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千年古都,百回演义;一掬洹水,半部春秋。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他虽未去过汤阴,却从小听母亲讲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并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习总书记2024年新年贺词又一次提及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殷墟甲骨文是我们这个伟大国度、伟大文明的鲜明标志,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华文化新地标。
深入研究高考试题会发现,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以2024年全国高考试卷为例,广东历史卷考到了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山东历史卷考到了早在商朝时期即有考古遗址发现的青铜贝,甚至化学试卷中还考到了夏商周青铜时代锡的卤化物熔点变化规律,全国甲卷语文则再次考到对曹操等人的品评。2023年高考试卷更是对安阳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命题多次考到了殷墟与甲骨文,如全国甲卷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涉及殷墟考古学文化;北京历史卷考查到甲骨卜辞记载殷人黄河祭祀现象;海南历史卷命题中国古典学部分时,提及甲骨文;湖北历史卷第1题,更是把商甲骨文农字的多种写法列举出来,通过农字历代书写演变,考查农字创制环境。更奇妙的是,天津语文卷作文材料: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一周恩来总理年轻时撰写的自勉联,恰与安阳马氏庄园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从无字句处读书明理明心撞衫。
高考,备受瞩目;安阳,文化古都。这两者之间,如果撞在一起,是否会碰出火花呢欲了解中国,必先了解中华文字;欲了解中华文字,必先了解安阳。于是乎,行走安阳,读懂中国之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特别策划应时而出。
何谓高考试卷本书界定的是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各地各科高考命题,充分体现出其权威性、专业性、示范性和广泛性,而各类模拟试题等均不在此列。何谓安阳安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七朝都城所在地、甲骨文的故乡、《周易》发祥地、曹操长眠之所、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中国首批十大研学基地城市。何谓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即提取、挖掘历年高考试卷中有关历史、人物、文化、风物、遗产、景区等独特安阳元素。行走安阳,即以高考试题为切入点,引领读者走进安阳,了解她的历史,体味当地风华,触摸城市灵魂,感受文化魅力。一句话,我们讲述一个高考试卷中的安阳,一个独一无二的安阳。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本书查阅并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科高考试卷,总计有122道高考试题蕴含安阳元素。其中殷商甲骨部分65道题,占比约53%;其他与三皇五帝相关试题3道、《周易》4道、《诗经》与安阳2道、曹操17道、大运河3道、滑县韦城3道、内黄沈佺期1道、荆浩1道、韩琦5道、岳飞5道、马氏庄园1道、袁世凯5道、红旗渠1道、林州太行大峡谷1道、相州2道、安阳历史人物3道,共计57道题,占比约47%。这些高考试题涵盖高中6个学科,其中历史、语文学科试卷占比最重,同时政治、地理学科也涉及较多,甚至数学、化学也考查到了相关知识,突出相应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彰显出安阳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分量。
本书共分20个章节,对应20个考点,每个章节主体部分包括高考聚焦解锁某某(对应该章节标题)——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加上前面的引子与最后的结语,共由4个部分组成。通过高考试题的引导,与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接,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安阳历史风情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正所谓:洹上阅古三千载几多惊天动地事,邺下论今八万里一幅海晏河清图。
本书力求做到学术与趣味相统一,既能体现高考命题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扩大读者认知,又符合大众阅读口味,让人耳目一新。因此,本书适合广大中小学师生作为地方课程拓展阅读,也适合作为全国各地研学游团队安阳研学指南。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并非高考复习资料或试题研究,也非一般旅游手册,而是注重挖掘试题内在的能力素养与家国情怀,研究试题如何与安阳地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融合,这是本书编写的难点与亮点。本书为每个章节提炼主题,高考题拓展并配有相应精美图片,使读者从高考视角切入很自然地通过试题了解安阳,实现高考与安阳、应试与素养、课堂与研学的融合,让高考试题成为打开安阳城市密码的金钥匙。
本书由安阳市委宣传部指导,安阳市教育局牵头编撰,编写组由来自安阳市龙安高级中学、安阳市一中、安阳市二中、汤阴一中和滑县一中长期从事高中历史、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他们富有中学教育教学经验与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长期致力于安阳地方文化研究,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的写作水准。
本书独特的视角与独立思想,加之生动鲜活的语言,激发读者探寻中华文明的兴趣。打开这本书,您已经走在了探寻中华文明宝库的路上!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编写会有缺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在此,真诚感谢各位读者朋友!
本书编写组
2024年7月25日