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西羌、灭杀刘邦之后,随着吐蕃都护府的建立。
大秦进入了长达1年的和平期。
没有明显的外部威胁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嬴疆要按照儒家礼数,为千古一帝守孝。
这一年时光,嬴疆几乎足不出户,老老实实的待在咸阳城中。
除了在清明、寒食两节,前往帝王陵祭拜千古一帝之外。
其余偶尔的几次,也只是到咸阳附近的田地间去体察民情。
经过整整一年的休养生息,大秦的民力和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
很快便度过了大战之后的恢复期。
朝廷和民间的安稳,在文华殿中便能有所折射。
在这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原本排成两排的学生,如今已经发展壮大到了四排。
嬴家第三代天团中,多出了两个幼小的身影。
4岁的嬴齐和3岁的嬴昊。
嬴齐是扶苏的次子,今年刚满开蒙年龄。
自然是要来到文华殿学习知识的。
而嬴昊便是玉漱为嬴疆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在嬴疆的一众子女中排行老五。
虽然他距离入学年龄还有1年,但玉漱坚持要把他送入文华殿,与兄弟姐妹们一起聆听尉缭与薄喻的教诲。
嬴疆的家庭“帝”位,众所周知......
他拦不住啊。
更何况,嬴疆本身也没想拦着。
早点接触文化知识没什么不好的。
除了嬴家的两小只,还有另外四个新入学的学生。
按理说,文华殿是教授皇子知识的地方。
一般的孩子是不可能在这里读书的。
不过,新入学的这几个孩子却是例外。
其中虎头虎脑的那个,年纪和嬴昊一样大,都是3岁。
他叫项隆,是项羽和嬴阴嫚的儿子。
嬴阴嫚是大秦的阳滋公主,是千古一帝生前最宠爱的女儿。
也是嬴疆和扶苏最喜欢的妹妹,且没有之一。
就连项隆的名字,还是嬴疆亲自给起的呢。
当初,嬴疆特别想取一个“项少龙”的名字来应景。
想来想去,最终还是作罢了。
于是便删去了中间的“少”字,改“龙”为“隆”。
定下了项隆的名字。
寓意着他日后能助力大秦兴盛、家族兴隆之意。
作为嬴疆的亲外甥、阳滋公主的儿子,项隆自然有资格进入文华殿。
挨着项隆坐的,名叫韩肇,比嬴昊和项隆大了一岁。
与嬴齐一样,今年刚满4岁。
从姓氏上来看,就知道韩肇是谁的儿子了。
当然是太尉韩信之子了。
嬴疆与韩信师出同门,私下里皆以师兄弟相称,关系十分要好。
而文华殿的帝师,又是他们共同的老师尉缭。
况且韩信屡立战功,俨然是和项羽组成了大秦武将班列的“双子星”。
于公于私,韩信之子韩肇也是有资格进入文华殿的。
剩余的两个学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今年都是4岁。
兄长叫做张不疑,弟弟叫做张辟疆。
张良归顺大秦之后,嬴疆便为他指定了一门婚事。
所指的女子,也曾是六国贵族出身。
知书达理,温柔贤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