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城内,刘邦失魂落魄的跌坐在王座上。
口中呢喃的反复碎碎念着:
“2万人马......全军覆没?一个都没回来?羌瘣被彭越生擒?秦嘉、邓宗当场殒命?”
算上羌瘣,刘邦的天赤七将已经没了三个。
属实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
要知道,天赤七将各自镇守一方,犹如北斗七星一样拱卫着赤帝城。
每损失一个天赤七将成员,就代表着刘邦手中失去了一个部落。
他可以毫不顾惜的把普通百姓舍弃于战火之中,却不能眼看着战斗兵员像是割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的被割掉。
西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
刘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集结起这么多的兵马。
如今还没和嬴疆正式碰面呢,就没一半了!
这让他怎么接受?
之前,嬴疆神兵天降,无声无息的对典部、先零发起突袭。
一口气吞掉了两个部落。
不久前的一战,嬴疆又用鱼目混珠之法,重创了羌瘣部落的2万人马。
这2万人,可是烧当部落的主战部队啊。
不就相当于烧当部也被灭了吗?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刘邦辛苦经营的防御圈,就这样被嬴疆轻松击破了。
赤帝城以东的大片区域内,再无防线屏障。
只要嬴疆想,他可以随时率领秦军主力长驱直入。
来到赤帝城下和刘邦决战。
虽然刘邦之前将各部落兵力集结于赤帝城,也想凭着赤帝城的坚固,和嬴疆一决高下。
可主动的集结兵马,与被动的防守,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令刘邦的心情十分不美丽。
尤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羌瘣带出去的2万人,非但没能救回来一个西羌百姓。
反而还全体搭进去了。
刘邦就有种智商被按在地上碾压的挫败感。
“大王,我军先机已失,接下来必须要以防守反击为主了。”
曹参站出来,为刘邦出谋划策:
“凭借赤帝城的城墙,以及城内的兵马和充沛的粮草,我军自保无虞。没准,战斗一旦陷入僵持,秦军那边就会自乱阵脚,我军便可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战机了。”
刘邦担忧的看向曹参:
“我们能找到机会吗?”
曹参笃定的说道:
“大王放心,机会一定会有的。西羌多高原,风土、水质、饮食皆与中原大不相同。我军初来西羌之时,不也有众多士兵水土不服吗?”
“秦军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三灾六痛,不可能豁免水土不服的现象。等到秦军或因水土不服,或因高原反应,陷入混乱之际,就是我军的反攻之时!”
一听曹参说起水土不服和高原反应,刘邦晦暗的双眼终于明亮了起来。
当初他来到西羌的时候,就因为水土不服而上吐下泻。
折腾了好几个月才逐渐适应下来。
那种菊花和嘴同时不受控制的痛苦,刘邦是亲身体验过的。
他......深知其中的滋味啊。
“好!按你说的办!传令下去,自即日起,没有本王的军令,一兵一卒不得离开赤帝城半步!以防小皇帝狡猾,用阴谋诡计算计我军。”
从曹参的分析中,刘邦重新看到了逆风翻盘的希望。
决定把持久战耗到底了。
只是他这道命令一出,索赤赞普等西羌武将们,不由得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