,听的云里雾里,总觉着这个青衫男子,满嘴谎话连篇。
但还是听从师父的话,起身去端了两碗茶水过来。
寺内后院种植有几棵大树,枝叶凋零,雪压枝头,有几只鸟雀停留,时不时传来几声鸣叫。
茶水苦涩,宁远喝的快,将茶碗递还给小和尚,又摘下腰间养剑葫,慢饮慢酌。
待到老和尚喝完了茶水,方才开口道:宁施主,今日前来,既不上香,可是有什么不解之处,需要老僧解答一二
然后老僧又自顾自笑道:贫僧自幼待在寺庙之内,从未离开,所以一身佛法算不得多高,宁施主听完之后,莫要见笑。
宁远摇摇头,直截了当道:住持大师,在下想要问问看,在你眼中,我的一身罪孽,有多重
老和尚看了看年轻人,点头笑道:见宁施主的第一眼,如遭一头远古妖魔。
一袭青衫哑然失笑,说道:大师所言不差,我的手上,鲜血无数,论数量,堆积起来,恐怕能填满整个南苑国京城。
可能还不止,远远不止。
宁远轻声问道:住持大师,敢问一句,似我这等大恶之人,若是洗心革面,能否渡过彼岸
你们佛家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能否用在我的身上
我...也能成佛
老僧微笑道:一念嗔恨生,百万障门开,一念慈心起,万朵莲花现。
宁远咂了咂嘴,摆手道:大师莫要说这些晦涩难懂的佛理,小子我就是个糙汉子,听不懂。
年轻人摇晃酒壶,笑道:说点简单的。
这帮光头,就喜欢跟人打哑谜。
这算是宁远不喜佛门的一个点了。
对他来说,很多事,大事小事,只要是讲道理,一本正经的讲道理,都不用说的如此晦涩。
就不能直接简明扼要,直接告诉他人该如何做吗
说的云遮雾绕,旁人听去了,多半也一辈子悟不透其中道理,兜兜转转,行事犹如鬼打墙。
老僧点点头,笑道:那么老僧今日就不讲佛法,改为跟施主说点大白话
宁远笑眯起眼,跟着点头。
然后这老光头,接下来的话,就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老和尚倒了碗茶水,一口气喝完之后,大笑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什么狗屁!
倘若杀完了人,金盆洗手,洗心革面之后,就能剃度出家,成为百姓追捧的高僧……
如此这般,还有没有王法了
世间道理,难道就只是这么个狗屁道理了
画风突变,饶是宁远,也听的一愣一愣的。
年轻人想了想,好奇问道:住持大师,你可是佛门中人,居然会对自家的理念,持相反之见
老僧嗤笑道:不然难道入了佛门,学了佛法,就一定要认可
宁远思索道:关于这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我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青衫客停顿些许,继续说道:倒也不是我的看法,是我的一位朋友,早些年与我说过的。
他说,这句佛门之言里的‘屠刀’,并非是指真正的屠刀。
还说能够立地成佛之人,是一个有能力作恶,但依旧选择不作恶的人。
宁远再次重复一遍,言简意赅,能作恶,但不作恶。
老僧会心一笑,颔首道:放下屠刀的前提是,真的拥有屠刀,而世间绝大多数人,却是两手空空。
老光头开始絮叨个没完,好似在喃喃自语。
为什么你会厌恶某个居高临下之人的态度
因为你在下面,不在上面。
等你站在了高处,言语之间,便能真正的‘指点江山’之后,那么原先你站的那个低处,也会有人厌恶于你。
所谓的尊重,不过是你的能力太小,面对实力更高,能随意打杀你的人,只能如此罢了。
想要尊重,也很简单。
爬上去,站到高处,让自己的身上,有那么一点东西,让别人愿意忍着你。
不分大小,世人皆有屠刀在手。
只是有人出刀作恶,有人则是选择收刀入鞘。
老和尚说,先不谈什么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世间之人,只要给他一把足够锋利的屠刀,几乎人人都会作恶。
当作恶没有代价,无人可以掣肘之时,那就成了常态。
老僧喝下一口茶水,侃侃而谈。
宁施主既然说到了我们佛门这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么老衲今日就多说几句
宁远听的认真,点了点头。
老和尚慢条斯理道: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
传说佛门有位大行菩萨,成佛之前,是个十恶不赦的屠夫,手上鲜血,聚流成河,人头堆叠,能起高山。
后来西方佛光照耀,呈现如来法相,此人回头一望,痛哭流涕,当即感悟天地,立时盘坐,修得正果。
老僧说道:一名大奸大恶之徒,一直在杀人,当他某天放弃了杀人,丢了屠刀,那便是拯救了许多人。
很多本来会被他所杀之人。
所以这样一看,他的善是无法比拟的,因为放下屠刀,就等于是拯救了苍生。
宁远忽然问道:所以按照大师所言,大恶...即是大善
岂料老僧毫不犹豫的摇摇头。
狗屁不通。
老光头嗤笑道:一名大奸大恶之徒,倘若都能洗去罪孽,立地成佛,那这天底下的道理,九成九都站不住脚。
丢下屠刀,就少杀了许多人,就算是大善了就能修成正果了
那他以前杀的那些呢
不作数了
宁远忍不住哈哈大笑,委实是遇见高僧了。
宁远笑问道:那么这样一看,住持大师是认可我此前的那番话了
老僧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双手合十。
年轻人皱起眉头,又问:那既然如此,大师的前言后语,岂不是自相矛盾
老僧幽幽一叹,所以贫僧的佛法,还是不太到家。
宁远再度凝神,瞥了眼这老光头身后的那尊罗汉虚影,摇了摇头。
大师佛法精湛,毋庸置疑。
倘若一心修道,恐怕早已成为这方天地里的第一位仙人。
宁远这话半点不假。
这位心相寺的高僧住持,佛法之高,世间罕见。
未曾跨入中五境,境界如此低的前提下,居然都能凝练出一颗无量舍利,又凭此塑造一具罗汉金身。
不得了。
只是出于某些原因,老僧并未埋头苦修,不然别说是中五境,上五境都有可能。
要知道,这可是在藕花福地。
灵气的浓郁程度,远低于外界浩然天下,别说什么上五境,在这南苑国京城,江湖武人如此之多的地界,宁远都没见过一个中五境。
来的路上,所见的那些个武馆,修为最高者,也不过是纯粹武夫里的三四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