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假千金她回家种田格格 > 第117章  蒸笼里的螃蟹
杨书桦的快抖ID叫“杨树林”,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外号,没什么歧义,就因为他名字莫名让人联想到很多树,同学们就给他起了这个外号。
杨书桦自己也挺喜欢这个外号的,于是很多平台起ID时他都会用杨树林这个名字。
他在夏芜视频下面评论,很多网友顺着他评论翻到他的账号,杨书桦无聊发的被村里大娘议论的视频莫名多了几百条评论,很多人都问他村里的事情。
杨沟村对外人来说就像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幻境,很多人都好奇幻境里的生活,就像夏芜把公司取名为桃源,对许多人来说,这里的生活就是他们心里的桃源。
不用远离故乡,不用一个人单枪匹马到车水马龙的钢铁城市中打拼,霓虹灯里映照的是办公楼永不熄灭的灯,这里只有数不尽的疲惫,没有外婆温暖的掌心。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呢。
可在杨沟村,他们不仅不用离开家乡,还能有很好的生活,打工人都希望有的五险一金,以及还不错的薪水,劳作与闲暇兼并。
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没法回答这些好奇的人心中的疑问,于是杨书桦这个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就成了他们好奇心的宣泄口。
有人问杨书桦多大了,怎么会想着回老家,难道不怕吗?
杨书桦一开始还一条条回复,但无论他怎么回复,网友们的问题总是越来越多。
他说自己一开始回老家也是迫不得已,外面工作不顺心,想着回家休息一段时间,顺理成章在夏夏那里干兼职,没想到给干成正经工作了。
他说的很简单,网友们的问题层出不穷,问他辞职的时候攒了多少钱,问他辞职后家里人的反应,问他会不会迷茫……
杨书桦陷入沉思,他从评论里这些和他年纪相仿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焦虑和迷茫。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呢?
仔细想想,一个孩子从出生就开始被催赶着成长,从翻身长牙坐爬走跑开始,家长开始焦虑,孩子会不会慢人一步,三岁时,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六岁上小学,十二岁读初中,接下来是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后担心找不到好工作,还要继续考研,考博……
如果按照这个流程走,从三岁开始读书,要读到三十岁。
在读书之余,年纪到了还要考虑成家,找对象,结婚,生孩子,哦对了,其中还有没有车房存款就没法成家生孩子的支线,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一代更有责任感,他们想给自己的孩子好的,弥补自己没有拥有的遗憾。
所以一切都想做到最好,从出生开始就要比别人做的更好,读书也要不落人后,许多考上大学,顺利毕业的年轻人,其实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但当他们毕业后,发现年少时的理想只能困宥于现实,他们和万万千千个大学毕业生没什么两样,找一份说好是朝九晚五五险一金双休的工作,结果却被资本家拖着996,找各种理由克扣他们应有的权利。
以为换个工作岗位会好点,结果下一个还是这样。
社会的毒打比什么都让人长记性,钢铁的城市关闭霓虹灯后,露出冰冷的寒芒。
累,真的很累。
读书的学生累,上班的大人累,大家就像是被关在蒸笼里不断挣扎的螃蟹,懵懂着在还没察觉到炭火的时候,就已经被蒸熟了。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每小时都有人因为压力和焦虑选择伤害自己,螃蟹在蒸笼里找不到出路,人在社会之中,也很难逃过主流思想的裹挟,跳出蒸笼,跳到溪流里做个无忧无虑的螃蟹。
如果真跳出来了,蒸笼里的螃蟹反而会觉得它们是异类。
所以每天在网上喊着讨厌996,讨厌上班的人很多,但真正敢离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很少。
大家都是人,吃穿住行都要钱,不工作哪来的钱?
找家里人要?笑话,能被家庭托举的年轻人,他们就不会有这些主流焦虑了。
世界上更多的是杨书桦这样的年轻人,考个一般般的大学,学个一般般的专业,长相平平,性格泯然众人,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主角。
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会放大这种焦虑。
每个人都在网上秀人生里难得的一点甜,就像是蒸笼里的螃蟹咬一口姜丝,骗自己吃点东西就会好一样。
但外人不会知道。
外人只会觉得,为什么别人的人生总比自己的好。
焦虑是会传染的。
杨书桦没辞职时,办公室里的同事都焦虑,有些人在城市里买车买房,似乎比起他们这些租房党更有归属感,但每个月沉重的贷款让他们更加不敢辞职,表面上在比车比房比孩子比对象,实际上就是内心焦虑的另一种宣泄。
真正过得好的人,内心舒适满足,根本不会去高强度炫耀自己拥有的。
因为他们拥有的太多了,根本炫耀不过来。
杨书桦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焦虑了。
自打他回来以后,早晨睡到自然醒,早起也不会觉得很累,因为他真能九点就睡。
每天早起出门看到的不是密不透风的高楼大厦,闻到的不是油气,入眼就是连绵的山,一呼吸就是清透的氧气,做点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无需想其他的,每天吃吃喝喝玩玩,工作就是点缀,哪里还有痛苦和迷茫哦。
但是今天,杨书桦在评论区里看到了众生百相,他想了很多很多,感觉自己好像有了更深的感悟。
心里有很多话,却又不知该怎么说,又该对谁说。
以前的同事就算了,大学室友也好久不联系了。
鬼使神差地,杨书桦点开赵静的对话框,把自己评论区截图发给她看。
赵静:“怎么了?”
杨书桦:“你会觉得焦虑迷茫吗?”
“以前会。”
“是吧,我突然发现回来后我很久没觉得累了,果然家里风水养人。”
“那是因为你有事可做,如果小芜没承包山头,你回来后无所事事,每天只能在村里乱转,要不了多久你就待不下去了。”
“好有道理……”杨书桦想想那个场面,发现还真就像赵静说的那样。
“所以好好干活吧,争取把山庄做大做强(奋斗)。”
赵静发了个奋斗的表情,看着还有点可爱。
“看来你要成为事业型女强人了,可以可以,”杨书桦鼓励赵静一番,突然升起想请赵静吃饭的念头,他随意找个理由:“你比我入职早,算是我的前辈,赏脸允许我请你吃个饭,跟我讲讲怎么做大做强,有时间吗?”
消息发出去后,杨书桦有点忐忑,莫名觉得手机烫手,退出微信把手机按黑屏,又按亮,没有新消息弹出来。
“我去,直接不理我了!”杨书桦人快疯了,恨不得找棵树撞撞脑袋,他绝对是被村里那些大娘给说迷糊了,居然真敢打赵静主意。
兔子都还知道不吃窝边草呢,他怎么敢的啊!
要不就说刚才鬼上身了吧?
杨书桦打开消息框,忐忑地打字:“我说我刚才鬼上身了你信……”
“行啊,吃什么,国恩叔家的烧烤摊怎么样?刚好我有点想吃小龙虾了,我请你吧。”
他消息还没打完,赵静就给他回了消息,看起来她不仅不介意,似乎还挺乐意?
不对不对,杨书桦你个普信男,别自恋,说不定赵静压根没往那方面想,人家就是单纯想吃小龙虾了。
对,一定是这样。
约了晚上七点半去吃小龙虾,赵静在山上忙完,赶早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一条半身裙,搭配短袖,对着镜子照来照去,还挺好看,就是她有点晒黑了,裙子是蓝色的,更显黑。
不对,她今天上班穿的不是这件衣服,万一杨书桦看出来了怎么办?
纠结半天,赵静还是换了身衣服,一身米白色的连衣裙。
她出门,李红丽问她:“这么晚了你还去哪?”
赵静道:“出去吃饭。”
“你不在家吃?你爸下网抓了小龙虾,你不是一直想吃吗?今晚给你做。”
杨国恩的烧烤摊生意挺好的,虽然这段时间雁头山不接待外来游客,但村里的山大家都能爬,郝堂村的荷花也长出花苞,有开的迹象,附近来玩的人还挺多。
下午两三点杨国恩就开始摆摊,他做的烧烤味美价廉,很受欢迎,每天需要的小龙虾和田螺数量激增,光靠他自己捞自己没那么多时间了。
赵静她爸赵树华和杨国恩关系不错,两个人商量好,赵树华摸小龙虾和田螺,卖给杨国恩,多少也能挣点。
赵静想吃小龙虾,早晨她爸特意自留了几斤,打算晚上自己家做着吃呢。
赵静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一拍脑门,“要不明天再吃吧?”
她也不说是去干嘛,李红丽看她换了衣服,好像还涂了口红,有些奇怪:“你这丫头该不会是跟人约会吧?谁?还是杨四叔的孙子吗?”
一下子把赵静闹个大红脸,“妈,你快别说了!
李红丽不仅要说,说的还多呢。
“你个鬼丫头,都这么久了还惦记人家啊?写情书又不敢给人家,还往家里树底下埋,他约你的还是你主动的?”
赵静一下子回想起自己十二三岁时做的蠢事,脸都红透了。
当初她给杨书桦写情书,压根不敢送出去,偷偷往家里树根边埋,被她弟赵亮挖出来拿给爸妈看。
赵树华开玩笑,说找谁也不能找杨书桦,他俩名字听起来太像了,两个人走村里,有人喊一嗓子都分不清是在喊谁,万一以后成了一家人,那可就麻烦了。
那封情书最后无疾而终,赵静没送给杨书桦,两个人渐行渐远。
如果不是现在两个人都在家里,近水楼台先得月,估计赵静也不会再提起这件事。
说笑归说笑,赵静也是个大姑娘了,李红丽没有拦着她,让她早点去早点回来。
赵静出门没多久,赵树华就回来了,他在郝堂村干工地,估计过不几天就要在雁头山上干,那边的活快干完了。
他蹲在井池边洗脸,边洗边说:“刚才看到小静出村了,问她也不说去哪,跟你说了没?”
李红丽抿嘴一笑,“你闺女去约会了,还记得她那时候给人写情书是写给谁的不?”
“杨树林?”赵树华一下子就知道老婆说的是谁,然后愣住了,“他俩啥时候又搅和一起了?”
“什么叫搅和一起,八字都没一撇呢。我跟你说,这事你可别拦着,我看杨树林就挺好的,都是一个村,离家近,以后有什么事喊一声就行。再说了,现在夏芜办什么公司,小静和他都在公司上班,有那什么五险一金,工资也不低,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这样的好事!”
李红丽越想越美,前段时间她还发愁呢,闺女的工作是顺心了,可就是在村里不好找对象。
结果人杨树林就回来了。
还是她闺女打小就惦记着的人。
赵树华不满道:“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我拦他俩干什么,要是真能成,闺女也不用走远,还能在家住。”
以前他是怕闺女伤心,才故意拿两人的姓名说事。
赵树华冲干净脚上的灰,让李红丽今晚别弄小龙虾了,“留着吧,明天小亮放假回来,再做给他俩吃。”
“嘿,早知道今早都卖给国恩了,还能多挣点,这下好了,闺女去吃一顿又让他给挣回去了!”赵树华开玩笑道。
杨书桦在路口等到赵静,赵静斯斯文文地跟他说:“等很久了吧?我刚从山上回家,耽误了点时间。”
挠挠头,杨书桦说:“没有,我也刚从郝堂村回来,身上的衣服都没换。”
他撒谎。
其实他是跑回来的,先回家洗澡换了衣服又赶紧到路口等着。
“那就好,咱们走吧。”
赵静表面淡定,其实内心早已打起了鼓,天边晚霞由粉红变为深红,晚风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